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市场环境下国际化、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2020-05-11鹏,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置信区间国际化效应

肖 鹏,文 磊

(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一)企业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

目前,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倡议的不断深入,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国际化活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际化程度加深,企业经营效果就越好,如陈立敏认为,国际化深度的提高可以扩大产品销售的市场,与国外优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1]大多数学者在对国际化研究时所依据的理论都是资源基础观和组织学习理论,[2]认为企业的国际化活动给企业带来的是资源和知识,然而,对于企业通过吸收和消化这些知识就能直接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还是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并无明确的定论。笔者阅读了大量文献后发现,企业的国际化可能先通过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首先,基于国际化理论中的资源基础观和组织学习理论,国际化活动给企业带来的是异质性的资源和知识。如:通过出口贸易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从而了解到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为企业改良产品,增加产品特色提供帮助。[3]也可以通过贸易购买国际市场上先进企业的生产技术专利、设备,提高本企业的生产工艺,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而对于企业创新能力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学者们大都是从收益角度出发,认为创新能力的提升能使企业生产出各种新产品,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如闫平等认为,企业加大自身的研发投入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4]当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时,企业生产的产品就更具有价值,更能反映客户的需求。企业的产品通过不断革新,品质获得业界的认可时企业就可以通过申请专利,主持或参与建立行业标准[5]来进一步的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扩大其品牌影响力,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主流,企业创新能力越强,越能把握住专利战的主动权,避免陷入竞争者的专利陷阱,防止付出不必要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故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1:企业创新能力在国际化与经营绩效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二)动态市场对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

据前文假设,创新能力在国际化与经营绩效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国际活动会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动也会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企业的创新活动和经营活动,都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环境变化会影响企业活动的方向。对环境动态性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变化速度和可预测性两个角度来陈述。[6]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竞争和需求两个角度来分析动态市场对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当竞争者的行为发生变化时,往往预示着竞争者会采取某些行动,这时企业会企图改变自身现状,全面搜集信息去研究竞争对手这么做的原因,最后做出新的决策,摒弃企业现有的过时的资源,去寻找新的资源知识,加大创新力度,从而在下一轮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7]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需求最能刺激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的青睐必须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当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会改变之前的创新方向,进一步去搜集企业需要的创新资源,并充分吸收,创造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此外,动态变化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变化快,同时也难以预测,这就要求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不断完善原有产品各方面的指标,开发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新产品,去引领客户需求。需求的动态变化,也会促进企业与其他行业的相互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为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带来更多的收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故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2:市场环境动态性调节企业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设计

1.因变量:本文参照王曙光[8]的研究从净资产收益、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方面来测量企业的经营绩效。

2.中介变量:本文参考陈劲的研究,用企业新产品销售额占总收入比例、企业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比例、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来衡量企业的创新绩效。

3.自变量:本文在参考Hitt、[9]陈立敏的研究基础上,从海外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例、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外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三个方面来反映企业国际化的程度。

4.调节变量:本文参考彭云峰[10]等人设计的量表,选取了国际收入不稳定、很难预测竞争者的行动、企业合作伙伴的行为变化迅速等三个题项来衡量竞争维度;设计了很难预测客户的要求、顾客不断对本公司产品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等两个题项来衡量需求维度。

5.控制变量:本文参照陈劲、吴航的研究将行业、企业性质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到模型中,同时控制企业所处的技术环境,技术环境通过李克特的七级量表来进行测量。

(二)中介与调节效应分析

本文通过专业问卷网站直接向企业发放问卷获取有关变量的数据,经过筛选之后得到209份样本。取得样本后,本文的实证分析如下:第一步,本文通过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信度分析,发现四个变量的α系数最小为0.790,最大为0.846,信度较好。第二步,对样本进行KMO值和Bartlett球体检验,每个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5,第三步,对样本进行因子分析,每个变量的累计方差解释比均大于60%,此外,每个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5,符合要求,故样本的信度与效度分析通过。第四步,采用SPSS PROCESS统计软件自带的中介调节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模型见图1。

图1 实证模型

从表1的实证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因变量为创新能力时,国际化程度P值为0.0000,置信区间不包括0,显著;当因变量为经营绩效时,国际化程度的P值为0.0002,创新的P值为0.0000,二者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显著。此外,从表中“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部分可以看出,中介效应的大小为0.2080,且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说明中介模型成立。模型三中创新能力与竞争维度的交互项的P值为0.0240,置信区间不包括0,显著。模型四中创新能力与需求维度的交互项的P值为0.0281,置信区间不包括0。同时,表中“INDEX OF MODERATED MEDIATION”部分显示,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所以竞争维度与需求维度的调节作用成立。

表1 部分实证结果

注:表中Int_1表示创新*竞争,Int_2表示创新*需求

三、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创新能力在国际化与经营绩效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企业的国际化提升会引起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使企业的经营绩效得到提升。

2.市场环境调节创新的中介效应。市场环境的两个维度的动态性变化越大,创新的中介效应就越明显。

(二)实践启示

1.紧跟国家政策方向,不断深化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目前,国家不断颁布有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政策,企业应紧跟国家政策方向,大力开展海外业务,不断深化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提高企业产品在东道国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海外销售额;第二,加大在海外项目的投资,增加企业在海外的资产,为企业在海外的销售与研发活动提供帮助;第三,通过在国际市场上招聘优秀的外籍人才为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为企业创新能力及经营绩效的提升提供帮助。

2.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明确创新方向。市场环境会通过调节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来影响国际化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所以,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活动时,要关注市场环境中竞争者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可以设计专门的情报分析部门,对市场中有关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以调整企业的创新方向,提高创新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猜你喜欢

置信区间国际化效应
基于贝塔分布的最优置信区间研究
聚焦港口国际化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Maxwell分布参数的最短置信区间研究
p-范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区间
定数截尾场合Pareto分布形状参数的最优置信区间
懒马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