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视域下医学技术专业群构建“五位一体”社会服务模式的实践

2020-05-06王海营罗元元黄祥国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医学实训

王海营,胡 荣,罗元元,黄祥国,胡 洁,曾 勇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6)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这“四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1],理应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永州市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学高等教育相对落后,导致医学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层次较低,制约了永州经济社会发展。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永州市“十三五”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医学教育,2014年5月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核心,联合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4个专业组建医学技术专业群,并成功立项为湖南省教育厅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于2018年6月以优秀通过验收,同时被认定为一流专业群。在中国特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视域下,医学技术专业群在建设一流专业群过程中,高度重视社会服务能力培养,确立了“立足地方、院校联动、服务基层”的建设思路,结合地方卫生技术发展特点及卫生人才实际需求,通过技能人才培养、社会培训、资源共享和对口支援等方式,构建“五位一体”社会服务模式。

1 “五位一体”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

1.1 创新“2+1”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运用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育人”基本理论,根据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医学技术专业群内各专业协同推进校院双主体“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健全学生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完善“见岗认知→单项实践→综合实训+临岗见习→顶岗实习”的能力渐进模式,学校及其附属医院与合作医院(企业)深度融合的校院双主体育人模式(见图1),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与临床有效对接,实现资源、人才、设备共享与教、学、做三合一,提高医学技术专业群中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图1 校院双主体“2+1”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1.2 依托“三中心一平台”,增强社会培训实效

医学技术专业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资源整合、深度融合、横向联合、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等原则[3],将群内5个专业实训中心建成“三中心一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即产学结合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服务型应用技术推广与咨询中心和协作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平台。依托医学技术专业群“三中心一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多种临床能力社会培训,依据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开展影像学培训和临床影像体检,依托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开展临床检验培训和临床检验体检,依托康复实训中心、口腔技术实训中心、眼视光实训中心开展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康复治疗等医疗服务、技术研发、创业孵化工作,以及放射技师、检验技师、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口腔修复工、乡村医师等社会培训服务。经过专业群各专业协同发展,实训中心条件大大改善,基本上建成了高质量的医学技术专业群社会培训基地。

1.3 打造科技服务团队,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专业群内“双师型”教师、附属医院医疗专家组建医学技术专业群科技服务团队(见图2),不定期深入城镇、社区、乡村开展医学技术服务活动,现场为广大群众开展体检、义诊、健康宣教、医学咨询活动,免费发放药品、宣传资料。科技服务团队联合省市医学会,配合市卫生计生委,积极开展下基层指导新技术应用活动,并通过“医疗专家云平台”进行远程诊断和疑难病会诊,解决基层医院技术力量薄弱的难题[4]。医学技术服务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基层医院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及一致好评。

图2 专业群科技服务团队

1.4 借助专业教学资源库,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借助医学技术专业群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一方面促进优质资源的集聚、推广与应用,满足网络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在线了解医学知识的平台,同时为在职在岗医务人员继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职称晋升提供便捷的线上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成果共享[5]。

1.5 拓宽示范与辐射渠道,提升对口支援水平

通过师资培训、专业群建设指导、数字教材建设、专题交流与探讨等方式(见图3),对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对口支援,增强医学技术专业群示范与辐射能力,提高对口支援院校办学水平[6]。

图3 对口支援内容

2 成效与经验

2.1 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高,为区域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图4 医学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共享库

通过专业群建设,学校办学水平和专业群内各专业实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毕业后社会认可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医学技术专业群自建设以来,人才培养遵循立德树人思想,专业核心课程紧密对接岗位职业素质、职业技能需求,共为省内外培养技术技能型医学技术人才1 800余人,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7]。据第三方麦可思调查,2016届毕业生对母校教学满意度较3年前提高了10%,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3年前提高了2%,就业现状满意度较3年前提高了6%,专业社会认可度大幅度提升。

2.2 社会培训成果喜人,助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通过3年专业群建设,学校联合省市医学会等开展了社会培训20余场次,指导新技术应用58场次,年均参培3 000余人次,年均一对一在职培养基层医疗技术骨干36人。医学技术专业群科技服务团队先后到冷水滩、零陵、道县、宁远、蓝山、新田等县城及部分乡镇,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58次,现场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体检、义诊、健康宣教、医学咨询活动,受益人达5 000余人,免费发放药品、宣传资料10 000多份,为普及医学知识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此外,专业群利用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开展公益医疗服务活动,联合省市医学会,配合市卫生计生委,开展下基层指导新技术应用活动,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通过“医疗专家云平台”,远程诊断和会诊病案1 800余例,为永州的经济社会建设特别是永州的基层医疗和健康养老服务提供了技术与人才支撑。

2.3 对口支援成效突出,助推兄弟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

通过医学技术专业群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推广与应用,满足了6 000余名学生的网络学习需求,医学常识在线学习平台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为5 000余名在职在岗医务人员继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职称晋升提供了泛在、易得的线上学习途径。

医学技术专业群与省内外兄弟院校和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数字课程。现已开发20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16门课程开发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5个专业均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此外,与高教社合作,依托智慧职教和职教云平台,以网络优质教学资源为载体、优质核心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素材资源为补充,校院合作、校校联合,建立医学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共享库(见图4),共建共享教学资源[8]。现已助推全国26所兄弟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专业群建设3年来,共接待省内外12所同类院校教师培训350人次,接待院校参观学习26批次,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16所院校开展了专题交流与研讨活动,为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8所院校提供了专业群建设指导。

3 思考

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之处[9]。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医学技术专业群通过3年建设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社会服务评价机制尚待完善。专业群的社会服务能力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无法实现以评促建。而且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也不是一个学校能完成的,需要全社会参与,需要政府部门来推动。(2)社会服务保障机制急需健全。更好地向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开放教育资源、实践教学场地、网络课程资源等,更好地为社区居民开展公益医疗服务活动、提供免费咨询活动等,还需要一些政策和制度来保障。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医学实训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医学的进步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