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施教的策略

2020-05-29陶静

天津教育·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媒体问题小学数学

陶静

【摘  要】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从数学课堂中学有所获,学生才能成长,课堂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的课堂中,最有效地完成学习的任务,达到教师预设的教育指标,就成为教师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具体到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师应当基于数学教育的特质,以及小学生的思维特性,让数学课堂走出传统桎梏。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施教;问题;媒体

在新课程改革之风盛行的当下,传统数学教育的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而在以往的教育中,数学教师都将学生看作冰冷的机器,单向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材料,显然,这样的形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导致数学教育效能的低下。因此,要想让数学课堂走出低效化的樊篱,教师就需及时脱离机械化教学的掣肘,从问题设计、游戏设计等多种形式出发,建立探究性、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让数学教育在充满艺术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提升实效。

一、注重问题设计,让课堂呈现探究性

建立数学教育的探究性,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发展思维,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课堂的探究性打造,让学生亲历数学内容的生成历程,以便实现思维上的进步。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好奇心的,而悬念的设计无疑可以成为调动学生心理期待的催化剂,所以,在讲解数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方式,来设计课堂中的悬念,使学生可以以问题为载体,引发自身的求知欲望,在紧张且富有目的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对新知的获取。例如,在“百分数”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本节内容的探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载体,实现探究氛围的创建。在课堂伊始,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打折促销中让利10%,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50%等,让学生建立生活和百分数之间的关联性。之后,依托于这些生活中的情境,教师向学生介绍10%、50%就是“百分数”,使学生可以初步建立对这一概念的印象。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百分数的具体写法是什么?”“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有关系吗?”“我们进行百分数的学习有什么实际意义吗?”等问题,实现课堂中探究情境的建立,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产生认识上的探索欲望的同时,更加主动、积极地追随教师的脚步进行“百分数”中内容的探索。

显而易见,基于问题建立探究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追求悬念答案的过程中,历经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而在明确答案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内化。

二、注重媒体设计,让课堂呈现直观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大多数是直观性的,而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是数字和符号,带有强烈的抽象性,因此,仅凭教师一味口述,很难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疲倦感,导致其生产抵触情绪,从而降低认知的动力。而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应用在数学学科上,能够将抽象的内容进行可视化的处理,突破原有数学学科的教育局限,让学生在直观、动态的教育场景中直面数学知识,完成对其中数学内容的感性认知。例如,在“圆”中,为了让学生感知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实现直观化的教学。在具体讲解中,教师先为学生展示将一个圆进行均分,形成十六份,之后,将切割的部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动画视频。随后,基于这一视频,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将这个圆再进行切割,将其均匀地分成三十二份,那么将会组建成一个什么图形呢?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再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演示。紧接着,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如果将这个圆均匀地切割成无数份,那么拼成的图形会近似于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对动画进行观察得到“长方形”的答案,以完成对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学习。

不难看出,教师基于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将抽象的内容进行直观再现,从而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知模式,突破数学知识抽象性的弊端。

三、注重游戏设计,让课堂呈现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学习的动机也不强,因此,在课堂中常常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性和优势,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精神振奋,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为学生引入游戏活动,打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基于这一环境的影响,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调动其探索数学知识的情感动机。例如,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教师可以设计“比一比”的游戏活动,让课堂呈现出趣味性。在具体实施游戏活动前,教师要完成基础数学内容的教授、游戏规则的阐述等活动,建立学生玩游戏的基础。随后,教师向学生随机展示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快速反应和计算,用时较短的学生获得游戏活动的胜利。之后,教师可以再重复几次游戏,使学生在反复参与中,进一步实现自身计算能力的提升,实现“分数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教育意义。

可以看出,教師注重教育中的游戏设计,能够打造活跃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这一氛围的熏陶下,产生认知数学知识的动机,从而在玩游戏中建立浓厚学习兴致。

四、注重有效设计,让课堂呈现艺术性

数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项艺术,在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其艺术性一般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上,所以,教师可以从自身出发来践行数学教育中的艺术性,让学生从教师的呈现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建立对数学进行探索的主观性。而作业也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存在,如果教师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艺术性的设计,那么作业将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让学生通向高效学习的阶梯。例如,就拿“数据处理”这节课来说,在教师为学生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性质的题目,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统计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将数据处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学生完成作业时,实践形式的操作历程,也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处理数据中,体会其中的生活艺术性。

可见,对作业的实践化处理,能够改善作业的表述形式和完成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内容中的生活艺术性,从而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五、注重评价设计,让课堂呈现科学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丰富评价的形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够让评价成为教师制胜的有力工具。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使得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不能将评价这一环节,作为自己成长的关键途径。所以,为了真正地提升数学教育的价值,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应当给予评价环节应有的考量,让评价发挥价值。而随着近些年的不断尝试,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如何有效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让评价仅成为学生反思自己的环节,同时成为提升自身能力的环节,使学生在师生评价结合、激励与建议并行、定性和定量共存的评价体系中,真正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最终提升自己。例如,在教授“观察物体”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习题,用于检验学生本节课的成效。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公平、客观的态度,并指导学生进行聆听,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自己在解题和学习本节课时存在的问题。紧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彰显出自身在课堂中的地位,同时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而无论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还是教师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自评,其中的评价语言都应当是激励与建议共存的,使得被评价的学生能够在肯定自己学习成效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上升空间和方向。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量化考核的图表,实现“观察物体”这节课中定性、定量评价的共生。

总而言之,在实际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基于传统教学手段,建构实效教育模式,同时要借助新颖教育手段,点燃学生的认知热情,此外,还应当注重数学课堂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灵动的数学教育氛围中,逐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实效。

参考文献:

[1]金松玉.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8(24).

[2]张炜娅,田玉武.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S1).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媒体问题小学数学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