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版

2020-05-25杜建光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初中教育班级管理

杜建光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学校学习的有序和良性发展,对于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效果起到重要的帮助。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案,及时解决,避免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本文将通过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为解决问题提供相应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023-02

初中是学生学习素养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叛逆心理,在进行人际关系处理和学习生活处理时都容易产生问题,这就使得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给予相应的重视,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初中阶段产生的问题可能会对学生后续的生活造成影响,班主任应当通过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鼓励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性的发展,实现学校教学的目的。

1.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引发管理的混乱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使得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了诸如叛逆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班级的秩序容易受到学生的挑战,而班级秩序的混乱会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班级的管理出现混乱。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还使班级管理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对管理的公平性产生怀疑,严重影响了班主任的威信,使其对学生的管理变得困难,不利于班级管理的发展。

(2)班级管理的观念和模式较为落后

当前的班级管理依旧采取较为落后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使得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时,往往沿用班干部管理的模式,让表现较好的同学协助进行班级管理,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反而将学生群体进行了人为的割裂,学生干部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条理只能自己斟酌处理问题,这就会导致学生不服从处理结果,班级问题不能够有效的解决;而班干部如果将问题告知班主任,那么就会造成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孤立,使得班级的人际关系建立受到破坏,不利于班级的整体管理。

(3)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急需彻底提高,防止产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避免班主任无法计划、组织与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班主任在管理方面将会呈现出强制性的特点,直接违反班级管理原则。

(4)缺乏心理沟通

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沟通能够让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时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可正因为班主任展开班级管理工作的时间有限,工作与教学压力较大,缺乏与学生的心理沟通。而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叛逆阶段,若是缺乏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会让学生心理产生波动,那么会直接对学生学习情况产生影响。

(5)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和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和家长协同管理的作用,也是制约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在学校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才是实现班级有效管理的途径。然而在当前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并没有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重担肩负在班主任一个人的身上,由于班主任的精力限制造成班级管理的力不从心。同样家长也可以对班级管理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家长的作用大多被无视,不能为班级管理提供帮助。

2.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解决问题的途径

(1)班主任应当建立起明确的管理制度

初中班主任要想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首先需要建立起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上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帮助学生通过班级公约进行有序的学校生活,从而实现对班级的良性管理。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帮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对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影响。有序的班级管理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实现自我素养的提升。

(2)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法

教师还应当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对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中,教师是管理者而学生是被管理者,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将班级管理与自身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容易出现问题。转变管理观念,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将学生放在管理者的角度上,让学生充分参与进班级管理;而创新管理模式,则可以通过平时分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3)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第一,科学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初中时期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会碰到不少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领路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总结管理经验,关心每一名学生,公平看待学生。另外,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提供榜样作用,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更加信任、尊重自己,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可。班主任要主动学习与心理学有关的知识,掌握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況,科学指导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着想。班主任要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不偏向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第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意识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班主任能够让全体学生一同参加到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中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在实施中,加强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通过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力度,树立起班级的良好风气。

(4)加强和学生的心理沟通

初中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正处在发展时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为了做好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全面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可以向班主任表达自己的心声,这就需要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关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这也能够让羞涩、不愿意与班主任沟通的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平易近人,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自己也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对待犯错的学生时,班主任要耐心引导,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交流,分析犯错的原因,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学生意识到班主任的用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充分发挥学生和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和家长的监督作用,为班级的有效管理提供内在和外在的动力。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监督实现班级管理有效运行。班主任还可以将家长引入班级管理之中,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使家长对班级的动态及时关注,对学生的班级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从而降低班级管理的强度,实现管理的有效运行。

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实现班级管理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处于有序的学习环境中,从而对学习起到积极影响。班主任应当转变管理观念和模式,建立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和家长的作用,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登武.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86

[2]贾宗钢.探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A].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蔡仁庆.浅析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29-30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初中教育班级管理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