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年级主题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0-05-15廖纪元郭辉雄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

廖纪元 郭辉雄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学旅行课程要注重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综合能力提升。基于核心素养进行以年级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保证了各研学旅行主题在小学阶段的一贯性、全程性。基于此,我校开设的研学旅行课程包括“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开州”“我们的重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世界”。研学旅行课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和国际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主题课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学旅行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亲身经验中自主发展,获得社会参与技能训练,实现综合能力提升。我校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年级主题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国家课程、学科任务、实践体验活动的有机结合中,扎实有效推进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我们的学校”研学旅行课程

一年级研学旅行课程基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以“我们的学校”为主题。在国家教材实施中,学校整合统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我上学了》和统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结合歌曲《上学歌》《咱们从小讲礼貌》,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学生通过听老师讲、听同学介绍、随老师参观校园、看校园专题片等途径,熟悉校园,增加对校园的情感。

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对校园墙壁进行研学,将墙壁上张挂的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简介、校园多处科技窗张挂的学生优秀科技作品、橱窗展示的优秀学生图片以及各种专题展板、画报宣传、展示的活动动态、成果,作为让学生接受浸染、身边榜样引领、激励学生上进创新的课程,给学生成长以启迪,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同时,学校将食堂作为研学基地,将食堂厨师聘为专、兼职辅导教师或讲解员,引导学生跟随他们学习如何挑选新鲜的食物、怎样清洗食物等。通过听取食堂工作人员的解说,学生知道了采购佐料时为什么要看清生产日期和质量检验合格证等知识并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识。

针对一年级学生,各班级开展专门的“校史馆”研学活动。学生通过观看“校史馆”陈列的学校历史沿革、校园精粹文化、优良传统、教育教学成果、集体个人获奖、历届校长、名师墙、学校文物、图书、手稿、书画、图片、影像资料、优秀校友档案,通过交流、讨论,通过高年级同学介绍,以此认识学校,敬佩学校,增强学校自豪感。

二、“我们的家乡”研学旅行课程

二年级围绕“乡土乡情”,以“我们的家乡”为研学旅行主题。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历史与发展,增强对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

我们将西师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爷爷奶奶的歌”和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以及统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进行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渗透,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学校把家乡节日活动作为“我们的家乡”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戴香袋;中秋节将糯米蒸熟后,用芦竹舂融,做成“糍粑”拌糖食;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岁除守岁”等。

学校还把家乡的非节日传统习俗作为研学旅行课程。比如集道具、舞蹈动作、服饰为一体的“车车灯”;用一根约一米长的竹竿,上嵌六对铜钱,两头按彩须,晃动撞击时发出串串响声的打连厢等。学生通过观赏、请教、体验,了解家乡传统习俗,感悟民俗民风。

春游、秋游活动中的研学旅行。各班级每学期选取比较宽阔的沙滩、河边、草坪,进行一次集体郊游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由学校统一调派车辆搭载学生,部分家长参与跟车,其余家长搭乘私家车跟随。学生在旅行过程中感受、体验,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我校所在的城区有很多工厂、企业,三千多名学生就餐所需的食材每天要定点到这些企业进行采购。学校将这些企业作为学校科技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基地参观,接受专家、技术员的现场指导并进行实践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技术改进、开发新项目(产品)提出建议,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素养。

学校还将区武警中队、消防中队争取为学校国防教育研学基地。学生观看武警战士整理比拼、常规训练和擒拿演练等展示,接受武警战士对队员的队列训练,参观防护、破拆、救生、侦检等器材装备,听消防官兵讲解器材装备的性能、用途以及技术参数等。在国防教育基地,学生通过参观、体验,增强了国防观念。

三、“我們的开州”研学旅行课程

三年级“我们的开州”课程是二年级“我们的家乡”课程的范围拓展和深度加深。“我们的家乡”主要以学校所在社区为主,“我们的开州”范围则是整个开州区。研学方式为鼓励家长带领孩子进行研学旅行或学生通过书报、调查、请教、网络等自主或合作研学,从而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怀和责任担当。

学校注重对开州文史的研学旅行,引导学生了解开州丰厚的人文积淀。比如开州“举子之乡”的溯源、开州历史文化对刘帅精神形成的最初影响、刘备品茶尝橘赐名汉丰;开州人文史话研学:李宗羲与“东乡血案”、红岩英烈与“铁窗诗社”、郭沫若为开州成立少先队贺诗;开州历史风云研学: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在开州、开州青年奔延安;开州习俗研学:“温汤井元宵对骂”习俗、农历正月初九登高等。开州博物馆藏有文物7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00余件。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重要成就和感人事迹,感悟历史文化的悠久,了解历史特色、时代特色、人文特色。学生在历史文化中得到熏陶并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开州是刘伯承元帅的家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刘伯承故居基地,通过观看刘伯承元帅青少年时期生活原物和珍贵的生平业绩资料及展览图片,使学生了解少年时期的刘伯承勤耕苦读和在艰苦生活磨练中的成长历程。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刘伯承纪念馆基地,通过观看历史照片、文献等资料,了解刘伯承元帅伟大光辉的一生。

学校围绕开州区委、区政府举办、承办的国家、国际赛事,如一年一度的汉丰湖全国城市钓鱼对抗赛、定期举行的汉丰湖国际摩托艇公开赛和汉丰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研学活动,领略国内外精英、健儿们的风采,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

四、“我们的重庆”研学旅行课程

开州原属四川省,1997年随重庆直辖划入重庆市。直辖后的大重庆,有着丰富的人文积淀,是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四年级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重庆”,旨在通过研学旅行,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我们将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与西师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巴蜀放歌”“蜀州之韵”的内容调整到四年级上学期,结合四年级其他学科,进行“我们的重庆”整合教学,力争用好、用活教材资源、地方资源。

通过重庆地理研学旅行,学生了解了重庆为什么历来在战略、经济上非常重要——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口,是长江上游的水运枢纽;它西连三蜀,北通汉沔,南达滇黔,东接荆襄,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通过重庆史话研学旅行,使学生认识到重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城市。近百年来重庆这座城市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比如清朝末年的被迫开放,“华西的上海”经济地位的形成,反洋教怒潮的风起云涌,刘湘统治下重庆经济的畸形发展,抗战时的陪都,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等。

通过大重庆研学旅行,学生感受到了重庆的巨大变化。学生通过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高速公路、高铁建设、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桥梁、高楼发展之迅速和人们生活用品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感受重庆人民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新重庆的拼搏精神。

重庆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比如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魂广场、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渣滓洞、白公馆等。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实地旅行、网络学习和报刊阅读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五、“我们的祖国”研学旅行课程

五年级研学旅行课程教学中,我们整合国家教材进行“我们的祖国”系列研学旅行,让学生通过谈自身旅行经历、网上查阅、教材的比较、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了解与热爱,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整合的教材包括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西师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美丽和宝岛”“新疆乐韵”“祖国颂歌”三个单元;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四年级下册第一组《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等。

对于“我们的祖国”研学旅行,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跟随父母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倡导学生把每次旅行都作为一次研学的好机会,制定研学旅行计划,认真参观、走访、请教,并通过影像、文字等形成研学旅行报告或心得。“我们的祖国”研学旅行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研学祖国美好河山。以全国的特殊地区地理、地形、地貌考察,特殊地区动物、植物、生态专题探究为主线,让学生了解独具特色的地理文化,体验祖国的风土人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其二,研学传统历史文化。利用祖国丰富的人文资源,体验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让学生在与日常不同的生活中丰富知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利用纪念馆、烈士陵园、伟人故居、革命旧址等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活动,使学生亲近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其三,研学现代科技发展。学生通过考察科技馆、体验馆、博物馆、天文馆、航空航天馆,探究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领域的应用;通过考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风力和水力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增强科技探究兴趣,提高科技实践创新能力。

六、“我们的世界”研学旅行课程

对六年级学生,我们将学科渗透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挖掘、科学整合现有学科课程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通过不同学科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我们将以下内容进行整合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漫游世界”、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和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同时,结合其他学科,有机渗透在课程与活动中。

六年级学生,虽然多数没有出国机会,但已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我们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报刊开展基于国际理解素养的“我们的世界”各种主题的国外研学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研学外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学生通过研究外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自觉养成遵守规则、尊重国际惯例的良好习惯。

其二,研学世界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领域,发达国家没有停止脚步,他们十分注重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十分注重扩大科研领域范围,设立新的科研目标,以保持自己在世界上的竞争地位。如美国通过发布科学技术和创新实施的主要领域、英国通过新的科研振兴政策、日本通过设立政府与民间企业科技投资合作委员会,抢占科技制高点。学生在研学中意识到,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中具有影响力就必须要发展创新,要研究新的科学技术。

其三,研学“一带一路”的世界影响。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知晓了“一带一路”倡议要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研学中学生发现,“一带一路”覆盖亚欧非拉100多个国家。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手抄报,多角度学习、了解“一带一路”,增强了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信心。

我校研学旅行课程,各年级虽然各有主题,但对其他年级的主题内容仍要进行相应渗透与活动开展,以保证课程教育的一贯性、全程性。基于核心素养的年级主题研学旅行课程,能够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充实书本中未尽的文化知识,促进课程整合学习。同时,研学旅行课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探究技能和生活技能,增強了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国际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殷世东,汤碧枝.研学旅行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2]刘璐,曾素林.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8(2).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