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名著阅读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0-04-20卞良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名著核心素养

卞良帅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的理念。日前,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语文界探究的热点,乡镇初中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笔者结合这一年来的教学教研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

关键词:名著  整本书阅读  核心素养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下,整本书阅读已引起了语文教学者的广泛重视,成为名著阅读教学的热点。作为新课标的第一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立德树人为目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进行整本书阅读,哪个时段用来读书?怎样有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如何评价阅读效果?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者应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作为一所乡镇初中,结合校情、学情,这一年来我们在名著阅读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面临的现实困境

(1)学生自身局限,阅读效果无法保证。一方面,进入初中,学习课程增加,每天作业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到了初三,没有统筹意识,缺少学习效率,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根本没有整块的时间去看大部头的课外书,当然双休日就更加不会去看了。另一方面,即使有时间,不少中学生对悬幻、穿越、青春偶像系列作品情有独钟,而对教材规定的大部分中外名著兴趣不浓。少数平时在看书的学生,也只是从头到尾地看看而已,不知道如何正确阅读一本书,阅读效果不佳。

(2)教学进度紧张,名著教学课时有限。面对全新的部编教材,不少老师反映:不好教。教材内容新,作业设置新,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吃老本,很多课文需要重新熟,备课也不是特轻松。加上教师自身也没读过几本书,读了也是浮光掠影,自己缺少见地,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

二、几点粗浅的尝试

(1)师生共读。省教育厅教研室章新其老师认为“语文教师不可能在反复的教材翻阅中成长,而应该接受阅读和写作的滋养”。要求学生阅读,教师自身首先得喜欢读书,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爱上阅读。从去年下半年起,我们语文教研组订阅了很多书籍,通过每月检查考核,“倒逼”不太读书的老师去读,激励爱读书的语文老师重读经典,每月在教研活动中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同时,老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每学期规定的名著,让整本书阅读真正走进课堂,教师作为名著阅读的引领者和学生阅读的陪伴者,可对名著的美点亮点进行简要介绍,提醒学生阅读时需要关注的“点”,并布置阅读交流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开展自主阅读。

(2)阅读指导。为真正将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形成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学期,语文组在开学初决定,凡组内教师开设公开课,都必须围绕名著阅读这一上专题上课,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起到指路问津的作用。①圈点批注法。圈点批注是阅读名著最常用又最有效的办法,八年级邢老师在执教《傅雷家书》时就通过选择几则书信,从旁批、眉批、夹批等方式,向学生作了展示,对如何进行批注式阅读做了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圈点批注式读书方法,学会了选择性阅读与精读,养成了看书必动笔的习惯,可谓有料又有效。②定点辐射法。定点辐射法就是选择名著中的某个“点”进行深入品析的同时,向其它内容进行辐射的方法。辐射的内容可以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挖掘等,从而使学生对名著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如九年级上册学《范进中举》时,新编作业本课前导学环节有一张范进的个人档案表,通过表格概括了范进的家庭信息、个人形象、性格特点。下课后,我就给学生们布置了小任务,可借鉴作业本里的表格样式,为周进、严监生、杜少卿、匡超人、庄绍光等建立小档案。学生既深入理解了范进的形象,对小说其他形象和名著的情节,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理清整本书的内容和脉络。

(3)赏读交流。圣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学习中少不了与人交流,上海名师王白云也指出“培养的人是否优秀,不在于他今天得到多少卷面分数,而在于他能否在日新月异的明天,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发展。”在教学发展到3.0时代,“学习”已经不是我讲你听,而是学生自主导向的不断形成和强化。因此,在各自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很有必要,如交流《水浒传》中的“义”、《海底两万里》中的“奇”。 如上学期“水浒人物”主题中,主要讨论了两个人物:①林冲被金圣叹评为“上上人物”,可是对他从山下的被逼无奈到山上的碌碌无为,大家怎么看?②人们说梁山成也宋江,败也宋江,怎样理解这个人物?通过这样的小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关注学生对作品内容理解的深度、广度,培养其对学习经验与知识的应用,探究与分析,推理与阐述等高阶思维能力。

为保证这种交流的深入有效,教师可以选取某一个或几个交流的“点”,让学生围绕这些“点”开展交流,互相评价和补充。还可开展一些主题式活动,如九年级第一学期的名著是《水浒传》和《艾青诗选》,我就以“我说好汉”为形式开展课上共读,学生按学号依次利用课前的5 分钟时间介绍一个水浒好汉,大家表现非常积极。在赏析诗歌的同时,让喜爱诗歌的学生学着写诗、评诗、读诗,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对作品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诗歌的意象、语言等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4)活动拓展。上学期,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语文组分年段围绕所读名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主要形式有:①手抄报展览——在图文并茂形式中展显自我才华,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展示阅读收获。②名著故事会——生动曲折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述,在你讲我听中,关注小说人物的命运,熟悉了名著的情节,折服于高超的写作技法。③名著知识竞赛——判断、选择、填空三大题型,全方面比拼学生对所读名著内容的理解程度。④读后感评比——评点人物,表达感悟,展示閱读收获,用佳作来丰富阅读的深度和厚度。

(5)训练思维。纵观浙江省这几年的语文中考试卷,名著阅读的测试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呈现两个趋向:一是由客观记忆型转向主观能力型,即从知识的复现与记忆转变为自主建构与应用;二是由单部简单型转向多部复合型,即突出群文阅读,注重真实性整本书阅读。碎片化的常识、识记性的内容已不是考查重点,语文积累不再是传统的靠记靠背的机械学习方式,而是要能在具体情境和语境下实现迁移和应用。名著必须深入阅读、真实阅读,考前突击速记人名、内容提要等复习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针对这样的命题趋势,我们在指导学生名著练习和复习上也要做到与新课标同步,与考纲同步,以训练为主线,促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做到有的放矢。①简单识记类:在平时阅读时需注意掌握书名、作者、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关键信息。②理解评论类:需仔细审题,了解主要人物、重点情节、内容提要;扎扎实实地读名著,解起题来才会得心应手。③感悟探究类:考生需在真实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人生遭遇等入手,结合小说内容、主旨恰当地扣题表达,使情感体验与表达技巧实现融通。

总体来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不在于培养知识常识烂熟于心的记忆高手,也不是培养功利的应试型人才,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教师搭建支架,多途径全方位,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的价值在于迁移应用,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丰盈人的精神生活,提高对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鉴赏运用能力,进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将来终身发展蓄力。

参考文献:

1.成龙《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思维方式》,《语文学习》2019年2月

2.王白云《教书最美是清欢》,《语文学习》2019年3月

3.李煜晖《直面整本书阅读专题教学的三个问题》,《语文学习》2019年4月

4. 章新其《在育人中认识语文》,《语文学习》2019年4月

5.温儒敏总主编《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

6.《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12版

猜你喜欢

名著核心素养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