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古诗词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2020-05-14范邦篆

考试周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文化自信高中

范邦篆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及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和积极践行,并对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高中语文教师有着传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古诗词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但是传统高中古诗词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教学观念陈旧、诗词鉴赏模式化以及忽略学生的情感等,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还会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多个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达到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教学;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价值体系的认同及尊崇。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雨,具备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它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以成绩为主导,应当充分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一、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古诗词作为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其不仅能体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自《诗经》以来,诗歌创作薪火不绝,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精神追求。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奋斗精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了杜甫的爱国情怀;还有蕴含治国理念的诗句“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等。这些内容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柱,从而让学生从心底对我国优秀的文化产生认可,形成文化自信。而通过古诗文优秀内涵的讲解,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便于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这也贴合了当今教育的要求。

二、 传统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自己主导课堂。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保障教学秩序,也可以保障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但是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自主思考时间较少,学生多是被动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出现课堂走神、专注度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沉浸在古诗词学习中。但是由于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性,学生往往表现出较低的参与度。而且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加注重技巧的传授,而非深度剖析古诗词,学生在较大的压力下很难产生古诗词学习兴趣,往往会把这部分内容当成学习任务,学习效率也会因此而降低。

(二)诗词鉴赏模式化

在高中古诗词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借助诗词鉴赏来背诵与考试相关的答题模式,随后再由教师给出类型相似的诗词问题让学生练习,巩固记忆。这样的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在不断的练习下,学生的答题技巧会有很大提升,并且可以机械地分析出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但是这种方式割破了诗词原有的独特魅力,学生明白该如何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却不能深入地欣赏这些有没的诗词。这不利于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会阻碍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

(三)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

高中学生要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除了各科目学习外,还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学习效率会直线下降,进而带来更大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强的情感需求,如果能发现学习乐趣,则可以降低学习带来的疲惫感。这无疑可以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欲望,无论是过程和结果都会向好的方面转变。但是由于面对高考压力,多数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都会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直接灌输技巧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背诵和理解,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而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彻底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对学生来讲,他们也被愿意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上花费多余的精力。

三、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树立文化自信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均有着很高的鉴赏价值,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巧教学,会丧失古诗词学习的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更深层次的剖析诗词,让学生沉浸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和语文素养的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题目来了解诗词蕴藏的含义。比如,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講述这首词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在登楼时想到国家,在激情满怀下写下题目。在教师描述的画面下,很容易引发学生对古人的敬佩之情,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其次,很多诗人借古诗词言志,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时,也能让学生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千古名句,体现了屈原为民请命、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这种精神成为无数爱国志士的精神支撑,我们国家也因此才有了更好的发展。这样的引导很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会发现在我国千百年发展中不乏富有爱国精神的文人志士,而他们的情怀都凝聚在古诗文里,从而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文化自信高中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