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二人转唱词写作的传承与创新

2020-04-20岳奕荭

北方音乐 2020年4期
关键词:二人转传承创新

【摘要】二人转是东北传统曲艺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日渐凋敝。当代,我们有义务推进二人转这一优秀传统曲艺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唱词是二人转的一剧之本,作为现代作者,笔者将结合自身创作心得,浅谈二人转唱词写作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合时代元素,发展创新。

【关键词】二人转;传统曲艺;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052-02

【本文著录格式】岳奕荭.现代二人转唱词写作的传承与创新——以二人转《互联网+鸡蛋》词创作为例[J].北方音乐,2020,02(04):52-53.

二人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属于“走唱类”曲艺、地方戏。东北人素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传统,可见其在东北人的文化生活中曾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二人转作为传统曲艺形式,一方面已淡出现代观众的视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另一方面被低俗化、商业化取代。我们作为创作者,有义务实现二人转这一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人转表演形式灵活多样,音乐唱腔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传统二人转的传承与传播均是师傅带徒弟,口传身授,而新编二人转均是遵循当代创作规律的“谱子戏”,即演员依照唱词、曲谱表演。因此,当代二人转的唱词可谓一剧之本,尤为重要,既要依从传统规律,肩负传承职责,又要符合时代要求,承担创新使命。

《互联网+鸡蛋》是笔者编剧、作词的一部现代二人转,讲述了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渠道带领乡亲致富并收获爱情的故事,作品相继获得辽宁省第十六届群星奖、辽宁省第五届曲艺牡丹奖。笔者将结合这部作品的创作心得,浅谈当代二人转词创作的传承与创新。

一、词创作要揭示作品主题,符合时代精神

任何文艺作品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而唱词能够直接反映主题。从历史來看,二人转源自民间为基层群众表演,是一门草根艺术。不同时代的二人转,其主题和内容都代表了当时时代的文化习俗和社会风尚。当代二人转创作应传承这一理念,反映当代社会风尚,传播时代精神,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人转不同于歌曲的抒情性,其内容核心是叙事。《互联网+鸡蛋》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作的现代二人转作品,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二人转艺术是东北地区的乡土艺术,并不适合表现太“潮”的内容,所以,创作之初笔者多次深入农村追根溯源,力求找到既符合时代精神又适合二人转表演的主题。经过近两个月的深入调研、采访,加之结合自身的年龄和经历,笔者认为在新时代年轻人利用自身学到的科学技术回乡创业,是新时代青年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缩影,同时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要求,一对扎根农村、回乡创业的青年形象便在脑海中鲜活起来。主题确立后,所有情节设置与唱词撰写均紧密围绕主题展开。

二、词创作要符合人物形象,贴近现代生活

“走唱类”曲艺创作,曲牌是固定的,因此,一般创作规律是先写词再谱曲装调,最后搬上舞台,文本的创作是第一步。

二人转素有 “千军万马,全靠咱俩” 的艺彦,一方面指二人转演员的功力深厚,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另一方面也要求作品本身适合“一副架”演出,角色有跳进跳出的转换,语言、情节、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这就要求唱词写作必须符合每个人物的特点,并且语言生活化。笔者以编剧思路先确定了人物定位,性格爽利的农村女青年秋兰、有知识的返乡青年大年、有些市侩有担心女儿婚事的秋兰妈,再以富有时代感的语言使人物立体并贴近生活。例如:爽朗的秋兰,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开场便大大方方来了一句:“你们这旮达谁管事儿啊?”这里,笔者特地运用了东北方言;而秋兰往昔恋人、回乡开网店的张大年,在介绍业务的时候,笔者特地为他安排了一段独白唱词:“互联网是个大世界,不用出门就把我和客户连,别看我只在电脑前边坐,客户远在国外也能下单……”用朴实且贴近生活的语言,将视野开阔的创业青年立起来。

此外,因为作品篇幅限制,没有更多交代秋兰与大年交往的前因后果和两人现在状态,特地在秋兰妈的角色上写了一句唱词:“听说网店里来了个好青年,给你介绍你不想看,莫不是还想着不务正业的张大年……“一个担心女儿婚事又市侩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又交代了秋兰和大年的单身状态,为二人见面埋下伏笔。后经过作曲老师装调谱曲,在演员的演绎下更显人物鲜活生动。

三、词创作与曲调相得益彰,留有舞台空间

笔者专攻于唱词,《互联网+鸡蛋》作品的作曲工作是二人转曲作者邓建明老师在拿到唱词后进行装调谱曲的。即便如此,笔者在前期词写作阶段也充分考虑到二人转常用曲牌的特点,并重点在谱曲阶段与作曲老师进行良好沟通,根据曲作者创作灵感对唱词进行修改,力求词曲完美融合,传情达意。

《互联网+鸡蛋》中,运用了传统曲牌“文嗨嗨”“武嗨嗨”“打枣儿”“慢西城““羊调”“小翻车”等,为了使旋律和唱词能更好地融为一体,曲作者根据情节和唱词在曲调上做了发展,例如开场四句:“新农村新变化,互联网加谱新篇,有志青年回乡创业,网店销售忙得欢。”曲作者没有使用传统曲牌,而是原创了具有东北民歌风格的唱腔,高亢欢快,立刻凸显了作品的时代气息。

此外,在情节的发展中,笔者时刻考虑舞台表现效果和演员表演空间。在表现秋兰不小心看到电脑上大年在网上跟女孩(女客户)聊天的情节时,笔者为秋兰设计了内心独白:“女孩的头像真好看,大眼睛直忽闪一对酒窝笑得甜”,表现了秋兰误会女孩是大年未婚妻时的沮丧甚至吃醋、自卑;之后,又跳出秋兰跳入“女孩”视角,以女孩的口吻唱“……咱俩那个事儿你要早早做打算,赶紧办了你可别拖延……”跳入跳出本就是二人转表演特色,此处两个角色的切换使导演的舞台调度有了充分余地,同时人物心里的矛盾、斗争也推进了剧情发展。更重要的是,唱词给曲作者以充分灵感,曲作者在这段唱词装调时没有使用传统曲牌,而是根据角色的转换和情绪,原创了一段具有东北民歌风格的音乐,让观众被剧中人牵引的同时更是耳目一新。一段“原创曲牌”后,甩腔到“红柳子”,情节过渡圆润,衔接自然,唱词与曲调完美融合,且为三副架演员的舞台表现提供了足够空间。

四、词创作要遵循传统规律,融合时代元素

《互联网+鸡蛋》将传承的理念植根于整个创作过程中,同时注重现代观众审美。二人转唱词的写作有单数句仄声,双数句平声的规则,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做到语言凝练,合辙押韵。由于笔者不是二人转演员,为了使作品更好地呈现二人转的表演特色,更符合传统二人转的艺术特点,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唱词蹩脚或“倒字”等“技术问题”,初稿形成后,便几次请二人转专业演员进行试唱,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创作中,笔者结合自身影视及文学方面的知识,用唱词的画面感强化二人转“跳入跳出”的表演功能。例如,在表现秋兰想向大年表白,但是内心又有斗争之时,写了一段唱词:“秋兰抬眼往门外看,树上的鸟儿叫得欢。街上恋人成双对,秋兰偷眼看大年。”此处笔者运用了现代影视作品的蒙太奇技巧,将景物刻画的空镜和人物细节特写对接,形成画面感。曲作者用“打枣儿”这一曲牌作为这句的唱腔,颇为抒情动听,给观众留下想像空间。

此外,笔者在唱词中融入“亲呐”等网络销售用语,以及“精准扶贫”“鸡蛋滞销”“市场突变”等现代词汇,树立青年创业者人物形象的同时,巧妙地融合了时代元素。

作品立于舞台之上,是主创、主演人员共同的努力结果。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笔者通过此次创作,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力求运用到更多的二人转词创作中,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旸,杨朴.二人转与东北文化传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中国曲艺家协会编.中华曲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二人转传承创新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移动支付大战:从“二人转”到“三国杀”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金球奖欲打破梅西C罗“二人转”
我和姥姥的“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