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背景的艺术类特色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探究

2017-02-21何路

文教资料 2016年24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新途径新媒体

何路

摘    要: 文章以东华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艺术类特色高校的特点和优势,采用了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等几种不同的方法,对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中的实践进行了调研和探讨,依托“设计+”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理念,提出了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新途径,即构建学术文化平台,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构建实践公益平台,加强兄弟学院间互动;构建创意孵化平台,深化校际项目制合作。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育人    新媒体    新途径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承担着广大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功能。团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特别要把新媒体作为青年思想引导新的突破口,善于运用网络平台了解把握思想动态,善于运用网络表达方式与青年沟通互动,善于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即时通信、社交网站等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络载体开展工作,加强与新媒体从业青年的联系,努力把握网上思想引导的主动权。”

高校青年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体,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拓宽了青年团员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方式,给高校共青团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助于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新活力,拓展共青团育人新阵地、塑造共青团品牌新形象。但是诸多的信息交融同样也会影响高校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高校青团工作提出挑战,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及高校青年学生的个性,明确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年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的特征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媒介形态,为了区别于传统媒体,人们把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统称为“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1]。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和发展,更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新媒体不仅表现在技术和形式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理念上的革新。新媒体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新媒体拥有海量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并具备个性化的独特优势。

新媒体的信息往往由文字、图形和声音等复合形式组成,内容十分丰富,能够实现超文本链接,信息量很大,其传播的主体对象、发布渠道、内容形式都非常多元,无论是名人名家还是普通百姓等受众,无论是通过博客还是论坛等渠道发布,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等接收形式,都能够全方位地吸收和消化各类信息,并且青年群体乐于追求独一无二的信息体验。新媒体还可以实现私人定制,具备个性化的独特优势。

(二)新媒体拥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并呈现出大众化的流行趋势。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任何个体或组织都可以成为时事的评论者、文本的撰写者、音频的制作者和信息的发布者,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信息的交流变得开放,而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信息传播的受众也可以变为信息分享的主体,借助终端设备可以进行高效方便的互动交流,体现出强大的信息交互性。目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的“一对多”变成“多对多”,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倾向于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呈现出大众化的流行趋势。

(三)新媒体拥有便捷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并呈现出社群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的报道是线性的,报道的多是近期发生的热点时事,而新媒体的传播则是网状的,发布和接收信息很方便,查找当下或以前的信息也非常便捷,可以随时共享有效信息,并且一旦有个体或组织发现共同的关注点,便会迅速形成一个新的网络群体,借助QQ群、微信群、论坛等形式进行专题研讨,围绕设定的共同话题开展探讨和研究,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呈现出社群化的发展趋势[2]。

三、艺术类特色高校的特点和优势

(一)拥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利于营造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

艺术学科的青年学生倾向于追求个性和价值选择的独特性,社会的不良信息、失实报道容易对学生的日常思维和价值判断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探索利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引导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东华大学依托服装学院、校艺术团及学生艺术类社团,每年不定期地开展时装秀、设计展、采风秀等集聚时尚元素的活动,艺术气息浓厚,青年学生随处可见各类创意展示,为注重直观感受和实用心理的艺术类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舞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拥有接地的人文情怀和利于开辟教育引导的肥沃土壤。

艺术学科的青年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薄弱,更多地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东华大学在实践实验的空间上用心耕耘优质土壤,为各类实验室工作室注入人文内涵。利用服装专业优势为宇航服的制造提供保护衣,创造出燃烧假人;利用纺织专业优势为“天宫”编织翅膀,打开新的“航天纺织品”世界;依托创新教育计划,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到各类项目研究,结合艺术与人文,注重文化素质培养,促进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淀和文化内涵的提升。

(三)拥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利于完善青年学生的思维体系。

艺术学科的青年学生更倾向于交互式的探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了更多的选择性和评判标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运用,东华大学在实践中充分结合科技優势和设计优势,一年一度的世界可穿着设计大赛的奖项均有斩获,科技感的融入为艺术性的表达丰富了渠道,拓宽了思路,在工学学科环境中体现艺术特色。

四、构建“设计+”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开拓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新媒体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吸引和凝聚广大青年的重要工作载体。高校共青团应当坚持把新媒体作为新的工作增长点,既要满足时代和青年的需求,又要基于特色和优势,开展有效工作;既需要技术革新不断摸索更新的媒体,又需要不断把握新媒体的发展特点,从而更好地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年。

“新媒体思维”的本质是“去中心、去边界”,核心在于“活动、传播、阵地”。根据“新媒体思维”的特点,围绕艺术类特色高校特点和优势,构建“设计+”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寻找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弘扬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创新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新途径将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

(一)依托新媒体活动创新,构建设计+学术文化平台,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建立熟悉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人才队伍,探索凝聚型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在基層,而基层工作的难点在于精致化的同时难以实现全面覆盖,高校共青团应当积极运用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激发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扩大团支部工作的影响力,开发一系列既能够精致展示又能够作为示范推广的案例。比如,结合设计专业背景,策划开展中国梦之“我们”的艺术梦高峰论坛主题团日活动,邀请业界知名设计师讲述成长经历、分享成功经验,直观展示礼服、旗袍、和服、摄影图片、手绘稿等设计作品,带领青年学生参观设计师工作室、买手店、SHOWROOM等时尚空间,引导未来设计师们沉淀文化,用踏实的态度和理性的行为追寻艺术梦。又如,开展“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征集主题团日活动,创作“学生眼中的核心价值观”系列海报作品,用直观的形象化语言表达艺术类青年学生的理解,一方面引导青年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把握当下时政,解读最新思想,用心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通过新媒体渠道将学生的作品充分展示和广泛传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教育提供良好范本。

在对参与者的深度访谈中,受访者表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为自己搭建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激发了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意理念,更提供了一个自由良性的交流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各类精彩活动,自己获得了丰富的角色体验,也提升了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意之路恒久远,创新之树永常青,未来将会继续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优势落细落小落实,并努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推广。”

可见建立熟悉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人才队伍是创新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发掘和组建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应当具备以下三点标准:一是在思想引领上能够坚持共青团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培育网络文明新风尚;二是在内容设计上能够融合趣味性和服务性,贴近校园和青年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在技术运用上能够制作生动、形象的新媒体教育材料,展示出教育人、易被青年学生接受的信息。

(二)依托新媒体传播手段,构建设计+实践公益平台,加强兄弟学院间互动,建立推动新媒体推进演变的工作载体,探索缩聚型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微信是学习交流、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之一,对于学校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是资源整合、组织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实践基地。

目前,东华大学团委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影响力,构建“学校—学院—基层团支部”的三级微信矩阵平台,旨在为高校师生提供便捷的组织管理和活动运营功能,建立服务广大学子的校园活动生态圈。

各类线上活动借助三级微信矩阵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以青春东华微信公众平台为龙头,各层级微信公众平台与青春东华实现差异化管理,校级公众号主要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功能,开展“网络微团课教学”、“光盘在行动接力”、“社会实践优秀项目评选”、“校园十大歌手投票”、“艺术与我抢门票”等活动,实现服务信息的提供。院级平台更多的推送“原创文学展示”、“原创艺术展示”、“手绘校园地图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示”、“微电影优秀作品展播”等,实现工作动态的展示。基层团支部主要建立微信群讨论,晒一晒我与国旗团旗的合影,开展博文、三行情书等话题的讨论,实现青年学生思想的交流。

高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实践公益等工作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满足不同形式、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构建新媒体服务高校共青团育人的工作载体,从传统的线性单一的形式逐渐推进演变到如今的网格化交叉式的模式,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信息交互功能,使各级团组织既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又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实时讨论与交流,进一步拓宽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的渠道。

(三)依托新媒体阵地优势,构建设计+创意孵化平台,深化校际项目制合作,建立顺应新媒体发展壮大的生态机制,探索集聚型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连续开展八年的东华大学创意市集,已逐渐打造成为校园众创平台,为年轻的设计师搭建“秀创意、聊成果、谈转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开发学生创意设计的潜力,集聚校园创客队伍,激发校园创新意识,提升青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每年都能吸引到50多名独立设计师,20多个设计团队,近2000件原创作品参与,开展作品营销、创意定制和现场体验等,参与的专业从最初的服装设计扩大到包含纺织品设计、信息安全、英语、功能材料学等非典型设计专业,参与的作品从传统的手工箱包、手作摆件等扩充摄影组合、海娜手绘等多种形式,参与的高校从最初的一所扩展到目前的十余所兄弟高校。

平台的搭建主要实现四个创造,为青年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铺展新通道,一是创造一个空间,凸显本质回归,助力校园创客队伍日益壮大;二是创造一门知识,绘制云端时尚,助力校园创新意识茁壮成长;三是创造一项技能,体验华丽转身,助力校园创意理念不断孕育;四是创造一份情怀,感受文化碰撞,助力校园创业精神逐渐根植。通过搭建设计+创意孵化平台,目前已有多名青年学生从创意市集的活动中走出来,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甚至成功地初创了属于自己的企业。

有箱包品牌创意定制工作室负责人表示:“从构思到策划的细致考量,从绘制到订购的成本平衡,从制作到完善的成果转化,从布展到营销的能力提升,每一件设计作品都展示出不同的文化,通过‘创意市集的平台,一方面能够了解自己的作品受不受欢迎,能不能经受住市场考验,这种体验感特别好,也为未来的创业之路提供了很大的参考意义。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到各个摊位去‘串门,了解其他摊主的创作思路,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如果多互动多合作,肯定能够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对未来的创作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并且从良性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欢乐。”

在专业差异化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顺利地实现校际项目合作,还须建立好良性的生态机制,一要探索建立完善的校园新媒体管理机制,对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渠道进行严格管理,制定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行为准则。二要通过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建立和培养政治素质好、新媒体运作能力强的团干部队伍,及时了解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形成正确的教育引导。三要通过专题报告、主题教育等形式加强青年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化青年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新媒体技术的主动驾驭者,从而推动共青团工作网络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9:4-5.

[2]谢相勋,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71.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东华大学青年教师启动资助项目(15D210701)。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新途径新媒体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林下种植三叶青 增收致富新途径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绿化沙漠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