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居民听觉健康现状与耳聋防治知识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5-06刘苑晴温露张彦陈钢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耳聋耳机受访者

刘苑晴,温露,张彦,陈钢

(广东药科大学 1.药学院; 2.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WHO将听力阈值在25分贝以上定义为耳聋(听力损失),耳聋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噪音、电子产品的使用、人口老龄化、遗传、耳毒性药物等因素是导致人类听觉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听觉损伤,患者社会交际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将大大降低。2018年全球耳聋患者已达到4.66亿,超过人口总数的5%;其中成人4.32亿,儿童3 400万。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耳聋人数最多的国家,全国有听力残疾人2 780万,人数还以每年2~3万的速度递增。国家高度重视国民听力健康,耳聋防治也是贯彻“健康中国”纲要的核心内容之一。2018年9月,上海召开的中国防聋大会提到防聋治聋工作形势严峻,刻不容缓[1]。本研究对广州市公共场所300位受访者进行多维度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听觉健康现状及耳聋防治知识水平,从而为耳聋防治工作制定科学且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广州市内14个公共场所开展耳聋防治知识水平的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为94.3%。

1.2 方法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结合社区情况、专家组评定、反复修改而成。内容包括:

(1)受访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及职业与听力相关性。

(2)受访者听觉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包括听觉损伤因素、不同年龄段受访者听觉健康状况、长期服用药物调查、耳机使用情况。

(3)耳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态度调查:包括耳聋防治知识了解程度、听觉损伤发生时的行为、听力测试经历、耳聋防治措施知晓情况。

(4)耳聋治疗药物需求:包括耳聋治疗药物的中西药偏好、耳聋治疗药物的剂型偏好、购买耳聋治疗药物关注的因素、可接受每月耳聋药物开销范围。

1.3 统计分析

剔除无效问卷后,研究者进行问卷编号,并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描述,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重响应分析、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数据的质量控制

为保证调查质量,在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讲解说明调查问卷;调查过程中统一按规范指导和要求,明确调查目的,告知调查方法,熟悉问卷内容,在发放过程中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在数据录入前对数据进行审核,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保证数据的客观、真实与准确。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及与听力相关性

本次有效调查共有283人,性别分布相近。年龄以21~40岁居多,共131人(46.3%)。企业职员、机关单位人员、农民、自由职业者分布较为平衡,其他职业(以上各类职业多外者)占比较大,共94人(33.2%)。见表1。

将“职业”与“听力”的关系分为紧密、较紧密、一般和无4级,除87人(30.7%)明确表示职业与听力无关外,196人(69.3%)的职业与听力在存在不同程度关系。其中,其他职业与听力相关程度最大(30.1%),企业职员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听力相关较大(19.9% 和24.0%),自由职业与听力相关程度较低(13.3%),农民是与听力相关性最小的行业(11.7%)。

表1 受访者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Table 1 Age,gender and occupation distribution of respondents

调查内容人数构成比/%性别男13246.6女15153.4年龄/a≤20207.121-4013146.341-607325.8>605619.8未知31.1职业企业职员4817.0机关事业单位人员5720.1农民4315.2自由职业者3913.8其他9433.2未知20.7

2.2 听觉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在283人中,自觉出现耳鸣、听觉过敏、听力下降等听觉损伤症状中1种或多种的人数达到172人(60.8%),听觉无损伤的仅有111人(39.2%)。对听觉损伤症状进行多重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听觉损伤症状在性别、职业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0岁受访者大多未出现听觉损伤症状;耳鸣是21~40岁受访者及41~60岁受访者常见听觉损伤症状;60岁以上受访者最多发的听觉损伤症状为听力下降。存在听觉损伤人数在其年龄段占比分别为≤20岁5人(25%),21~40岁68人(51.9%),41~60岁49人(67.1%),60岁以上47人(83%)。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听觉损伤人数比例升高,听觉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

受访者中存在长期用药史的人数分别为降压药(46人,16.3%),降糖药(27人,9.5%),抗生素(16人,5.7%),抗癌药(4人,1.4%)。而在长期用药史的受访者中,出现听觉损伤症状的人数占比分别为抗癌药4人(100%),抗生素14人(87.5%),降压药38人(82.6%),降糖药20人(74.1%)。说明耳毒性药物是导致听觉损伤的重要因素。

长期使用耳机的受访者中,101人(35.7%)认为耳机对自身听力无影响,159人(56.2%)认为耳机对自身听力有影响。认为耳机对自身听力有影响的受访者,出现听觉损伤症状人数依次为:耳鸣66人(41.5%)>听力下降58人(36.4%)>听觉过敏24人(15.1%)。调查数据显示耳鸣是耳机影响听力最常见的症状。

2.3 耳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态度

调查显示,居民对耳聋防治知识了解程度在性别、年龄及职业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2.5%受访者对耳聋防治知识“非常清楚”,“几乎不懂”的在各人口学特征中均占最大比例(表3),表明广州市居民对耳聋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普遍不高。

表2 听觉损伤症状多重响应分析Table 2 Multiple response analysis of hearing impairment symptoms(n)

表3 耳聋防治知识了解程度单因素分析Table 3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n the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afness [n(%)]

受访者对造成听觉损伤几个主要因素的知晓水平,按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年龄增大99人(42.7%)>噪音59人(25.4%)>其他50人(21.6%)>遗传12人(5.2%)=药物毒副作用12人(5.2%)。调查发现, 仅有87人(30.7%)曾经有听力测试经历,170人(61.0%)无听力测试经历, 另有不清楚是否接受过听力测试的22人(7.8%)及未作出选择4人(1.4%)。能写出耳聋防治措施的受访者有34人(12.0%),不能写出耳聋防治措施的有249人(88.0%),34位受访者了解的耳聋防治措施可分为5类:降噪与合理使用耳机、具体药物、理疗方法、休息、助听器。此外,选择在听觉损伤发生后多休息的占127人(44.8%)>选择马上就医的占99人(35.0%)>选择自行买药的占30人(10.6%)>选择服用保健品和其他措施25人(8.8%)>未做出选择2人(0.7%)。

2.4 耳聋治疗药物需求

从“耳聋治疗药物的中西药偏好”及“购买耳聋药物关注的因素”可以看出“疗效”是受访者最关注的点,而相比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更多受访者愿意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药物与滴耳剂是受欢迎的剂型。大多数受访者能接受的每月耳聋药物开销范围在500元以下。耳聋治疗药物需求见表4。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示,噪声、人口老龄化、耳毒性药物是影响受访者听觉健康的重要因素。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伴随着污染与噪音的产生,对我国公民听力的影响与日俱增。保护听力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认识。降噪是降低听觉损伤的重要举措。当今耳机和手机被广泛使用,如使用者未控制好音量,听力可能会被过高的音量损伤。钟蕊霜等[2]研究显示,相同音量对听觉损伤程度为: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平头式耳机。目前,很多年轻人为追求身临其境的音乐效果,会选择隔绝外界声音能力较强的入耳式和头戴式耳机,因此控制音频设备音量这一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表4 耳聋治疗药物需求Table 4 Drug demand for deafness treatment

本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听觉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也加重了我国医疗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听觉损伤的问题也将日渐突出。目前年龄造成听觉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BAK基因导致的线粒体耳蜗螺神经节细胞及耳蜗毛细胞凋亡是老年性耳聋原因之一[3]。难以逆转的老年性聋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但是听力检测在老年人群中普及程度不高,导致老年人对自我听觉损伤未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很多老人在问卷中表示,因老人行动不便,希望以社区为单位进行耳聋防治宣传,组织老人进行集体听力检查,有关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财力物力投入。

本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服用抗癌药与抗生素的受访者出现听觉损伤的比例非常高。抗生素由于适用范围较广,相比于降压药、降糖药和抗癌药,使用人群区分不明显,现已成为被滥用最多的药物之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据统计我国83%药源性聋由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此外,静脉注射红霉素也有可能导致耳毒性发生。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遵照医嘱,不可擅自滥用抗生素。相当大一部分老人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控制病情,还有部分老人需要长期服用抗癌药。有研究显示呋塞米[4]、卡维地洛[5]等降压药物均具有一定耳毒性。内耳毛细胞损伤是药物耳毒性机制之一。全身或局部用药,药物均可达到内耳淋巴液,高浓度的药物蓄积可使内耳感觉毛细胞首先受损[6]。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服用抗癌药物的4人均出现听觉损伤症状,在癌症治疗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铂类药物如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能引起严重的耳毒性[7],其机制可能与自噬有关[8]。

本调查结果显示耳鸣是21~40岁、41~60岁两个年龄段青壮年最多发的听力障碍症状。随着环境噪声的增加和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耳鸣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9]。听力下降、婚姻状态、睡眠障碍、抑郁、焦虑及神经构成耳鸣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生耳鸣后,应第一时间寻求医生帮助,实施医疗手段控制病情延续。尽管很多类型的耳鸣都不可完全治愈,但是医疗手段可以减缓病情发展速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受访者最能接受的方式。从耳聋治疗药物市场看,除常用的西药,许多中成药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药是华夏民族千年传承下来的瑰宝,能上市的中成药更是经过质量监测层层把关,医生如果在用药中使用中成药遭到患者质疑,应该耐心解释打消患者疑虑。作为国民,也应该提高对我国中药的信心。耳聋治疗药物中,中成药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感音性耳聋有改善的作用[10]。调查发现,普通耳聋治疗药物价格合理,因此患者发现耳聋症状后应有信心积极治疗。鉴于近年药物安全问题频发,受访者对于药物安全与副作用问题比较关心,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耳聋治疗药物最为受访者接受。药物研发机构应顺应患者要求,在设计药物方面尽量选择易于使用的口服药物或滴耳液,同时还需要对药品质量安全做好严格把关。

耳聋防治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提高民众意识,社会组织加大力度宣传,医疗部门积极部署治疗方案,研发机构加快研制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因此,落实具有实践性的耳聋防治措施是社会各方面运转起来才能进行的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耳聋耳机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戴上耳机,享受全景声 JVC EXOFIELD XP-EXT1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唠叨过滤耳机
你的选择是真实or虚拟 简评6款多声道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