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2020-05-23郑和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8期
关键词:理论课专业课职业院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将课程思政提高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层面,指出“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职业院校承载“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课程思政是全新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它是把学校思政教育的功能贯穿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实现知识教育、技能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既教书又育人,既授业解惑又传道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旨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全新的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三观”教育。

2.课程思政是一种新思维方式。课程思政突出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和灵魂。职业院校在各类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设计课程教学时,要把立德育人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要注重强化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分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焕发生机的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对职业教育也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新的挑战。

2.部分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堪忧。部分职业院校教育理念现状令人堪忧,存在重技术技能训练轻文化知识传授、重专业课教学轻文化理论课的倾向。更有急功近利者,在培养学生上,只强调专业好招生,学生好找工作;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政治课和体育课等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只设置了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一味追求学生培养的短平快,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引导。

3.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处境尴尬。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在教育教学体系中是必修课,而且学分不低,但是远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其主要原因是部分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乏味、空洞抽象,教学方式照本宣科、死板教条,导致学生为了获取学分如坐针毡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硬着头皮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陷入边缘化、空泛化的地步,如何改变现状,打破思政课程教育瓶颈是职业院校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尊重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必须以德字为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是一个育人整体,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修身立德,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锤炼品质,因而,各门课程要谐调共振,点燃思维,唤起学生对理论的内在需求;直面问题,因材施教,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系统规划,协同努力,既立德又树人。课程思政应该尊重教育的本质规律,让教育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教育。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又要防止把专业课上成思政课,更要克服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主义。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教书育人。

2.尊重道德内化的本质和规律。人的德性不是天生的,是人在后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内化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课程思政要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尊重人的人格、遵循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求真、求美、向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德技双馨的人。

总之,课程思政应该是课程和思政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对非思政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德育元素”的有效把握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吸收。那么,课程思政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必须适时适量适度地将思政之“盐”溶于课程之汤,将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如,水乳交融,而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作者简介:

郑和玉,1975.3-,女,汉族,山东曹县,大学本科,山东水利技师学院讲师在职硕士,研究方向:思政和文学。

(作者单位:山东水利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理论课专业课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英语笔记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