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疑、探、展、评、练”教学策略的运用

2020-04-20李月莲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环节情境探究

李月莲

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我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渐在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一套成效显著的教学策略,即:“疑---探---展--评--练 ”五环节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设计目标的有效性、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疑探展评练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具体操作如下:

一、“疑”

在課堂的开始阶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课堂探究问题。我们认为,首先问题情境的原型应该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热点,应该是学生所熟悉或有所认知的社会生活情境;若情境中能包含一个与日常知识有出入的观念,对学生而言似懂非懂,则更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问题应满足下列条件:第一,要与探究内容相关,符合探究目标的要求;第二,问题要具有探究价值,问题难度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第三,问题应该明确具体,以小见大。

二、“探”

这一环节是“疑—探—展—评—练”教学模式的关键一环,在这一环节,学生要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的获得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所以探究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要做到学生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独自探究是指在探究问题提出后,首先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的时间,学生个人对问题进行思考,独立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对于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整理出答案和解题思路;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出疑惑点,为合作探究做准备。

合作探究过程中,小组长要将本组的探究思路及结论进行整理,对于探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生成的新问题要在展示环节提出来,全班进行讨论。教师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控制与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思维,从各种角度思考问题,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三、“展”

在经历过“疑”、“探”两个环节之后,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以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不断完善本组的结论,成果共享,再次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展示环节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课堂展示应该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应尊重展示小组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第二,小组展示的内容应该既包括本组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包括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探究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要说明解决的思路以及整理出的结论,甚至探究过程中的感悟。对于未解决的问题,要说明疑惑点,使老师和其他同学明了。

四、“评”

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必要的改进,提高学习质量和授课效果。“疑—探—展—评—练”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运用的过程中,“展”与“评”两个环节是交叉进行的。

评价分为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两种。“展”与“评”交互进行,学生互评时,教师可采用以下两种实施方案:第一种方案,在上一组同学展示完本组的探究结论后,下一组同学在进行展示之前,首先要做出评价,表明是否赞同结论,指出可取之处,就不足之处予以改进,其次要对展示环节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完之后汇报本组结论,若两组回答相同的探究问题,与上一组答案有相同之处则不必赘述;若能回答上一组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则是更好的。第二种方案,教师在展示阶段开始之前,将小组分为展示小组与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可以对展示小组的结论进行补充,不需要汇报本组的探究结论。

教师评价应在学生评价之后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围绕探究目标,要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点进行点评,更要对学生展示的态度进行点评,应避免对学生的能力做出种种评判;第二,主要针对学生评价没有涉及到的方面,还要对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学生生成的新问题进行引申探究。

五、“练”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通过探究建构起来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测验,通过“疑”、“探”、“展”、“评”后进行课堂练习,可以及时反馈探究效果。课堂练习的方式可采取以下两种:

第一种,通过习题进行测验,这种方式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若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本课知识并没有掌握牢固,教师可根据错误程度决定是否再次对该问题进行探究;“疑”、“探”、“展”、“评”、“练”五个环节是交互进行的,并没有十分严格的顺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直至问题真正解决,也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灵活性。

第二种方式教师提供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情境,以本课所学内容作为储备知识,要求学生按照本课所采取的探究方法,提出新问题的探究思路,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两种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总而言之,“疑探展评练”的五环节教学策略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它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课堂的每一步与学生息息相关,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营造出高效优质的课堂。

猜你喜欢

环节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