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05-16苏清梅苏全喜陈石伙梁允强严银宗陈东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丁苯肝素神经功能

苏清梅 苏全喜 陈石伙 梁允强 严银宗 陈东燃

脑梗死是一种脑血液供应障碍所致的神经科急症,常见于中老年人[1]。急性脑梗死进展速度快,治疗过程中易错过溶栓时间窗,致残率、致死率相对较高[2]。在临床上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有溶栓、抗凝、扩张血管等,治疗的主要药物有丁苯酞、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目前,可以从吴泽文[3]、黄旭玲[4]的研究中看出,联合用药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用药,但其均未对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治疗进行单独研究。本文对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进行研究,探究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8 月~2019 年6 月在本院就诊的503 例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3例)和研究组(250例)。对照组中,男153 例,女100 例;年龄41.0~76.8 岁,平均年龄(63.30±10.89)岁。研究组中,男134 例,女116 例;年龄41.1~80.5 岁,平均年龄(64.40±11.9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②经影像学发现有脑梗死病灶;③脑梗死病灶位于穿支动脉供血区。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②无法定监护人;③对研究使用的药物过敏;④凝血功能障碍;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基础治疗,其主要包含调脂、降血压、营养神经等。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低分子肝素(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10)经腹部皮下注射,4100 U/次,2 次/d,注射7 d;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注册证号H20130192) 口服,100 mg/ 次,1 次/d,服用12 周;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口服,75 mg/次,1 次/d,服用21 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前两周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进行静脉滴注,100 ml/次,2 次/d,2 周后服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进行治疗,0.2 g/次,3 次/d,服用10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 对治疗前和治疗1、7 d 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的生活能力,采用mRS 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能力越好。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7 d 后NIHS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 后,研究组NIHSS 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后,研究组患者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7 d 后NHIS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mRS 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mR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m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mR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7 d 后NIHSS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7 d 后NIHSS 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mRS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mRS 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3 个月后比较,b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穿支动脉管径<1 mm,是经载体大动脉进入脑实质的支动脉,无吻合支[6]。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临床上主要依据患者病史、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其发病几率约占总体脑梗死的25%~30%,随着影像学设备不断进步,近几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穿支动脉病变主要发生于基底节、脑桥、内囊等部位,发病早期常合并有神经功能恶化现象[7]。马中华等[8]指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低分子肝素可通过控制凝血因子活性[9],使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功能恢复平衡,从而改善血液粘度,抑制血栓形成,其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进一步对穿支动脉血栓进行溶解,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物酶抑制剂[10],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可以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介质水平,降低血管通透性,防止炎性反应加剧,但单用时临床效果欠佳。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其可干扰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丁苯酞通过人工合成,是一种消旋正丁基苯酞,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效果,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丁苯酞通过调节线粒体,提高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I2(PGI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脑细胞损伤;②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恢复线粒体功能,促进细胞功能恢复,重建血栓区脑部血液循环,进而对缺血损伤区进行修复。

综上所述,早期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状态,恢复患者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丁苯肝素神经功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