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2020-05-18魏弘

家长·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构建分析互联网+高效课堂

魏弘

摘要:传统意义中“互联网+”代表一种新型的经济技术状态,是在生产中将资源配置优化与集合的手段。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通讯功能与信息处理技术更加完善,加之新教育改革的推出,促使两者深度结合并构建新型的高效课堂。现今小学课堂数学教育较为困难,许多因素使新型教育手段的推进受阻,因此便需要教师加速提升课堂的高效性。所以,在此过程中贯彻“互联网+”的教育指导思想,最大化体现“互联网+”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正面影响,提升并落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内容效果的构建方法,以维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现今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已有历史,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并且补充教师在课堂上的遗漏部分,让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用、活用教学资源,熟练掌握现代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使教学课堂氛围不再古板,而是更加符合现代变化形势。在现今数学教学过程中,互联网是许多教师优化数学讲解方式的有力辅助手段。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互联网+”教育手段更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历史之上的一种更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现今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互联网+教学”融入日常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其提升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成效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互联网+”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

(一)“互联网+”使数学教学充满便捷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较为繁琐与复杂,分散的知识点与章节让其更加难以理解。并且,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时,也无法将知识简洁化,布置板书的时间比较冗长,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未得到提升。教师在利用传统方法教学时容易陷入两难境地,选择布置知识点板书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反之省略书写步骤则无法清晰地讲解教学主要内容。为解决此类矛盾,互联网教学应运而生,使用电子式交流板可以将复杂繁多的知识内容更加规整、节律性地展示给学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教师的精力从布置板书转移到了数学知识讲解中,解放了教师的双手,增加了课堂的互动。

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形章节时,手动画的图形也许并不规整,与教材有出入,会影响学生的视图感官,但互联网技术便不会出现此类问题。“互联网+”能够使学生了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相关图形特征,初步驾驭图形运用技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使抽象的数学具象化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表达给学生,学生的数学结构搭建受到阻碍,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一定抗拒,尤其一些需要繁杂解析的数学类型,会为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一定阻碍。另外,此时期的学生思维构建能力不足,抽象思考转换能力不佳,此类型学生学习数学更加困难,长此以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会逐渐下降,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着信心的缺失而减弱。

现今许多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佳、抗拒学习数学,多是由于此种原因,当数学变为弱势学科时,想要补足知识点并重新提高成绩并非易事。因此,教师运用“互联网+”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具象知识,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其变为直观影像,包容学生的理解力,使其更易于消化。

二、“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

“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逐渐繁多,但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也不尽相同。在众多教学模式中,互联网教学具有一个共同点:它为数学课堂带来了色彩,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兴趣度,增加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高效性。传统教学中,教师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便开始教学,此种教学方式被称为“填鸭式”教学或“独白式”教学,无法生动地体现数学知识的丰富性,互联网的推出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鲜活,并且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落后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增加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与购物课程时,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搜索网上资源,为学生介绍购物和数学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并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二)鲜明体现学生与教师各自角色

课堂由学生、教师、教材三部分组成,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数学课堂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区分得很清晰。一方面使教师了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看出主导课堂的进度者是教师,两者各自扮演好角色,使课堂教学与学习变得简洁、高效。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在影像板上展示课程的主要讲解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将学生分为小组形式,对数学知识进行讨论,每组有不同的数学命题,此种教学方式的目的性更强,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有关知识时,不同类型的圆可以有不同的讨论,问题被摆到每组学生的面前,促使他们对其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此时学生便是课堂的主体,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推诿行为,使数学学习针对性更强,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加强。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教师利用“互联网+”教育法向小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转换能力和解决数学应用分析的能力得到提升。只有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加强锻炼学生思维转换能力,才能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数学概念,从而激起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參考文献:

[1]郭士芬.“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J].学周刊,2019(21).

[2]鲍新柳.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9(46).

[3]刘丽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9(6).

[4]刘鸿.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究[J].青海教育,2019(22).

(责编张欣)

猜你喜欢

构建分析互联网+高效课堂
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分析
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分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