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生命发展焕发生命活力

2020-05-12盛超丽

考试与评价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

盛超丽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广泛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随着新课标精神的深入贯彻,老师们都认识到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读解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时候“多元读解”还只流于一种形式。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试图对“多元读解”聊陈浅见。

【关键词】 阅读  多元读解  语文课程标准

一、何谓“多元读解”?

《辞海》中尚无“读解”一词,可见,作为教育学术词,“读解”是近年才提出来的。不过,《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读”的解释是:“阅读;看(文章)”;对“解”的解释是:“了解;明白”。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比较确切地把握“读解”的含义,即通过读书,了解明白作品的含义。真正地多元读解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我们应该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进入文本的多条通道。

二、为何要注重“多元读解”?

(一)生命教育的需要

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以往的教育漠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而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拿语文学科来说,以前就过多地注重工具性,认为听、说、读、写就是全部的语文教学内容了。

(二)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知识移植”,而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个体阅读,深入挖掘各自内在的无限潜力,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成为可能。

(三)有效阅读的需要

认知理论里的信息加工理论对教育有着显著的贡献,它从信息加工处理角度考察人类的学习行为。学者们提出许多信息加工模式,说明学习行为过程。最为典型的是申农1949年提出的模式。

三、如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读解”?

阅读时读者与作者超时空的交流,交流的中介是文本。文本虽然静止不动,但它呼唤人们去读解它,同时也希望读者能读懂它,这是文本对读者的期待。同样,读者作为对话的一方,也有对文本的期待,期待文本里有自己需要的东西,或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对自己知识重构有用的。一旦两种期待重合,读者与作者超时空的对话就会变得更富激情,为“多元读解”打好坚实基础。

(一)珍视独特体验

珍视孩子独特体验式多元读解的精髓所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但是,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社会复杂化,孩子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在多元读解文本时,容易产生有悖文本价值取向的“独特体验”,有的甚至脱离了科学常识违反了道德规范。面对这不可避免的现实,我们该怎么办?是强硬堵塞——“不准这样理解”,还是引导疏通——“为什么会这样理解”?笔者认为后一种方法更为妥当。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孩子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一旦提高了孩子的人文素养,自然就不会产生一些毫无价值的理解。至于怎样提高孩子人文素养,方法很多,引导多元读解时渗透人文熏陶就是其中之一。

(二)尊重个性朗读

朗读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严格说不属于多元读解的范畴,但它们水乳交融,相辅相成,从广义上可以把它们理解成多元读解的一部分。前面说到,阅读时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对同一文本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其意义不同,表的情、达的意,自然也就不一样。

此外,孩子性格的多样性也决定了表情朗读的个性化。大家肯定不会反对,孩子的性格差异是很大的,哪怕同一年龄段的孩子,有的活泼,有的文静。这样一来,就算与文本的对话产生同样的意义,其朗读的方式也会大相径庭。

面对如此“纷繁”的个性朗读,教师是追求唯一,还是尊重多样?其答案毋庸置疑。只有尊重孩子个性化的朗读,才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才能让多元读解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三)提倡自由表达

通过读书、思考各有所获后,我们应该提倡孩子用个性化的行为来表达学习的结果,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获取的信息。这是对多元读解的延伸。前面说到的朗读时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别的方式。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说的就说,擅长写的就写,能画的就画,会演的就演。这就好像阅读一部名著,读完之后,电影人把它拍成了影片,音乐人把它谱成了旋律,画家作出了美术作品,哲学家则可能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

画一画。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光谱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语言智能发展得好些,有的人则空间智能发展得好些。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有的孩子就是喜欢用图画、图来体现文本意义。比如,读了《小溪流的歌》后,有的孩子就根据课文所描述的以及自己的理解画出了一幅“小溪流,流啊流”的简笔画,生动地再现了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风貌。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演变成形象的画面,用生动地画面来丰富文本的内容,孩子就会深切地觉得阅读不只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写一写。许多孩子,他画画不好,歌唱不好,让他表演也是“赶鸭子上架”难为他。可是,这并不说明他一无是处,也许他善于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感受。还是学习《小溪流的歌》这篇课文,他可以与自己想对小溪流说的话进行续写,写小溪流成了小河,成了大江,唱着歌冲向茫茫的海洋后做了些什么;他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写写自己是怎样奋发向上、永往直前的。

最后,笔者想用著名主持人崔永远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森林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树有花有鸟。我们应该让每一棵小树成长,让每一朵花儿开放,让每一只小鸟欢唱!”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富有生命力,我们的孩子才会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为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独立个体。

参考文献

[1] 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

[2] [美]隆恩·弗莱著.尤淑雅译.有效阅读.新世纪出版社,2001(3).

[3] 朱慕菊主編.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尊重,让语文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