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2020-05-09张春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作室评价体系教学改革

摘 要:核心素养是近十几年来全球领域比较关注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合地区的教育改革与政策实施的基础。我国教育部也在2014年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初步取得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体系与学生评价改革背景下对我国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敲响了警钟,改变传统培养模式,适应社会与时代的需求,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 工作室 评价体系 教学改革

一、核心素养下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基于这些标准,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随之改变,教学方法也从传统的老师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为老师讲授、学生自学、师生讨论、项目实战、工艺实操等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完成了新的教学目标。[1]

核心素养下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目标内容: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布置课程相关的地域性传统文化调研等方式,学生能了解一定的我国文化的基础,掌握地域文化的历史发展等,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生模拟产品设计项目实战,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产品设计专业学习的正确方式;通过师生共创、生生创新创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开展等活动,锻炼学生们的认真、务实、探索的科研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2]

二、核心素养下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是将产品设计的学习项目化、日常化。学生完成学业后走向的是社会、日常工作,专业知识的世界与他们将要生活工作的环境是相脱离的,诸多的生存内容是在学校课堂中无法体验感受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核心素养定位就是要将这样的现象改变,让学生学会完善自我,与人合作,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完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目标,将对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3]

2.就专业课程来看,以核心素养理念和产品设计专业的学习为背景,全面的分析目前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现状、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核心素养定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实践课程融合,使产品设计专业生活化、社会化,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研究、团队建设为主体,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团队组建标准,促进课上课下的有机联系,做到课堂与工作室的一体化,实现教学的多维性。所以这一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核心素养下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法

课题在对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体系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课程体系,重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教学内容,解决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等问题,为教学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建立工作室,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完善课上课下的有机关系,做到课堂教学与工作室的一体化,实现教学的多维性,构建立动态评价体系,综合学生在课堂、工作室的学习、实践环节的各方面的表现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4]

基于更新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以社会化、生活化产品设计为导向,构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機融合,整合知识体系;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度实施阶梯型双创教学,既可以充实学科的内涵,又做到了拓展教学的外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具体改革方法:[5]

1.整合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从多年的产品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不难得出,诸多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是缺乏具体讨论分析的,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为本,以核心素养为标准。因此重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教学内容,解决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等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它可以为有效的教学实施提供参考。在课程内容设置中重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基础课阶段,将产品设计的程序、原则、方法等专业必修的课程设置修完,让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用于后续完成项目时的理论指导。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时,认真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到每一个知识、技能点,各自要有针对性、有侧重、有区分,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可具有连续性、但不可重复。[6]

2.建设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已往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都时带领学生进企业参观考察,或者放学生进工厂实习完成,往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隔时间过久,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同时还伴有安全、管理、经费等诸多问题,实践时间、效果都不能得到保障。工作室的建设称为改变现状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产品设计工作室,按照产品工艺进行建设,有机地将课上学理论课下练实操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多维性。具体可开设如陶艺工作室、3D打印工作室、纤维工艺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等,根据地域特色、院校教学特色进行工作室的建设更有利于师生科研工作的开展与成果的取得。[7]

3.建设赛教一体双创教学体系

结合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建设好赛教一体化的梯队,制定从大一到大四的良好的创新创业团队的进阶计划。做到生生共建、共学、共创、共荣的良性学习环境,教师负责正确的引导促建即可,充分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赛教一体,课赛融合。具体实施过程中,组建第一支创新创业团队最为重要,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按年级的不同,能力的不同组建团队,通过不断参加竞赛、项目模拟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团队成员组织、方案设计、路演、产品研发等能力。第二支、第三支……团队的组建与发展都可以交由第一支团队来负责带领,教师可以真正实现指导教师的身份,改变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多数是老师为主导的现象;通过参加双创比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完成一个项目的成就感、责任感以及自我的价值感。

4.完善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评价体系

过去的学生评价都是基于学生的考勤、作业而给出的,现在看开并不完善,没有考虑到实际操作环节学生的表现,因此建立动态的学生评价体系,综合学生在课堂、工作室的学习、实践环节的各方面的表现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参考核心素养的标准,学生评价可将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纳入其中,将评价内容细化,让每个分值都有据可依。在核心素养下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学生间不再有质疑。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体系中找到自己每一个学习行为所对应的标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或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任务的安排,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8]

总之,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施中,整合课程内容、建立工作室制、建设赛教一体的双创体系、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能够对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进行优化与提升,教学效果将会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从教学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转变,是高校产品设计专业面临的重要的转折,只有彻底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9]

参考文献

[1]陆平.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初探——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2018.

[2]姚咏絮.培养“责任担当”从孝心教育开始[D].汕头市水仙小学,2017.

[3]徐昱.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科学教学案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4]涂瑞志.高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市第十二中学,2018.

[5]滕美辰曹嘉桐.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我发展探索[D].大连育明高级中学,2016.

[6]张明杰.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对策——以河南某职业学院为例[D].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18.

[7]胡青燕.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2018.

[8]常颖.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D].长春市绿园区教师进修学校,2018.

[9]陶秋梅.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课堂教学[D].营口市站前区小学教研室,2018.

作者简介

张春艳(1982.2—),女,汉,吉林松原,通化师范学院,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工作室评价体系教学改革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