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通道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麻醉效果的影响

2020-04-21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快速通道先天性芬太尼

汪 鹏, 刘 娟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 麻醉科, 陕西 商洛, 726000)

先天性心脏病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心脏病,要求及时进行科学治疗,目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1]。然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本身心肺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手术创伤较大,对麻醉质量要求较高,而常规麻醉方式往往无法达到早日苏醒、康复出院等目标。快速通道麻醉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麻醉方法逐渐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2-3]。快速通道麻醉是指运用合理的麻醉药物与方法,保证患者术后6 h内拔管,缩短重症监护治疗时间,降低医疗成本[4]。本科室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快速通道麻醉方法,在保护患儿手术安全、加速患儿康复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学委员会监督下进行。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100例。纳入标准: ① 经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合查体、病史查询等综合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病; ② 患儿均存在手术指征,且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5]分级为Ⅰ~Ⅱ级; ③ 病历档案完整无误。排除标准: ① 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 ② 存在出血倾向者; ③ 对相关麻醉药物过敏者; ④ 合并免疫系统缺陷者; ⑤ 合并恶性肿瘤者; ⑥ 年龄超过14周岁。

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患儿分成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麻醉,男23例,女27例; 年龄为4个月~8岁,平均(4.4±0.2)岁; 体质量9~37 kg, 平均(15.2±1.4) kg; 先天性心脏病病类型: 动脉导管未闭21例,室间隔缺损18例,房间隔缺损11例。研究组50例行快速通道麻醉,男22例,女28例; 年龄为5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4.6±0.3)岁; 体质量8~37 kg, 平均(15.5±1.2) kg; 先天性心脏病病类型: 动脉导管未闭20例,室间隔缺损18例,房间隔缺损12例。2组患儿年龄、性别、先天性心脏病病类型以及体质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采用2 mg/kg氯胺酮、0.01 mg/kg东莨菪碱、0.1 mg/kg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铵、10 μg/kg芬太尼通过静脉注射完成麻醉诱导,再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

研究组采用0.2 mg/kg氯胺酮、0.01 mg/kg东莨菪碱、0.1 mg/kg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铵、0.5 μg/kg舒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完成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5~0.6 μg/(kg·min), 同时持续吸入低流量的七氟醚。若患儿有体动,则追加肌松药物。体外循环中,经回路予以挥发性麻醉药物,复温后逐渐减少剂量至浅麻醉,直至缝合皮肤。术后6 h内拔管。

1.3 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 记录2组患儿的麻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并发症: 统计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持续高热、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等。麻醉苏醒指标; 记录患儿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康复进程: 记录患儿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

研究组麻醉阻断时间为(51.3±10.5) min, 体外循环时间(32.5±8.1) min; 对照组分别为(51.9±10.6)、(33.1±9.2) min。2组患儿的麻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研究组持续高热1例,支气管痉挛1例; 对照组持续高热3例,肺部感染2例,支气管痉挛4例。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

2.3 麻醉苏醒指标、康复进程比较

研究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康复进程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心脏快速通道麻醉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能够缩短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6-7]。快速通道麻醉的原则为维持足够麻醉深度,同时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正常水平,并达到术后早期康复、早日拔管的目标[8-9]。近几年来,快速通道麻醉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病手术治疗中,不仅可避免气管导管刺激所致的血压上升、耗氧量增加、心率加快等事件的发生,还可避免术中持续机械通气对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最终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0-12]。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治疗中应用快速通道麻醉方法,能够使其快速拔管、转出重症监护室[13-15]。快速通道麻醉取代了常规麻醉方法,后者麻醉剂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其中大剂量的芬太尼对心血管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轻微,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代谢、应激反应。但有研究[16-17]报道50~100 μg/kg剂量的芬太尼用于单纯麻醉中,虽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但无法消除手术刺激所致不良反应,导致手术风险增加。现阶段,心血管麻醉、手术均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于体外循环术后拔管问题的关注度较高,目前所用麻醉方法以复合短效类麻醉为主,本研究所用的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氯胺酮等均有控制方便、效果肯定、作用时间短等优势[18]。2组患者麻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无显著差异,可见快速通道阻滞麻醉阻断、体外循环时间与常规麻醉方法无显著差异,不影响手术进行。此外,本研究在快速通道麻醉中选用小剂量舒芬太尼,避免大剂量芬太尼对早期拔管造成的负性影响,因而术后拔管较早,在重症监护室的治疗时间较短。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显著较短,这与其早期拔管、并发症少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还应考虑先天性心脏病病手术患儿围术期其它各种因素,比如术前左心射血分数(若不足25%则应放弃快速通道麻醉)。

综上所述,快速通道麻醉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麻醉中优势突出,可预防并发症,并达到术后早期拔管、早日康复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快速通道先天性芬太尼
·告作者和读者·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临床检验杂志开设稿件处理“快速通道”
羊城快速通道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
舒芬太尼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