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2020-05-31高多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黄疸蓝光胆红素

高多红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新生儿黄恒指的是未满月婴儿出现的黄疸现象,即因为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血中胆红素水平随之提升,进而导致皮肤、黏膜甚至巩膜黄染的一种病症,在新生儿科中非常常见,发病群体多为ABO溶血患儿[1]。病理性黄恒的主要特征为出现早、程度严重并且进展速度极快,若是情况严重,很有可能会损害患儿的神经系统,诱发胆红素脑病,在阻碍新生儿智力发育的同时,降低其总体生活质量[2]。对于该病症,当前临床上通常使用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极佳,但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也至关重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接收入院的82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接收入院的82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并且通过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有41例黄疸新生儿,且全部为病理性黄恒。对照组:该组共41例黄疸新生儿,男性患儿共21例,女性患儿共20例。年龄在1~11 d,平均年龄为(5.25±0.48)天,平均体质量为(4.02±0.33)kg。其中足月儿共计30例(73.17%),早产儿共计11例(26.83%)。研究组:该组共41例黄疸新生儿,男性患儿共22例,女性患儿共19例。年龄在1~10 d,平均年龄为(5.27±0.50)d,平均体质量为(4.01±0.32)kg。其中足月儿共计31例(75.61%),早产儿共计10例(24.39%)。排除标准:存在先天疾病的患儿、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的患儿、Apgar评分低于8分的患儿。在对比两组黄疸新生儿的基线资料 之后发现患儿平均日龄、平均体质量、性别分布以及出生情况等多个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能够进行有价值的组间对比。

1.2 蓝光照射治疗及护理方式

1.2.1 蓝光照射治疗方式:两组黄疸新生儿全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在蓝光箱方面,使用波长范围在420~470 nm内的蓝色荧光灯管,并对水箱进行湿化,添加无菌水至标准水位线,全面检查灯管以及电源的情况,如有问题需及时更换。然后接通电源,根据黄疸新生儿们的实际体质量、胎龄等情况,对蓝光箱的温度进行调节,并且将湿度控制在50%~60%。在患儿方面,在进入蓝光箱之前必须将皮肤清洁干净,切不可涂抹油类物质或爽身粉,在修建指甲之后佩戴好黑色的眼罩,并用一次性的尿布遮盖好私处。最后将其全裸放置于事先预热完毕的蓝光箱之内,并且将头部偏向一侧。精准记录照射时间,当黄疸患儿的胆红素指数下降到低于120 μmol/L的水平后,需停止光疗。在药物方面,应当立足于黄疸新生儿的代谢途径,对胆红素的排泄进行干预。可以适当地使用苯巴比妥片这种药物,全面提升患儿肝细胞的微粒体活力,进而将没有结合的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促进顺利排泄。

1.2.2 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该组黄疸新生儿普通的常规化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实时监测黄疸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病情做好蓝光箱内的调试工作。如果黄疸患儿出现突发情况或异常反应,护理工作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向主治医师汇报。研究组:护理人员在对研究组黄疸新生儿们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涵盖水疗护理、皮肤护理以及抚触等多个方面。

1.2.2.1 抚触护理:护理人员首先需将黄疸新生儿们全部抱到抚触室,在经过专业科学的培训之后,对患者们进行抚触,每天两次,每次持续10~15 min。通过标准规范的抚触法抚触患儿的头部,用指揉法按摩患者的背部,并用指捏法挤捏患者的四肢。每个动作均充分3~5次,频率不宜过高,倘若在抚触过程中患儿出现了疲倦、大声哭闹以及发热等情况,必须立刻停止终止抚触护理。水疗护理:首先将黄疸新生儿放置于温水之中,并取仰卧位,其中一名护理人员用手托住患儿的颈背部,负责操作的护理人员从左侧上肢开始按压合谷穴,依次按摩各个手指掌心,顺着身体从上到下进行按摩,在曲池穴位置集中按摩3~5 min。使用一致的方式按摩患儿右侧的上肢,并且双上肢在手中做内收外展以及上下运动。在按摩下肢的过程之中,第一步需要按摩患儿的足底,然后顺着肢体由上到下进行肌肉按摩,在足三里穴处集中按摩3~5 min,之后再进行肌肉按摩直到髋部。最后进行双下肢肢体运动,主要包括蛙式运动、上下运动以及伸展运动。黄疸新生儿在出水之后,护理人员应当引导其做婴儿操[1]。

1.2.2.2 合理喂养:对于黄疸新生儿,在给予其饮用母乳的同时,还应当让其口服适量的婴儿葡萄糖,促进胆红素的排泄,进而有效降低黄恒指数。与此同时,需要适当提升喂养的频率,但也不宜过多,控制在每天6~8次,并且提升大小便的频率。

1.2.2.3 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护理工作者应当详细耐心地向产妇及产妇家属讲述新生儿的生理特征,引导他们对新生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并告知家属黄疸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和产生此类情况的具体原因,反复叮嘱他们必须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精神情况、饮用母乳的情况和婴儿身体各部分的颜色变化,让产妇及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展开相应的工作。此外,若产妇因为担心患儿的身体情况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的负性情绪,护理工作者必须及时做好疏导工作,与其进行心理上的沟通,缓解其内心的压力和不安。

1.2.2.4 皮肤护理:在经过蓝光照射治疗之后,很多黄疸新生儿会出现拉稀的现象,大小便的频率也会有所提升,而且这种治疗方式会对肛门周围的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因此,每次在患儿排便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必须用消毒后的湿巾清洁其臀部位置。在皮肤干了之后,再使用婴儿专用的护臀霜进行均匀涂抹,从而做到全面保护。与此同时,还要勤换尿片,确保黄疸新生儿臀部位置的皮肤清爽干燥。除此之外,在患儿的四周,必须用质地柔软的毛巾围成圆形的鸟巢,让患儿们感到舒适且安全,避免患儿的头部撞到蓝光箱中的硬物造成损伤。而且还需要做好脐部的护理工作,防止发生感染现象[2]。

1.3 观察指标:护理工作者们每天应当定时检测两组黄疸新生儿皮肤的黄疸指数,主要包括额头部位、胸前位置以及面部,并且统计好黄恒的消退时间以及胆红素指数。除此之外,还应当密切关注新生儿是否存在发热、皮肤干燥以及精神疲倦等不良反应[3]。

1.4 统计学方法:对照组以及研究组黄疸新生儿的所有相关护理数据,全部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精准的分析处理。黄疸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表示,并使用卡方检验。黄疸新生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胆红素指数等数据使用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且进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黄疸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4]。

2 结果

2.1 黄疸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见表1。研究组黄疸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黄疸新生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胆红素指数对比:见表2。研究组黄疸新生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新生儿,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黄疸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表2 两组黄疸新生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胆红素指数()

表2 两组黄疸新生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胆红素指数()

注:*与对照组黄疸新生儿对比(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可以分为病理性以及生理性两大类。一般情况下,黄疸患儿的发病部位集中在皮肤、黏膜以及巩膜处,致病原因主要是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和胆红素生成量超标。据有关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新生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黄疸现象[5-6]。绝大多数黄疸能够渐渐地自行消退,然而因为胆红素所具备的毒性,有些抵抗力较差的患儿会产生严重的胆红素学者,进而诱发胆红素脑病,在损害脑部神经的同时,还会导致功能残疾,严重影阻碍了新生儿的发育成长,近年来黄疸已经逐渐成为了临床上的“隐形杀手”[7]。

近些年来,为了降低新生儿黄疸对家庭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医学界一直在探索研究,如果通过高效、安全且经济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8]。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首次提出,可以使用蓝光照射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法操作简单且极为方便,可以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适用于因各类因素引发的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帮助下,未结合胆红素可以在氧化异构后成为一种不具毒性的水溶类双吡咯化合物,然后从尿液或是胆汁当中排出,最终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指数[9]。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并非十全十美,在光疗的过程中,有些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皮肤干燥和精神疲倦现象[10]。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降低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提升治疗的总体效果和安全程度。

综合护理干预囊括了抚触、水疗、科学喂养、健康宣教以及患儿皮肤护理等多个方面。抚触可以显著提升迷走神经的兴奋程度,进而增加患儿的胰岛素以及胃泌素的分泌量,在提升哺乳总量的基础上,推动母乳的消化吸收以及粪便的排泄。经过水疗护理,则可以让黄疸新生儿胃口大开,加快正常菌群的生长速度,从而有效生成尿胆原,降低未结合胆红素的生产量,增加胆红素排泄量和胆汁的分泌量,从而有效防止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通过对产妇极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可以让其掌握黄疸的发病原理和危害,进而掌握自我护理及新生儿喂养的要点。除此之外,皮肤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规避粪便对患儿肛门四周皮肤的刺激,防止出现皮肤损伤的现象,全面提升黄疸新生儿的舒适度。经过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黄疸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胆红素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新生儿,所以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更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者杨研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的研究中也得出了一致的结果,即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蓝光照射治疗的实效及安全性,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预防并发症。综上所述,对于广大黄疸新生儿,在蓝光照射治疗的过程之中,于临床上给予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黄疸的消退速度,降低胆红素指数,值得在各大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普遍推广。

猜你喜欢

黄疸蓝光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