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语文要素路径 培育言语想象力

2020-05-13陆佳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陆佳音

摘要: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基于统编教材中“想象”语文要素的系统路线图,教师需要从想象特征、目标定位、层次关联三方面,梳理提炼“想象”能力培养的教学取向与编排解析。聚焦“语文要素”视域下的“想象”能力培养,可以通过三大实践路径,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言语想象力:感官联觉,从“有境”走向“在场”;读写联动,从“搭桥”走向“织网”;对接生活,从“练兵场”走向“生活域”。

关键词: 言语想象力;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24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108—04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过往的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由于缺乏系统的建构和有效的推进,总体效果不佳。随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全面推广,想象能力培养在统编教材中的地位有了重要的凸显,以“想象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要素呈现整体性布局广、读写设计序列多的特点,这需要教师对“想象”这一关键能力和教材语文要素编排进行深度解读与分析。

一、“想象”要素的系统路线图

阅读与表达并重,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重要理念。“想象”要素,可以从“阅读”与“作文”两大系列来梳理:

综览全套统编教材“想象”要素的系列,可以发现要素内容数量多,所占比例远高于原人教版教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也比较复杂。

二、“想象”能力培养的教学取向与编排解析

(一)基于学科立场,聚焦想象特征

想象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通过特定的维度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准确的核心特征。基于语文学科立场的想象,须以“语文学科”为根基的开放型想象思维方式,它着眼于语文学科的自身可持续发展。[1]如何凝练语文学科的想象力培养,当代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教授提出:“在语文教育的智能培养中,没有什么比庇护、开发、发展学生的言语想象力更重要的事了”。[2]“言语想象力”,可以较好地提炼语文学科想象力的培养,因为语言文字和言语,既是想象的产物,又是想象的载体,而想象力是人的言语表现和创新的内在心理机能。

基于上述认知,结合统编教材的系列编排,语文学科中言语想象力的培养,应当聚焦两个核心:阅读要培养学生的言语再造想象,习作要培养学生的言语创造想象。

何谓言语再造现象?法国哲学家萨特说:“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混合性的意识,一半是含义,一半是想象”。[3]可见,阅读是具有再造想象性的。在文学阅读教学中,将语言转变成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过程。[4]而想象习作则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指的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再造出事物的形象,而是对现有知识和经验的重新加工、组织和整合,生发出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5]

(二)基于课程标准,把握目标定位

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分析,想象力培养关联着“思维发展与提升”中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等,它促进学生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因此,想象能力培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这是“想象”教学的总目标。再看“学段目标与内容”,则更清晰地提炼了“想象”能力培养的学段目标:

比照课标,可以发现统编教材在“想象”要素的编排方面紧密对应课标的目标系列。因此,教师在把握“想象能力”的培养目标时,一定要基于课程标准,最终实现学生思维发展。

(三)基于教材体系,厘清层次关联

1.读写系列化

首先,从阅读层面来看,以“想象促进感悟”为主线,突出了“体会情感、体会语言美、体会自然美”的想象作用,同时抓住了最具“想象”特质的童话等文体,进行深入的体验感悟,并让学生尝试进行想象的读写实践。其次,从习作层面看,以“展开想象写故事”为训练线索,体现了螺旋上升的系列:尝试想象——围绕一个意思想象——有条理地想象——注意想象中的科学逻辑,这样由易到难,逐步提升。

2.读写融通性

从教材的要素呈现看,阅读与习作两条线既分别独立,实则又有融合,彼此影响。阅读想象侧重理解、感悟,习作想象强调了审美与创造。全套教材基于学生心理发展逻辑,科学地安排想象能力的培养路径。第一学段,阅读中体验想象、学习想象。第二学段,阅读与习作的想象融合,一方面进行想象体验的深入运用,另一方面运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想象习作,进而反哺阅读想象的能力。第三学段,進行独立的想象习作,并在六年级对想象习作试着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学习创造想象中逻辑性的提升,这标志着儿童创造性想象的进一步成熟。

三、要素视域下的“想象”能力培养实践路径

统编教材的一个特色,就是通过语文要素的落实,搭设学习实践与能力转化的桥梁。培养学生的言语想象力,必须基于教材,有效实施。

(一)感官联觉,从“有境”走向“在场”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再造想象?可以从统编教材的“想象”要素中寻找、提炼方法路径。

1.再造想象,要把握“将语言转化为画面”的方法

以二年级的初步培养“再造想象”的要素呈现为例,从课后思考题、《园地》总结等,可以发现:统编教材在第一学段初步培养阅读想象力阶段,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提炼再造想象的方法。具体方法有:借助图片、仿照句式、借助词语、借助提示、运用句式等,用语言去唤醒想象,想象用情境去点燃思维。让学生进行言语与画面的转化想象,从而让学生真正在脑海中营造“言语画面”,提升语感,进一步深入理解语言。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