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视角下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策略

2020-05-25陈海燕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素质提升专业教育

关键词: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素质提升

摘 要:信息时代,信息服务工作岗位的价值不断凸显,推动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实现图书馆员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成为重要的风向标。文章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和提升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3-0101-02

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始于1920年,在经过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之后,目前开始进入专业教育的状态,迫切需要依照国家和社会对图书馆学教育的诉求进行教育格局的调整,培养出更多专业化的图书馆员,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图书馆学教育实际相吻合。因此,从图书馆专业教育的视角审视图书馆员素质提升问题具有现实必要性。

1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之间的关系

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一开始是以图书馆及其工作需求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并且将图书馆学基本理论、类别划分、编目规则、工具书、古籍整理等作为主要教学任务。随着后期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社会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刺激了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检索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等课程的融合。随着政策的扶持和教育研究的投入,我国图书馆事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步入市场经济之后,信息技术不断渗入,对图书馆学教育有了更加专业的诉求,实现了教育教学内容的拓展,结合各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行教育格局的重塑就成为必然。随后,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建立,课程内容开始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各个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读者工作、图书分类学、中文工具书使用方法和古籍版本整理等。我国图书馆专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导,充分考虑该专业的学术性和职业性特点,实现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融合,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多高素质的图书馆员。由此可见,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培养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图书馆管理诉求的专业化人才,确保其自身专业素质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吻合性,引导我国图书馆服务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随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层次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图书管理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为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2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视角下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策略

2.1 基于市场需求进行培养目标的重塑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以服务于信息服务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在实现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图书馆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和改善,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管理知识为背景,以培养操作型图书馆员人才为目标。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图书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主要的教育模式,这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短板,再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就有可能影响到我国图书馆员素质的提升[1]。为此,我国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职业教育中图书馆员教育目标的重塑。职业教育机构需要意识到培养各类图书馆操作型专门人才的必要性,这是其专业教育的目标所在,图书馆员可能不需要非常高深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但必须掌握图书馆学基本知识,必须具备熟练的图书馆工作技能,包括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二是实现高等教育中图书馆员教育目标的调整。高等教育机构需要认识到自身在图书馆员专业素养培育中的职责,以培养高技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为己任,结合不同岗位的实际诉求培养出能够胜任这些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这一点还需要在做好充足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三是实现继续教育中图书馆员教育目标的改善。我国应尝试将图书馆员纳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鼓励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逐步建立图书馆员岗位就业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的契合市场需求的图书馆员生态,这对于提升图书馆员的教育质量和综合素质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2]。

2.2 采取措施实现专业教育层次的优化

图书馆员素质的提升还要求对当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层次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对应内容的优化,确保不同的工作岗位、人才层次、知识背景、专业技能等都能展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简而言之,要想确保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我国必须实现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多层次化,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建立多层次专业图书馆员素质教育体系。图书馆员素质教育的行为主体是不一样的,各个行为主体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也是有所区别的,我国需要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基本原则构建教育生态。对本科教育,我国依然需要发挥其教育主力军的效能,进入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改革状态。对在职硕士教育,相关机构需要形成良性的在职教育生态。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而言,高校需要引导研究生接触实际的图书馆,实现课程内容的调整,增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注重研究生应用操作素质的提升。二是形成多元化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研究体系,鼓励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对图书馆员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教育案例和实践进行多维度的解读[3]。三是加强与国外图书馆员素质培养相关权威学校和专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发达国家的尝试和探索,汲取经验教训,促使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3 倡导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是大势所趋,是保证在未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员价值的重要环节。对传统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会发现传统课程太多,设定了很多繁杂的内容,却忽视了操作技术,很多课程的知识面不是很宽泛,与现实岗位的诉求不相吻合,并成为影响其教育价值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以市场为导向,能够更加妥善地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将关注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实现现有图书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塑,将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计算机与通信学理论等都渗透进去,以系统化的理论为依据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实际的知识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吻合性。二是以图书馆学自身特点为出发点,以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为核心,以强化图书馆学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思维进行反思,增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比重,高度重视学生自身实践操作素质的提升。而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也会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和进步[4]。三是在处理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二者关系的时候,教育机构要高度重视图书馆专业学生主动性的激发,引导他们构建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实现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2.4 高度重视图书馆员职业素质的培育

严格来讲,图书馆员素质培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其中还包括很多的子系统,而职业素质就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中很容易忽视的环节。随着信息职业需求的宽泛化发展,图书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育机构需要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为此,教育机构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学生心态的稳定,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岗位价值,消除他们内心的困惑,激发他们参与实际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未来的就业情况,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找准定位,依照不同招聘单位的诉求对自身能力建设制订更具操作性的方案。三是引导在校学生与离校的学姐学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已经就职于图书馆的学生,学校要鼓励他们返校作演讲或报告,使在校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职场上的信息,使他们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规避职业规划过程中的盲目性。四是在开展职业规划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要建立与学生的沟通机制,针对素质提升等问题进行探讨,帮助学生制订更加切实可行的素质提升方案。

3 结语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是大势所趋,教育机构应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学生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使教育资源能够切实地发挥其效能。为此,教育机构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进行多维度的尝试和探索,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国需要建立相应的持久性的改革机制,否则就难以保证图书馆员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朝然.信息时代提高图书馆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8(5):213.

[2]魏丽艳.“互联网+”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员素质提升与创新[J].管理觀察,2018(29):175-176.

[3]李海云.“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与提升[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10):164-166.

[4]李菲,柯平,郝广碧.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J].图书与情报,2018(4):97-104.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20-02-02

作者简介:陈海燕(1980— ),南京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素质提升专业教育
信息时代社会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高端论坛暨《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年编委会在湖南大学举办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提升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新时期舞蹈编导素质的提升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