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的诗意生成:论朱文的小说创作

2020-05-21熊龙英湖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部湖南湘潭411104

名作欣赏 2020年15期

⊙熊龙英[湖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部,湖南 湘潭 411104]

在南京作家朱文的小说创作中,一方面,他展示出一个浑浊的日常生活场景,为他的小说人物描画了一个琐碎的、“当下的”生活图景;另一方面,他小说里的人物以非模式化的“日常行为”方式为自身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而小说人物的主体性特征正是朱文笔下人物的特点。无论是对日常生活场景的关注,还是对人物日常行为的关注,朱文的小说文本都旨在还原一个日常生活的世界,而这种抽象与还原的文本形式,笔者称之为还原诗学的小说文本,这是朱文小说独特的诗学魅力所在。

一、“小丁”的日常生活空间

朱文小说里的主人公大多叫“小丁”,“小丁”的日常生活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这个小丁生活的场所包括屋内和屋外两种,屋内是宿舍、大厂,而屋外是大街、酒吧、路上等。由于“小丁”们几乎都是没有结婚的青年,所以家的概念在朱文的小说里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屋内的生活还是屋外的生活,都没有多少区别。屋内的小丁是一个大厂的工人,或者是一个自由作家;而走出屋子来到大街上的小丁,依然是作为一个大厂的工人或者一个自由作家在游荡。小丁代表着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小丁乏味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琐碎生活的缩影。这个生活的图景是由生活本身的烦琐、浑浊所组成的,从而变得压抑、阴暗,即使偶尔见到一点阳光,这阳光中也夹杂了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灰尘。

二、“大厂”与混沌的“自我辨认”

“大厂”是朱文很多小说描写的场景,《到大厂到底有多远》《五毛钱的旅程》《小谢啊,小谢》《没文化的俱乐部》等小说就是在这样一个叫作“大厂”的地方展开。“大厂”的人们对“提着明晃晃的斧头”在菜市场打架“没有丝毫的紧张和不安”,一群惹是生非的小青年在“大厂”这个地方满口粗话、打架斗殴,还自称为“没文化俱乐部”。对于“大厂”的人来说,“大厂”无疑是一块藏污纳垢的土壤,滋养着各种健康或不健康的现象,生命如野草一般生长。如此一来,“大厂”其实是一个符号,而并非一个有着确切的地理位置的场所。这个符号的内涵是“不安分”,而外延则可以无限地延伸到每一个它所能触及的角落。当“大厂”作为一个符号性的地点出现在朱文的小说中时,“大厂”这个词汇既是实指又是虚指。实指的“大厂”是一个地理性名词,是小说故事发生的地方;但这个空间性的词汇却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空间所指,而是一个虚构的空间名词,所以“大厂”在小说中是被抽象出来的虚指,它所指代的是我们随时会经过,但又随时会忘却的平常地点。

三、日常生活的诗意生成

很难说这种斤斤计较的菜市场画面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诗意,甚至还很无聊,但这种无聊不同于新写实小说面对日常生活的无奈感。在新写实小说中,日常生活的琐碎是与理想主义相对的概念。“小林家的半斤豆腐馊了”所折射出来的是人在半斤馊豆腐前的渺小(现实/理想的二元价值),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拘谨、无措。而在朱文这里,斤斤计较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理直气壮,这样充满生气,使人不得不重新打量它。发生在菜市场的小小争执被朱文以一种近乎实录的笔法叙述出来(叙述语言的速度几乎与事件发生的时间长度重合,由于文字与口头语言的速度差别,文字实际上更缓慢),这样我们原本熟悉的日常生活(被我们的意识加工过的日常生活)就会以一种陌生化的、新鲜的姿态呈现在读者眼前。

总而言之,在朱文的小说里,无论是直接呈现,还是“陌生化”后的重新展示,其所描述的日常生活都是一幅真实的人间图景,他所要还原的也是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日常,而人作为存在的主体在其中“烦忙”不已。朱文正是通过现象学中的直接还原及抽象还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灰尘、阳光,甚至危险,也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日常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