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2020-04-22王鑫

求知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王鑫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体系的不断变更和改革,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放在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通过历史教学渗透国情教学,以此来加强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明、中国近代现代的历史的了解,并且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文章就将以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国情教育为主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作为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并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思想道德和思想认知方面的水平。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同时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史实资料探寻历史真相,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国情教育的重要性

国情教育为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发展情感纽带的精神支柱,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注重对历史教材的有效运用,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的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跨度,让学生相信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变得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1.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当今的学生正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培养具有优秀素质和高品德的人才,更是要培养出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人才。当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爱国精神相结合,便能够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尝试将国情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记住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精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工作进行辅助。教师首先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感官来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并且深入地挖掘历史,将爱国主义精神贯彻到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和看待历史事件,而不是曲解历史的发展故事;教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曾经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动力促使学生前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爱国相关影片、也可以为学生播放所学课程的歷史影片,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也让国情教育充分渗透初中历史教学的各个过程中。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先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展开讨论,教师可以结合同时代下的其他历史事件发展过程,让学生学会关联其中的相似点,有效促进历史思维的提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影片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情况,让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观看影片,学生体会到了战争灾难的情景,这能够有效树立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2.通过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以及历史故事会比较容易感兴趣,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会非常崇拜其中的历史人物。所以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授课。

例如,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回归意味着中国人民洗雪了耻辱,更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讲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香港和澳门历史脉络的表格,并且让学生结合改革开放去思考其中的含义,在这之后可以为学生播放“港澳回归”纪录片,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道德教育增强自身爱国情怀。

教师在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从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历史人物事件了解到更为正面的信息和知识,尽量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毕竟历史具有多面性,正确与错误的评价都是后人所添加的。学生的爱国主义是需要他们自己从认知和感受中演化出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算是通过历史教学成功地渗透了国情教育。

3.创新教学方式与授课形式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思维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当前历史课程知识点较为分散,对于学生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的特性来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新的学习技巧,同时也能够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性,拉近教师与学生、历史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为学生构建历史感浓厚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历史学习机会和实践活动,以此来开阔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立一些课内或者课外的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博物馆或是历史遗址,让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历史的厚度,也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接触到这些“历史遗物”时,能够勾起对祖国所经历的历史回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样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经验。

4.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

由于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幽默的品质,这样才能够有效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能只针对学生展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要可以根据学生所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内容,开展多元化课内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形成爱国主义精神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例如在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中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历史事件构建出一个课堂小剧场,让学生分别扮演历史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剧表演。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融入人物的内心,在更加了解所表演人物的心理情感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民族信念感和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结 语

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当将国情教育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渗透历史教学过程中,并且要将历史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历史是不能令人忘怀的,应该做到牢记历史,用历史激励现在的自己,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发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下自己所获得的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对于初中的历史课程教学来说,不单单是传授学生知识这么简单,更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参考文献]

[1]姚 莉.浅析感恩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滲透[J].南北桥,2017(14):156.

[2]韩丽梅,孟 磊.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选用策略[J].中华少年,2018(13):191.

[3]刘秀珍.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9(15):150-151.

[4]鲁方太.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考试周刊,2018(1):90.

[5]贺学姣.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刊),2017(12):28.

[6]许金玲.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国情教育[J].河南农业,2009(11):61.

[7]陈荣亮.浅析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J].成才之路,2000(28):4.

[8]刘 芹.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贯穿国情教育[J].青春岁月,2012(12):295.

[9]须文英.谈历史教学中有关国情教育的几种方法[J].学子:理论版,2014(23):63-64.

[10]吴寿永.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J].考试周刊,2012(60):123.

[11]胡 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7).

[12]尤克光.历史教学与国情教育[J].江南论坛(6):30-31,27.

作者简介:王 鑫(1991—),男,壮族,广西西林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