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矩阵视域下高校共青团育人模式建构的探索与研究

2020-04-20董指奥胡志伟陈佳奇曹倬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育人模式

董指奥 胡志伟 陈佳奇 曹倬

摘要:信息时代之下,新媒体凭借着其突出的个性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实时的信息传递三大特点,正在逐渐打破媒介之间的壁垒和因时空环境差异而存在的边界。面对新媒体的新一轮崛起,共青团的育人工作面临着重大的转型挑战与压力。随着时代发展步伐的加速,高校共青团应主动面对新潮流,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形成育人模式的全面转型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育人模式;工作机制转型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深刻指出:“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团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共青团要着力进军网络新媒体,从而促使网上共青团生机勃发。

二、现状分析

(一)青年思维跳跃,传统媒体模式难以脱颖而出

随着抖音、快手等各类APP的热度持续走高,团员青年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会受到网络热潮的影响。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他们难以接受传统的播报式信息,而是更加热衷于极具特色、博人眼球的新型媒介。传统的媒体运维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正在逐渐削弱高校共青团的导向作用。

(二)对话机制受阻,单向推送模式难以掌握动态

从各大平台的数据显示来看,共青团组织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但是其主要的互动模式仍然是以单向推送为主。如何让共青团掌握青年人的主流动态,如何构筑高校共青团之间的官方交流渠道,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对此,建立一种畅通无阻、组合灵活的对话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培育内容固化,青年综合素质难以全面拓展

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工作不能仅限于一面,科研素质要具备,理论素养同样要有跟进措施,心理问题要关注,实践技能也要有所提升。虽然,共青团已经针对青年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但是培育内容仍需不断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更新,但是想要实现育人标准不掉线、育人内容不落套,共青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的优势,做到科学布局、有的放矢。

(四)媒介互不贯通,媒体矩阵效应难以彻底发挥

目前,共青团虽然在各大平台均有所部署,在团属自创系统方面也始终不断创新,但媒介之间尚且无法实现联通。无法互联的众多平台无形之中加重了青年团员的负担与压力,同时也难以发挥出新媒体矩阵的育人效应。

三、创新举措

(一)以“智慧团建”系统为基点,建立团员青年档案信息库,将“智慧团建”系统作为新媒体矩阵的核心载体,集中反映团青思想政治素养

高校共青团应当以“智慧团建”系统为载体建立集“转、接、评、治、展”于一体的科学操作体系,将“智慧团建”系统作为聚焦基础团务管理,加强组织基本信息、组织生活管理的网上平台,将“三会两制一课”的线上落实权限下放到团青个人,丰富素材上传的形式,形成管理员发起、团员积极响应的局面,从而让各级考核有据可依、有迹可循。通过逐步实现线上申请入团、推优入党和组织流动管理等基础团务工作,让基层团支部建设更加务实,让工作有落实、有体现、有跟进。同时,共青团应将“智慧团建”系统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可以反映团青政治素养的数据基因库,甚至成为未来学子结业政治考核的标准之一。将“智慧团建”系统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版块,分别为团员档案信息维护、团组织生活、关系转接、个人评审、基础团务,围绕这五个版块,适当开放自我评审、团员互审、组织生活记录等功能的观测权限,让系统成为评测共青团员政治素养的数据基因库。

(二)以“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为综合素质培养渠道,针对团青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进行科学评测

课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重要方式。“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一项举措。第二课堂主要以实践为培养形式,着眼于对学生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的开发,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拓展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与主体多元化。高校共青团要着力抓好、用好这一育人的重要抓手,这样既可以帮助学校对共青团工作进行重新梳理,让共青团工作统一、科学、规范,实现全局一盘棋。共青团是第二课堂的牵头统筹单位,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优势,从而进一步协调、管理、盘活资源。同时,第二课堂是学生的成长导师与青春回忆,将校园组织、校外活动和实践活动等纳入课程体系,为学生提高自我能力素质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学校引导学生参与,提供有效的方式。第二课堂配套信息系统,将全面而细致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轨迹,为学生积攒一部特殊的“成材档案”。

(三)以“易展翅”系统为就业帮扶专项载体,将团员青年专业素养信息纳入系统管理,形成职业人才数据库,为推进线下“百校万岗”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提供数据支持

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作为共青团服务青年、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依托载体的信息容量、反馈机制、运营维护均有着极高的要求。高校共青团作为直面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第一战线,要充分整合资源,努力拓宽联通渠道,打造优质资源平台,推动就业帮扶工作落地。同时,共青团可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与“易展翅”系统进行信息对流,通过数据分析对团员青年的职业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精准定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适合的工作岗位,进而进一步提升岗位匹配度。

除此之外,高校共青团需不断丰富择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定制培养计划,切实提高贫困学生实践能力。“易展翅”系统不应局限于毕业生团员,高校共青团可以将系统的受众面扩大到全体在校生,让低年级学生尽早接触职场,通过系统的职业素质分析,查找自身短板,弥补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未来的就业能力。

(四)以QQ公众号、微信公眾号等团属媒体为传播介质,积极运用大数据网络信息化手段,提升团组织感知青年和有效引导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的能力水平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高校共青团必须要锻炼敏锐的“嗅觉”,尽早捕捉青年群体中的潮流讯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牢牢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互联网大潮中勇立潮头,打好根基,从而进一步明晰未来舆论主攻方向和主打特色。在未来的工作中,高校共青团可以把团务工作(例如团内表彰评审、基层团支部风采展示等)与互联网结合,通过线上展示、线上评选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团员的互动。其次,高校共青团可以利用QQ、微信等学生喜爱的社交软件在团员中建立舆论阵地,引导帮助团员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搭建舆论平台的同时,高校共青团也应该建立完善一套健全的新媒体工作机制,着力防控风险爆点,防止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工作方向出现偏差,避免青年群体脱离主轴主线。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共青团的育人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如何让共青团建设与时下主流的互联网思维相匹配,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高校共青团作为紧密联系和服务青年的主阵地,始终将育人培优作为自身主责主业。随着共青团员思维方式的转变,高校共青团应当主动作为,充分抓住机遇,实现育人模式的新构建、新态势,让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工作真正做到与时代相融、与信息相融、与青年相融。

突出共青团育人特质,打造共青团育人新品牌,真正形成以“智慧团建”系统为基点,以“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为综合素质培养渠道,以“易展翅”系统为就业帮扶专项载体,以QQ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团属媒体为传播介质的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多维度拓宽高校共青团育人体系,建立团青核心档案,综合评测团青个人素质属性,有效帮助面临就业困难的团员青年精准分析个人条件,设计职业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就业方案,助力教育脱贫。“变则通,通则久”。高校共青团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思考构建新型育人模式的路径和策略,构建新媒体矩阵,方能发挥其独特优势和作用。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育人模式
基于新媒体背景的艺术类特色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探究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育人模式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