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中小学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020-05-19王晓东王雪琴

读写算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形式学校德育中小学

王晓东 王雪琴

摘 要 现阶段,中小学教育教学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小学教师也越发重视对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但是现阶段,在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其中存在着诸多较为显著的问题。例如,教学理念过于传统,没有体现出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学生难以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德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缺乏德育知识学习兴趣。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中小学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新形式;中小学;学校德育;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环境的不断革新,当前诸多教师已经将中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内容进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小学教学当中存在诸多问题,而中小学德育教师要想有效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从解决现存问题着手进行具体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摒弃传统中小学德育教育理念,重视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

目前,诸多中小学教师在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期间会过于重视对于校规校纪内容的讲解,会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去遵守一些规定,而没有融入情感告知学生遵守这些规定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一些校规校纪都会突出社会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基于这一问题,中小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教学理念的革新,充分体现出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为此,首先,高校德育教师需要凸显出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出自身对于德育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其自身的學习需求。教师在学生发表意见期间不得进行打断,要让学生完整地表达出自身的想法,保证学生在课上能够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主观能动力。其次,教师在实际讲解德育知识的过程当中更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告知其德育知识的学习对其规范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未来发展高度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分享精神的过程当中,要告知学生学会分享可以使其交到更多的朋友。

二、改变单一中小学德育教学方式,落实多元化德育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的优质与否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影响因素。但是诸多地区的中小学德育教师在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期间仍然会将一种教学模式贯穿教育教学的始末,使学生逐渐丧失德育知识学习兴趣。而在新形势下,学生需要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才能够对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情况,中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重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工作。为此,教师可以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组合到一起进行具体的德育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过程当中,可以将趣味教学模式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融合到一起。具体而言,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到校园外面捡垃圾的活动,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引入竞争机制,依照处理垃圾的重量评选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

三、缓解师生紧张关系,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力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条件。但是经调查显示诸多中小学教育机构内部的师生关系过于紧张,学生很难对教师产生信任感,甚至还会做出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教师也会对这些学生提出严厉批评教育。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德育教育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基于这一情况,中小学德育教师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在课上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挥出语言的魅力,适当地与学生开一些玩笑,夸张地示范出一些错误的行为,并表现出错误行为的滑稽,避免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当中要以平等的地位与其接触,严禁对学生提出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批评教育,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告知其错误之处,并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教师对其的关心以及爱护和期待,使学生能够回应教师的期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错误之后及时改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各个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机构领导者都在积极努力地倡导中小学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优化革新,其最终目的就在于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小学德育教师在实际工作期间需要重点研究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结合具体的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不断地提升中小德育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樊桂清,牟占军.德育目的与学校德育实效性引发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

[2]胡海波.基于柯尔伯格道德认知论视阈下的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2).

[3]王鲁宁.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本质及规律的哲学探讨[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04).

猜你喜欢

新形式学校德育中小学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新形式下供电企业党建工作探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