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子、糜子和狗尾草

2020-05-18崔华威

食品与健康 2020年4期
关键词:糜子炒米狗尾草

崔华威

喝过现煮蒙古奶茶的人,都会对其咸香浓郁的口感以及众多的配料印象深刻。2019年在呼和浩特吃早餐时,我指着奶茶锅旁一碗小米模样的配料,好奇地问服务员这是什么。服务员答曰:“炒米。”再追问炒米是什么,服务员则满脸困惑地嘀咕道:“炒米就是炒米啊……”后来我才明白,所谓“炒米”其实是炒熟的糜(méi)子。

-小米竟分粟和黍-

我们平常所说的小米,包括两种不同的谷物:粟(俗称谷子)和黍(俗称糜子)。由于这两种谷物的籽粒都非常细小,形态又很相似,因此在习惯上统称为小米,在学术上则并称为粟类作物。

谷子和糜子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农作物,最新的考古证据表明它们在中国北方的驯化栽培历史均超过一万年。谷子在很早的时候就由我国向南传到印度、巴基斯坦,向西传到俄国、奥地利以至整个欧洲,向东传到朝鲜、日本以至全世界。现在印度管谷子叫“棍谷”,苏联叫“粟籽”,朝鲜叫“粟克”,基本上都保留着我国“谷”和“粟”的原音。

相较而言,糜子的籽粒比谷子明显要大。二者果穗也有很大差异,谷子穗一条条又粗又密,像小狗尾巴;而糜子穗又细又多,籽粒相对稀疏。糜子的籽粒脱皮后呈淡黄色,又称黄米。糜子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历代史书、古农书、诗词、地方志都有记载,它还被广泛种植在俄罗斯、乌克兰、蒙古、印度等国家,用作人类粮食或动物饲料。

糜子栽培区域十分广泛,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影响,有“糜子”“稷”“黍”等诸多称谓。糜子是主流的叫法;黍的称谓区域主要在我国华北某些地区和山东、河南,但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现已不是糜子主产区;稷的称谓区域主要在山东、河南和河北南部,在历史上曾广泛使用,但现在这些地区已很少种植。

谷子和糜子可在各类土壤中种植,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尤其受欢迎。它们营养丰富而均衡,膳食纤维含量高,低致敏(不含面筋蛋白),是中国传统的优质营养保健作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小米“补虚损、开肠胃”。如今,小米粥仍是北方早餐的主角。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的黄馍馍,就是用糜子粉制成。老北京传统小吃——面茶,也是用小米面熬煮而成。

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文明历史中,谷子和糜子一直是北方农业的主栽作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谷子是当时的第三大粮食作物。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由于经济效益低,谷子和糜子的种植面积不断下滑。目前,谷子和糜子的实际播种面积只有约130万和50万公顷,这让人不由想起毛主席的诗: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稂莠不齐从何来-

小米在古代的种植区域如此广泛,地位如此重要,与其伴生的野草——狗尾草也“蹭上热点”,出现在众多成语和古诗词中。

狗尾草成熟后长出一根细长的果穗,挂满千百颗籽粒,毛茸茸地在风中摇曳,仿佛调皮的小狗在抖动尾巴,故而得名。狗尾草外形和谷子十分相似,这是在多年的人工除草选择压力下,自然进化的结果。狗尾草在古代称作“莠”,成语“良莠不齐”,就是指正常的谷子田里,参差地长着狗尾草,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此外,“良莠不齐”还写作“稂莠不齐”,一般认为“稂”是指没有发育完全的谷子。有学者认为“稂莠不齐”是成语最初的形式,化用自《诗经》里的“不稂不莠”。由于“稂”字较为生僻,后来讹变为“良莠不齐”。类似地,成语“不稂不莠”最终演变成了“不郎不秀”。

古诗词中也常能见到狗尾草的身影:“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唐·白居易《读〈汉书〉》),“莠除苗自长,醅化醴方醇”(宋·金朋说《积学吟》),“嘉谷卧风雨,稂莠登我场”(宋·苏轼《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等等。

说到狗尾草,忽然又想起高中语文老师拿“良莠不齐”出的语音题,可惜当时死记硬背——考试时又根据“形声原理”将莠误认作xiu。如果当时能仔细揣摩一下其背后含义,那么多年后在呼和浩特,于蒙古奶茶里吃到糜子时,也许我能咂摸出更多的滋味。

-农耕文化性坚韧-

《逸周书·秩文》里记载着华夏农业的起源:“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小米作为五谷之首,在很长时期内是北方最重要的农作物。只是在距今约4 500前,小麦从西亚传入我国,很快后来居上,取代小米,成为北方旱作农业的新贵,形成了“南稻北麦”的新格局。作为农作物里的“元老”,直至今日小米仍是许多展馆的明星展品。2019年我在北京植物园科普馆和中国农业博物馆都看到了其身影。

小米耐旱耐贫瘠,培养出华夏子孙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粟文化深深印在国人脑中,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不食周粟”“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锄禾(一般认为禾就是粟)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至今日这种关注民生、珍惜粮食的情結仍根植在许多人心中。汉语中带“粟”的成语更是数不胜数:沧海一粟、不辨菽粟、一丝半粟……

小米性喜温暖,适应性强。农谚“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充分说明了小米的坚韧,也象征着华夏子民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行。谷子外壳坚硬,能防潮防虫,利于长久贮藏,自古以来就是“战备粮”和“救命粮”。近代抗日战争,八路军也得益于“小米加步枪”最终取得胜利。

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核心的古代北方旱作农业,对华夏文明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在灌溉技术落后的古代,耐旱的小米从黄河流域一直辐射到华北、东北、内蒙等地。因此有华夏文明是靠小米抚育而成的说法。黄色的土地、黄色的河、黄色的小米、黄色的肤色,一切像是某种巧合。

猜你喜欢

糜子炒米狗尾草
山西构建糜子DNA分子身份证
狗尾草
镇江年俗炒“炒米”
最是香甜炸炒米
故乡的食物
陕甘宁边区旱地复种糜子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府谷县糜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糜子馍馍香
炒米
挠痒痒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