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3王源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8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青少年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网络犯罪青少年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归纳总结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提出青少年网络犯罪应从内外因分析原因,预防措施与矫正方法并用,可适当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反思。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文献综述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

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发生的因素很多,许多学者对其成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成因、家庭成因、学校成因、社会成因和个人成因。

(一)网络成因

网络的虚拟性导致部分少年性格异常,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发泄自己压抑的情感,很容易造成行为失范。网吧的兴起客观上也为少年网络犯罪提供了便利场所(高士斌,2007)。

(二)家庭成因

家庭结构的缺陷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和现实犯罪的隐因。不同形态的畸形家庭都可能会对青少年网络犯罪有所影响,家长的所有不当或违法行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带给孩子并形成无法预料的恶果。一些孩子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和陪伴欲望,往往会越过法律的藩篱。

(三)学校成因

当今学校教育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不利于少年人的社会化,对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是网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空白,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二是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未纳入学校法制教育内容,致使法制教育效果不佳,造成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三是青春期性教育的欠缺,在性冲动的年华里,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可能会造成青少年对性的理解偏差,很容易造成早恋,甚至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四)社会成因

毕忠钊(2015)和方志淮(2020)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社会成因中社会控制力不足,网络监管缺失方面的成因也作了更为详尽的分析。

不良网民对青少年的影响、社会控制不力的影响和法律滞后的影响也是少年网络犯罪产生和大量泛滥的原因。青少年正处在社会化的转型阶段,社会上的腐朽现象、不良风气极易给青少年造成极大冲击,可以说,青少年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与社会中不良因素密不可分的。

(五)个人成因

孔颖丽(2014)指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绝非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联系,共同起作用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虽能分辨是非但自制力还很弱。这个阶段同时面临着学习、感情等多方面的困扰,但抗压能力还比较弱,如果缺乏相应的疏导就会导致负面情绪的集聚,一旦发展到不能自控的阶段势必会以不理性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表现出来。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治对策

通过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方法和对策,主要从家庭、学校、网络、社会多管齐下对青少年网络的预防和矫正进行分析。对于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应以预防为主,矫正为辅。

(一)网络预防

在网络方面要从多方面加强监管,并且正面引导青少年的使用。目前网络信息管理还不够正规,网络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的实际,我国应及时研发应用各种新的网络技术和安全设备,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通过构筑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面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提高监管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有效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还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网吧的管理,有效堵塞不良信息传播,对青少年上网环境严格管控。

(二)家庭预防

孟繁宁(2020)通过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来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第一,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第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第三,父母要与青少年进行充分的沟通,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自我学识。第四,关心缺损家庭的青少年,建立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帮助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做好自我教育培訓工作,减少因父母离异而对青少年带去的负面影响。

(三)学校预防

杨晓玲(2011)针对青少年网络虚拟行为引发的犯罪行为,提出学校预防方法。学校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要逐步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评价系统;加强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和矫正。其次是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矫正已经形成的心理障碍;切实做好矫正和转化品行、学习较差、思想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

(四)社会预防

尚红利(2012)建议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措施,在法律方面,可调整网络犯罪所属的类罪名,应在刑法中增加网络犯罪的罪名数。孟繁宁(2020)提出社会机构以及各种公益性的心理辅导机构与组织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五)司法矫正

在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中指出司法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矫正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张心(2019)提出,在司法工作人员在介入罪犯家庭时,要有针对性。李馨宇,周平双,刘璐(2017)研究了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者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介入。

三、评述

综观现有研究,学者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治已形成了大量成果,但是目前研究大多是通过以往数据及相关案例进行的理论总结与分析,缺乏通过实践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工作中预防和矫正存在问题的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的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十分有限,为数不多的研究是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的社区矫正。若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未来能与学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社会工作相结合,依据小组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等社会工作方法的特点,针对性的运用其中,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研究成因将更加详尽具体,预防和矫正措施也更容易落实贯彻,防治措施会更加系统全面,对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士斌.(2007).少年网络犯罪论要(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2]张元秋.(2010).论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治理对策(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3]杨晓玲.(2011).刍议青少年网络虚拟行为引发的犯罪及学校预防.出国与就业(就业版),118.

[4]尚红利(2012).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及法律防控对策.人民论坛(17),130-131.

[5]于冲.(2014).三网融合背景下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究.青少年犯罪问题,47-52. 孔颖丽.(2014).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治理(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6]毕忠钊.(2015). 新时期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与防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7]李馨宇,周平双,刘璐.(2017).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者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介入.纳税,160-161.

[8]李峰宇.(2018).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问题完善对策研究.荆楚学术,11-14.

[9]张心.(2019).关于司法社会工作介入犯罪人家庭的思考.社会与公益,21-24.

[10]方志淮.(2020).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路径探析.法制与经济,117-118.

[11]孟繁宁.(2020).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矫正.法制博览,192-193.

作者简介:

王源(1997),女,汉族,山西省襄垣县,学生,硕士,西北大学,710127,社会工作。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