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内外衔接策略浅论

2020-05-11杨运胜

教师·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的建构、关联性的内容和深入性的专项研究,加上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學习兴趣,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文章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试着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高效性的课内外衔接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课内外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9-0015-02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内外衔接的现状

古诗词中的词语意思和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加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导致了古诗词教学呈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疲软之态。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内外衔接脱节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

其一,缺乏系统性的建构。当前不少学校加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与积累,但仍有一些语文教师只是简单罗列背诵篇目,对学生的考查也局限于随机抽查背诵,没有制订详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计划,也缺少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查标准,具有盲目性。加上当前图书出版条件相对宽松,图书市场里关于古诗词的书籍五花八门,但质量良莠不齐,对分辨力不强的小学生而言,如何挑选权威版本的课外古诗词书籍成为一大难题。

其二,缺失关联性的内容。教材所选篇章为古诗词的优秀范例,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都具有典型性。但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重心放在了古诗词中的读音、词义,往往忽视了作品的整体意境与作者的情感表达,容易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过于片面,而且拓展的课外古诗词难以和教材内容有效衔接。

加上教师面临学生升学的压力,往往以考试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备课、教学,忽视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个人经历等的讲解,也未与当代实际情况进行联系、比较,导致学生混淆同名古诗词内容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缺失关联性的内容,直接导致了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衔接、不连贯现象的出现,大大影响了古诗词教学效果。

其三,缺少深入性的专项研究。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不少学者和教师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等方面,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但对古诗词课内外衔接策略的研究较为粗浅、宽泛,深入性的专项研究有限,缺乏可供参考和操作的资料、素材和教材等,难以给教师比较实际性的借鉴、应用。

加上部分教师忽视了古诗词教学课内外衔接的重要性,选择的拓展内容也较为随意,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影响了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内外有效衔接。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内外衔接优化策略

(一)系统建构学习目标

语文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表达和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明了语文学习发展的大方向,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必须以此为依据建构系统性的学习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传统的古诗词言简意赅,节奏铿锵,讲求韵律,“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传统文化的复兴热,部编版教材的推广和使用,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之美,并引导学生在课后有效地运用于其他古诗词的学习中。

其次,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如前所述,教材所选的古诗词与现存所有的古诗词相比,数量有限。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阅历、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学段差异等,引导学生超越课本和课堂,加强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从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课程讲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良好的综合素质是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的。

小学语文课堂中,从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到高年级学生的写作,都注重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课内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全面理解古诗词意境、故事、情节等,加深其对古诗词意境和诗人情感的体悟,实现理论知识到实际运用的有效转化,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最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古诗词的一大特点为“言有尽而意无穷”,言简意赅的字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结合课本古诗词的相关意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充分体会与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和诗词意境。

(二)拓展关联教学内容

中国文学长河中,大批优秀诗词作者留下了丰富的诗词作品,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内外衔接的古诗词作品,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一种考验。

首先,同一作者的作品的衔接。小学教材对古诗词的编选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小学教材也存在着选择同一作者的多首作品的现象。

因此,在选择古诗词课内外衔接的作品时,可以遵循这一原则,即挑选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有效衔接。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后,衔接《独坐敬亭山》《清平调》《春夜洛城闻笛》等作品;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后,衔接《春望》《望岳》等作品,这样在增加学生古诗词积累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初步认知不同的作者的个人风格特征。

其次,相同相似题名的衔接。有些古诗词在流传的过程中,因年代久远而遗失了原来的题目,或直接以“无题”、已有题名命名,或后人根据古诗意境、表达的内容等进行命名,这成了相同相似题名的古诗词大量出现的原因。因此,在古诗词课内外衔接过程中,教师应避免混淆相同或相似命名;同时要引导学生采用归类记忆的方法去接触与识记更多相同相似题名的古诗词,加强有效积累。

再次,相同相似题材的衔接。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古诗词具有典型性,同一题材的作品相通性强。教师在充分发掘教材内在关联性的同时,让学生阅读同一题材的作品,从而获得整体的情感体验和阅读经验,进而调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向课外进行迁移。

例如,教师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一课时,可挑选与其主题相似的古诗《春望》(杜甫);教学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孟浩然)时,可衔接《江南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春日》(朱熹)等作品,让学生通过联想记忆法提高识记效率,提升课内外衔接的有效性。

最后,完整节选作品的衔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基于对小学生特别是中低段学生识字量、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等因素的考虑,会以摘取古诗词中最精华、最有名的部分呈现。白居易的《草》、汉乐府诗歌《长歌行》、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皆具代表性。教师对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讲解后,可以将整首完整的诗词作为课外衔接学习与记忆的内容,降低了学生理解与记忆的难度,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加强教师专项研究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如上文所述,当前学者和教师对古诗词教学课内外衔接策略的研究较少,导致可供借鉴与参考的文献、教学案例较少,因此必须加强一线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研究能力。

第一,加强教师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培训。古诗词鉴赏涉及诗歌创作背景、诗词作者的人生阅历等历史知识和平仄、韵律、典故、诗词意象等丰富的古代汉语知识,因此,要想培养教师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可要求教师加强对古诗词鉴赏与理论书籍的学习。远及钟嵘《诗品》,近至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教师可以通过读书会等形式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

第二,加强教师的文本细读能力培训。文本细读能力是教师自主阅读、鉴赏和研究古诗词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师要善于抓住古诗词细微之处,通过细读古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人物称谓、标点等,结合语境,充分把握古诗词的整体意境之美、感情之深。

(四)多元手段激励学习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加以激励。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要做好阅读书目的推荐工作,完善班级图书角。

其次,做到“高效于读,内化于写”,积极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课文的精彩处、典型处和空白处进行延伸写作,加强读写结合。

再次,举办课外阅读实践活动,通过读书交流会、朗诵会、手抄报、阅读摘录卡等形式促使学生多多参与课外阅读,并举办“阅读之星”“书香家庭”等活动促进亲子阅读。

最后,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古诗词的创作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创作一样,是古诗词作者因人、因事、因地有感而作,真实地表达了其对世间万物的思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等进行古诗词课内外衔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内外衔接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处于初步的阶段,需要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内衔接,同时努力营造学习气氛,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零散时间加强课外的衔接,丰富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金丽丽.小学语文古诗词拓展阅读技巧探析[J].黑河教育,2015(6):41.

[2]宛小平.立足课内 拓展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浅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9):11-13.

[3]王 艳.基于课本拓展的小学低年段古诗教学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学,2015.

[4]李 英.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情感读本,2019(35):109.

[5]岳永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神州,2019(33):215.

[6]戴秀珍.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魅力中国,2019(52):248.

作者简介:杨运胜(1977—),男,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福清市瑞亭小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