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含漱甘草溶液预防儿童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咽喉痛和咳嗽的作用

2020-05-16赫凌峰姜海燕金永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咽喉甘草插管

赫凌峰 姜海燕 金永学

由于儿童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加上环境不适应,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出现咽喉痛和咳嗽会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同时也给患儿带来巨大的痛苦,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哭喊、乱动、心率加快以及血压升高等情况,对患儿的术后恢复极为不利[1]。因此,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手术治疗,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患儿的术后咽喉痛和咳嗽发生。为了寻找一种预防儿童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咽喉痛和咳嗽的有效方案,本次研究以88 例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术前含漱甘草溶液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5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88 例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 例。对照组女18 例,男26 例;年龄7~12 岁,平均年龄(10.1±1.1)岁。研究组女19 例,男25 例;年龄7~12 岁,平均年龄(9.8±1.0)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7~12 岁的儿童,术前2 周没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经口直视喉镜下气管插管,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条件良好者。排除标准:上呼吸道感染者,术前有咽喉疼痛病史者,严重心肺疾病者,对甘草过敏以及其他有甘草应用禁忌证者、困难气道以及口鼻腔、喉颈部手术者。

1.2 方法 对照组麻醉前不做处理,研究组麻醉前含漱甘草溶液,插管前5 min 含漱甘草溶液,将0.5 g 的甘草配制成30 ml 的溶液,让患儿漱口30 s。进入手术室后两组均输注乳酸林格氏液4 ml/(kg·h),诱导前按照0.5 μg/kg 的剂量给予右美托咪定,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采用微量输液泵在10 min 内静脉注射完,采用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2 mg/kg 和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经口直视喉镜下完成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停用麻醉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术后0、1、4、12、24 h 的咽喉痛以及咳嗽发生情况。其中咽喉痛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0 分表示无咽喉疼痛,10 分表示剧烈咽喉疼痛,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咽喉痛疼痛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儿术后0、1、4、12、24 h 的咽喉痛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术后咳嗽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术后0、1、4、12、24 h 的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术后咽喉痛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术后咽喉痛疼痛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咳嗽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对于围手术期患者需要保持其气管通畅,这是最基本的麻醉管理要点,而气管内插管是全身麻醉中非常常见的操作,其能够保证患者的气道安全,营造良好的正压机械通气条件,从而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误吸的风险[2]。但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也会引起一定的并发症,其中术后咽喉痛最为常见,表现为术后咽喉疼痛、口干、吞咽时疼痛和无力,同时也伴随着咳嗽和声音嘶哑[3]。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发生咽喉疼痛和咳嗽的几率非常高,高达4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和术后舒适度,同时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4]。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麻醉时间、拔管时操作力度以及年龄、性别等都是发生术后咽喉痛的影响因素,虽然术后咽喉痛和咳嗽不进行干预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自行恢复,但是也有少部分患者会长期受到术后咽喉痛的影响,并且术后咽喉痛大大影响了患者的术后舒适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术后咽喉疼痛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术后依从性,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5]。

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成为了广大医疗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这也是新时代对医疗工作者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出现了舒适化医疗的理念。舒适化医疗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无痛苦、无恐惧、愉悦的一种医疗发展模式[6]。术后咽喉痛现阶段已经成为了评估术后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临床上应该对患者术后咽喉痛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对如何预防和降低术后咽喉痛的研究,提升麻醉医师围手术期的整体管理质量,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临床上一般通过经典药物和非经典药物的干预来减少术后咽喉痛的发生,其中经典药物包括激素、局部麻醉药等,非经典药物包括泛醇、甘菊蓝和甘草等。临床中常见的药物干预包括利多卡因、地塞米松以及帕瑞昔布等,给药方法包括静脉注射以及气管导管前涂抹,虽然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是由于静脉给药的剂量比较大,并且人体吸收比较快,导致血药浓度波动较大,使得药物的作用时间短,往往难以长时间镇痛,并且还会发生各种药物不良反应[7]。甘草是一种补益的中草药,属多年生草本,根和根状茎粗壮,是甘草的药用部位。甘草气微,味甜而特殊,具有去痰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甘草酸、甘草甙等,具有抗过敏、抗炎、中枢镇咳、外周镇咳以及促进溃疡愈合的功用。甘草可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的药物配伍使用,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敷,在用于咽喉肿痛方面常常和桔梗同用。甘草也可用于气喘咳嗽,同样可以单用也可以和其他的药物配伍使用,甘草浸膏、甘草黄酮和甘草次酸都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同时还能够祛痰[8]。除此之外,甘草还具有抗过敏和抗炎的作用,能够保护机体发炎的气管黏膜和咽喉。有研究将0.25 g、0.5 g 和1.0 g 的甘草均配制成30 ml 的溶液,在患者麻醉诱导前的5 min 给予患者漱口,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发生咽喉疼痛的几率有效降低,并且和低剂量的甘草相比,高剂量的甘草漱口具有更显著的效果[9]。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术后0、1、4、12、24 h的咽喉痛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0、1、4、12、24 h 的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在诱导前30 min 给予甘草97 mg,有效减少了咽喉疼痛的发生[10]。这和本次研究得到的结果一致。说明对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在术前给予甘草溶液漱口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咽喉痛疼痛程度,同时减少术后咳嗽的发生,减少术后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术前含漱甘草溶液预防儿童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咽喉痛和咳嗽的作用良好,能够有效减轻患儿术后咽喉痛,同时减少术后咳嗽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咽喉甘草插管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