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探究式主题性课程开展的实践研究

2020-05-25陈燕雯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幼儿发展主题活动

陈燕雯

摘 要:探究式主题性课程,是促进幼儿愉快发展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教师在课程中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对问题事物进行观察、猜想、推测、推理、探究、对比、验证,使幼儿在主动发现、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设计主题探究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多元化的目标规划,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

关键词:探究式课程;主题活动;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039-02

幼儿的价值观、行为和逻辑思维正处于萌芽时期,教师在探究式主题性课程中,要正确引导幼儿行为,尊重、鼓励幼儿自由发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幼儿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能敏锐的捕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感受体验探究主题的学习乐趣。教师在课程中要时刻追踪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注重幼儿情感、认知与价值观发展的有机整合,引发幼儿在探究中的积极思考,促使幼儿在猜想、观察、描述的学习进程中,实现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

1.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激发潜能兴趣

探究式主题性课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幼儿的认知经验,围绕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课程内容,引导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发现问题获取信息,使幼儿通过亲身实践解决问题。教师在课程中要始终立足于幼儿发展,为幼儿精心设计想象和操作的空间,利用问题情境和周围环境,开启幼儿对现实世界的探究欲望,使幼儿成为敏锐的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同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体验和观点,成为幼儿的帮助者、支持者、指导者,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最大限度实现思维潜能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幼儿在日常学习活动中,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话题兴趣非常浓厚,因此,教师以“小动物饲养员”为主题性课程,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小朋友你都知道哪些小动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从幼儿生活角度出发,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玩猜谜语的游戏,猜一猜这个小动物叫什么?”“短短一条绳,天天躲在泥土中,它在泥土能穿行,钻来钻去把土松,这是什么小动物?”组织幼儿思考讨论,将幼儿兴趣引到蚯蚓话题上,“你见过蚯蚓吗?你了解蚯蚓的什么事?”将问题抛给幼儿,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幼儿主动提出各种有价值的问题。“它是怎么运动的?它有没有眼睛、鼻子、耳朵?它喜欢的食物是什么?”教师鼓励引导幼儿质疑发问“小朋友,你们的想法好独特,除了这些你们还想了解什么?”教师向幼儿提供花盆、蚯蚓、放大镜、玻璃板、泥土等活动材料,让幼儿带着问题自行探索、发现、研究,找出问题答案,使幼儿在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活动中,感知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食性、生活习性和特征,通过亲身实践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

教师在探究主题性课程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支持和引导作用,合理把握时机对幼儿进行适度适当的引导,通过良好的互动转变幼儿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兴趣,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思维潜能,获取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

2.平等互动交流,营造探究氛围

教师要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对话關系,引导幼儿在自由、活跃、宽松、民主的环境氛围中,勇于探究实践,敢于大胆提出观点,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探究主题课程中,要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独特的探究观点和情感体验,针对幼儿的观点和行为及时客观作出评价,合理为幼儿提供建议和指导,教师要在课堂中成为幼儿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幼儿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信心,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

例如,教学“太阳光”的主题性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表达观点,使幼儿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发现太阳光颜色的方法。“小朋友你知道哪些颜色?你能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颜色吗?”“那你知道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教师要在对话交流中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红、橙、黄、绿、蓝、紫”“小朋友你们真厉害,你们通过怎样的方法,发现了太阳的颜色?”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深层探究“请你们想一想,还能用怎样的方法,观察太阳光的颜色?”逐步引发幼儿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乐趣,使幼儿在系统缜密的探究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交往技能和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教师指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合作,利用“透明薄膜、肥皂泡、多棱面镜”等活动材料,探索、观察、发现太阳光的颜色,“有的小组一边吹肥皂泡,一边观察太阳光的颜色,有的幼儿则利用透明薄膜的折射原理,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观察记录美丽的太阳光”使幼儿在良好的交流环境氛围中,能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探究精神。

教师在探究式主题性课程中,要与幼儿形成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真正意义实现与幼儿的平等交流沟通,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自由与安全,更加积极主动的对问题展开深入探索。同时,教师要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权力,给予幼儿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探究进程中,实现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综合发展。

3.鼓励启发引导,支持探究进程

幼儿处于智力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探究式主题性课程中,要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主题性课程中要确保提问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合理的引导、提问、讨论,启发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新结果,促使幼儿在自主探究实践中,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信心,通过自身实践结合自身的认知体验,获取丰富新颖的知识信息,形成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独立探究精神。

例如,教学“观察植物”的主题性课程中,教师要利用开放性、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能以饱满情绪、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当中。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户外有很多牵牛花、爬山虎,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启蒙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认知学习“小朋友们你知道什么植物可以攀援吗?你了解几种植物的攀援方法?它们是怎样生长的?你能说一说攀援植物的具体特征吗?”让幼儿在独立思考探究中了解植物牵牛花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幼儿园内会爬的植物好吗?”教师组织带领幼儿到户外探寻会爬的植物,在植物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就是准确把握提问时机,鼓励幼儿思考“咦?会攀援的牵牛花和谁缠绕在一起?”“爬山虎又是怎样生长的?”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探究观察中,了解攀援植物的不同特点,得到丰富的知识经验。

教师在课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适当对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在探究性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事物和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使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探究、创造、表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在探究式主题性课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逐步引导幼儿在创造性、探索性、自主性的环境氛围中,以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进行尝试摸索,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的闪光点,注重对幼儿的鼓励、赏识和启发,引导幼儿在多样化、生活化、新颖化的想象操作空间中,主动参与、勇于实践、敢于探究,使幼儿在思考探索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实现有意义的主动建构。

参考文献

[1]李泳铭.幼儿园主题音乐游戏对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影响研究[J].甘肃教育,2019(15):119

[2]刘晶,艾小静.磁州窑文化融入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以“磁州韵,家乡情”大班主题活动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226-227

[3]王华.制约农村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的因素—以民勤县农村幼儿园为例[J].学周刊,2019(30):182

[4]徐静.整合、融合—谈幼儿园陶艺教学和主题教学相结合[J].文理导航(下旬),2019(10):93-94

[5]匡静.试论幼儿园开展传统艺术主题活动的教育方法及策略[J].学周刊,2019(28):180

猜你喜欢

幼儿发展主题活动
游戏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发展的价值探讨
环境艺术与幼儿互动的重要作用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创新主题教育活动
以游戏化促幼儿节奏发展
试论幼儿发展评价的指导策略
攀爬活动对幼儿发展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