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转型背景下省属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2020-05-11吴修利彭羽赵大芳陈丽娜

科技资讯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吴修利 彭羽 赵大芳 陈丽娜

摘  要: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正经历着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迈进的重要转型。台湾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其发展颇具特色,21世纪初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过渡。该文围绕台湾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探讨了台湾地区在文化传承、教育体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旨在为我国转型背景下省属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台湾高校  转型背景  应用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097-02

2017年秋,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赴台湾进行为期21d的高校研修,期间共走访了12所台湾高校,参加了13所基地现场教学,19场讲座,4场学校交流。台湾教学部门通过终生学习去培养成就每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国际化眼界人才的教育理念和台湾教育研究者对教育执着魅力人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  台湾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特色

1.1 重视中华文化传承

台湾高校较重视弘扬中华传统,人文素质、人文关怀设计随处可见,学校从细微之处推行品格教育,培養学生的品格力、生活力和竞争力,追求教育的真善美。每所校园走廊、教室或者办公室,甚至于卫生间,都会悬挂各式的书法、宣传图片或国画作品。

1.2 重视学校特色发展,拓宽教育国际化视野

台湾各学校利用自身资源,坚持“一校一理念、一生一特长”,开展特色化建设。每所学校办学定位鲜明,办学目标清晰明确。很多学校将国际化教育理念贯穿到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淡江大学南阳校区与岛外学校缔结姊妹校,交换学生进修学习。在校期间采取全英文授课,大三出国一年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1.3 完备的台湾教育体系和国际认证体系

台湾高等教育21世纪末已实现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过渡。现行高中阶段学校类型多元,普通高中以升学为导向,职业高中以就业为导向,综合中学兼具就业与升学。现今,台湾高等教育实现了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技职教育、继续推广教育三线齐进的格局,研究所、大学和独立学院以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专科学校则通过教授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培养实用专业技术人才。

台湾高校注重专业的国际认证,高校中工程类专业和商管类专业都积极申报IEET国际教育认证和AACSB国际商管教育认证,以实现和国际教育接轨,不同学校专业之间互认学分,学生有机会转学到其他高校就读。

1.4 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台湾高校的专业建设,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贴近社会与行业实际需求,强调校企合作,注重工学结合,学用合一。专业课程建设突出内部资源整合及质量提升的理念,无论在课程开发、项目策划、实践基地建设上都相互融合,专业间融合度较高。相比之下,大陆高校相关专业在跨领域学科融合方面还显不足。

台湾高校课程地图以清晰的学习路径为学生规划学业、教师检视课程、学校规划课程提供依据。课程地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重视通识教育、强调核心能力等特点。通过“学生未来发展—核心能力—知识模块—课程”反向设计路径,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规划选择相关课程,根据未来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对应课程模块,考取相关证照,提升职业竞争力。

台湾高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在传授知识过程强调知识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应用性。在教学方法方面,台湾教育具有重内涵轻表面,重教学收获轻形式表演的根基教学。

1.5 注重师资自身队伍建设

台湾高校非常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能力提升和评量及教师评鉴等方面都有完备机制。下面以台湾大学为例做一简要分析。

在教师成长方面,对新进教师开展研修营活动,内容包括学校发展理念,杰出教师经验分享,各类校园资源说明和跨学院教师联谊等。以“大雁引领群雁”方式向新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和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与建议。学校推动“龙门计划”,按照专业领域和课程类型以优良教师为代表组成教师社群,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能力,培养更成熟卓越教师。

在教师评价方面,建立教师评量和评鉴体系。台湾高校把教师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和实务型3类,教师根据自己工作特长和研究兴趣进行个人申报,经系部评审后分类管理,一般每3年评鉴一次。受评价的项目主要包括教学、研究、服务3项。采取百分制,受评教师分数需达70分始为合格。项目的评价采用弹性比例,教学占30%~50%,研究占40%~60%,服务占10%~30%。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力求改进教学、研究与服务质量,提升本校教师荣誉,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建立教学助理制度。为提升教学质量,台湾高校鼓励优秀研究生或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助理工作,协助教师课程设计、强化课程深度、提升教学品质。教学助理分为课程、课辅与数位教学助理。这项制度的实施大大減轻了教师科研、产学合作、教学等多方面带来的负担与压力,同时也加强了助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1.6 台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台湾地区通过政策、教育理念、社会环境等重要因子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台湾社会经济、文化和民间团体等的支持,构建了以高校为主导,以官方和社会为辅助支撑的高校生态系统。

(1)课程体系完善。台湾多数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管理、创业投资学等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准备、过程、实践等环节,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创业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各类课程相得益彰,形成一套理想而完善的学习流程。

(2)师生来源多元化。台湾高校学程采取全校性整合或跨校联盟方式,高校内部打破院系和学科壁垒。师资队伍包括不同院系著名教授、产业界资深专家、海外学者和相关政府官员,学生可接触不同领域的人士和知识,扩大了视野。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科系,甚至不同学校,学程内的学生差异性很大,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其他科系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求同存异的思维。

(3)授课强调合作与实作。团队合作的群组实践是台湾创新创业学程的一大亮点。课程任务通过分步教学、团队合作和创新实作等方式进行,学生以小组形式互助互补、深度参与,提升了合作、沟通、领导等能力。实作场域是学程教育另一大特色,以实践为导向,打造形式多元学习的教学模式。

(4)注重产学研合作。台湾高校创新育成中心育成重点集中在高科技事业、文化创意、观光休闲等领域。大同大学育成中心以本校优势和特色学科为基础,以当地的科技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本校科技研究成果与大同公司的对接,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推进企业产品技术升级,在解决台湾高校学生就业、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

(5)导入文化创意理念。台南科技大学跨校推出涵盖了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学程,注重创意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意人才的培养。作为全球创新创业高度发达地区之一,台湾的文化创意享誉世界。据了解,2013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突破萬亿元新台币,并创造4.3万个就业岗位。华山1914文创园区、花莲文创园区等“创意文化园区”已成为台湾著名的观光景区和名片。

2  借鉴和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的重要转型时期,台湾高校教育理念和做法为我国省属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1)完善教师评鉴制度,改进教学、研究与服务质量,提升教师荣誉,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2)深度挖掘台湾教学助理制度,解决目前各校生师比不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

(3)梳理学校专业特色,加快工科专业国际化认证步伐,拓宽工科专业教育国际化视野,提升高校的工程专业影响力和排名。

(4)打通各专业和学科壁垒,加快新工科建设,实现不同专业的资源整合,专业合作开发一体化课程和网络化课程。

(5)借鉴台湾课程地图,采取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理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职业证照制度,实现双证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6)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融合,注重产学研一体化,注重打造创新创业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引进其他学校优质资源,解决高校创新创业导师不足问题。

(7)做好学生课程教学与岗位就业需求的关系,真正做到衔接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达成进行定期评价,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省属高校可结合国情从台湾高校经验做法中总结,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应用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转型背景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佩源,郑程挺,张志宏,等.从台湾校企合作模式的视域下探索地方高校财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7):119-121.

[2] 袁媛,姜笑君.台湾静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103-106.

[3] 李向东.台湾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6):174-177.

[4] 王小岗,李仲斐,杨建辉.台湾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台州学院学报,2016,38(6):57-62.

[5] 牛风蕊,陈少平.台湾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及其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6(2):26-31.

①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转型背景下食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Z

XZD16-01);吉林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转型背景下食品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运行模式的

构建”(项目编号:SJZX17);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食品专业高职与应用型

本科‘3+2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7ZCZ047)。

作者简介:吴修利(1974—),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