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致素养:内涵、意义与培育策略

2020-05-06朱绍永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朱绍永

摘要:精致素养是一种以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追求卓越为内在价值取向,以精细、精巧、精美为外在表征的品格和能力。培育学生精致素养,要增强师生追求精致的意识,开发培育精致素养的课程资源,发挥学科课程培育学生精致素养的功能,开展培育精致素养的系列活动,研制并实施精致素养评价标准。

关键词:精致素养;核心素养;学生发展

近年來,泗洪县洪翔中学在建设精致文化和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精致教育,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我们组织人员采用大样本调查结合个案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精致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有较高的相关性。结合对人才素质的文献研究,我们认识到:“精致”是人的一种基础性素养,以此为切入口和抓手,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与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精致素养”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意义与培育策略进行探讨。

一、精致素养的内涵

从词义学角度来看,“精致”含有精细、精密、精巧、精美等义,是对人和事物精美性态的描述。进而推之,“精致”可理解为人的一种素养。古今中外,不管是优秀科技成果,还是文化艺术杰作,抑或是优质工程或优质产品,都凝结着人们的精致素养。从古代都江堰、赵州桥、苏州园林等的设计者、建造者,到当代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的科学家、大国工匠,创新产品热销全球的华为、海尔、格力等公司的创业者、管理者,这些优秀的人才,无不具有精心思考、做事精细、追求精美的特征。

在心理学视域中,精致素养由三个层面构成,即观念、思维、行为。从观念层面看,“精致”是个体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态度,它是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价值观念、审美欲求。因为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作用,所以它引领着人的行为方向。这种价值观包含着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意味着忠于职守、尽职尽力,意味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就不可以做到精细入微、周到细致、尽善尽美[1]。审美欲求,是一种求真求美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通过审美创造使人在对象和自我的创造物中复现、实现自己,在达到最高的精神满足的同时,展示人的潜力和价值。陈卫林(航修)、张德勇(钳工)、朱林荣(焊接)等大国工匠之所以能把工作做到极致,就是源于心中的这种价值观念和审美欲求。从思维层面看,“精致”是个体对事物的一种细致、精巧的思考,是精密、精准、至善、至美的思维方式,它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梳理出问题的脉络,有利于提高思维效率、优化人的行为方式。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的思维,都具有这一思维特征。从行为层面看,“精致”是个体做事精细、力求完美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是精致观念、精致思维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具有这种行为方式的人做工作必然效率高、质量优。上述三个层面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有机构成一个人精致素养的总和。

综上,精致素养是一种以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追求卓越为内在价值取向,以精细、精巧、精美为外在表征的品格和能力。它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和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二、培育学生精致素养的意义

目下,我们提出培育学生精致素养这一课题,既是回应时代的呼唤,也是基于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方面,注重培育学生精致素养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弘扬工匠精神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各行各业引发共鸣。工匠精神,指坚持、严谨、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优异的品质。工匠精神需要人具有精致素养,精致素养应当是当代劳动者的一种“标配”。“中国制造”要走向“中国创造”,劳动者大军必须具备精致素养。放眼全球,“德国制造”从最初代表质量低劣的侮辱性标签到后来成为象征精致、可靠的“金字招牌”;“日本制造”从二战废墟中崛起,成就一批世界级企业和著名品牌;“美国制造”在全球工业创意、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这些国家制造业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国民具有较高的敬业专注、求精求新的素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过去几十年,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胼手胝足、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快马赶路的中国制造业不可避免地产生发展粗放、管理粗陋、产品粗糙等问题。这都与我们许多人精致素养欠缺密切相关。同时,转型的瓶颈、环境的压力、需求的倒逼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想让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要想扩大“优质供给”,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就必须下决心“补课”“补钙”,在提升产品与服务的精致度、创新力和可靠性上下苦功。在此背景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所代表的劳动精神和工业文化恰逢其时,正中要害,也刻不容缓[2]。正因为如此,在学校教育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精致素养,是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

另一方面,精致素养所包含的心理内容,既是个体高质量、高效率学习和工作的心理基础,又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我国建构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我们认为,精致素养是形成各项核心素养的一种必备的、重要的因素。如,“人文底蕴”中对“人文情怀”要求为:“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3]现实中,只有具有精心细致的态度,才可能做到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真正关切。再如,“科学精神”中对“批判质疑”要求为:“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4]显然,能提出问题的前提是能精心细致地观察,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前提是能精心细致地分析问题,至于“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必须具有精细、精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是十分明确。总之,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形成都必须有精致素养融入或参与其中。同时,精致素养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也具有积极作用,限于篇幅,不再细述。总之,精致素养是一种跨领域、跨要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跨学科(国家课程)的素养。由于其性态上的相对稳定性、作用时效上的长期性、适应面上的普适性、与各专项素养关系上的动力性和工具性,所以,精致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从以上两方面来看,注重培育学生精致素养,对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育学生精致素养的策略

近年来,我校以培育学生精致素养为切入口和抓手,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增强师生追求精致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是精致素养?为什么要提高精致素养?这些问题只有被广大师生理解、认同和接纳,才能变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我们组织师生学习《大国工匠》《细节决定成败》《精致助你成功》《习惯决定命运》等资源,邀请专家为师生做“精致与质量”“精致与事业成功”专题报告,组织学生观看古今中外各种艺术杰作和科技发明的视频,让大家感受精致的魅力。通过国旗下讲话、电子屏幕、广播、画廊、板报、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多种载体,宣传追求精致的意义,营造追求精致的舆论氛围。通过上述举措,使全校上下对追求精致的意义有较深的理解,增强了追求精致的意识。

2.开发培育精致素养的课程资源

积极开发精致素养教育课程资源,为做好培育学生精致素养工作提供载体和支撑。一是组织专人编写《精致与人类文明》《精致:让人生更精彩》校本教材。《精致与人类文明》的主要内容为古今中外优秀科技成果、杰出艺术作品、著名工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感受文明成果魅力的同时认识到,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凝结着人们的精致素养,从而确立对精致的价值追求。《精致:让人生更精彩》的主要内容为精致使人成功的一系列生动事例和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追求精致是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并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精致学习、精致生活,养成追求精致的行为习惯。二是建设精致素养教育资料库和活动平台。利用网络,搜集精致助人成功的故事、精致的科技发明,以及著名建筑、画作、雕塑、石刻的图片等,制作“精致素养教育”光盘、录像带,建立精致素养教育资料库。建立精致素养教育资料库查询网页,并整合进学校网站,师生可自主调用资料、进行人机对话和网上交流。三是建设精致素养展示馆、体验馆、探究室、制作室、创作室等,为开展精致素养教育活动提供场所、设施和资源。

3.发挥学科课程培育学生精致素养的功能

首先,在教學目标中提出精致学习的要求。主要包括:(1)优化学习方式,要求每个学生做到“预习精致、听课精致、作业精致”,以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如,课堂上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深度理解,精准记忆,做到脑到、眼到、耳到、手到”;(2)深度和精准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挖掘学科课程中有助于发展学生精致素养的因素。例如: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独特结构、巧妙的开头与结尾、闪光的细节、精彩语句等,数学中的逻辑美、对称美、严密美等,物理学中牛顿由对苹果落地现象精细思考而发现万有引力等,历史、美术学科中著名画作、雕塑、建筑等,都可以成为培育学生精致素养的内容。再次,实施精致化教学。在推进教与学的方式的改革中,我们秉持精致理念,着力探索“以核心素养为纲,明确课程价值定位,进行学校课程的系统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克服随意性,在提升质量上下工夫,走上从粗放到精致的转型之路”[5];设计并实施“精致型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过程可简化为:激趣定向—自学感悟—研讨交流—归纳深化—达标检测—反思评价。运用此模式施教,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开展培育精致素养的系列活动

精致素养培育系列活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抓起,旨在实现“做中学”。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养成教育活动精致化。如开展“高雅仪态”“文明语言”“精致让你更美丽”“注意细节,文明有礼”“文明礼仪伴我行”等系列活动,倡导学生注重仪表言行,涵养高雅气质,做健康的人、文明的人。另一类是综合实践活动精致化。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志愿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时,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倡导“精心谋划,注重细节”的做事风格,引导学生把每件事做实、做细、做精,将“精致”的观念转化为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和行为习惯。

5.研制并实施精致素养评价标准

根据精致素养的内涵、特点及外显特征,我们研制了《高中学生精致素养发展目标》,并以此为纲制定了《高中学生精致素养发展评价标准》《精品课评价标准》《精致化学习评价标准》《精致化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高雅仪态言行评价标准》等。依据这些标准,我们利用数据处理平台,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精致素养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活动,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铁军.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0.

[2]韩墨.用“工匠精神”照亮进阶之路[EB/OL].(2016-05-01)[2019-12-13].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5/01/c_1118781067.htm.

[3][4]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151,151.

[5]柳夕浪.素养为纲学:学校课程从粗放到精致的转型[J].中小学管理,2016(10):7.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