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地区萨满祭祀“神歌”的源流探析

2020-04-17于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祭祀萨满源流

摘要: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本文从追朔满族的历史入手,以萨满祭祀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对萨满“神歌”的产生与形成作进一步探讨,以此来证明萨满祭祀活动在研究满族文化中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萨满;祭祀;神歌;源流

中图分类号:B98;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124-01

一、满族跳神的起源

萨满教起源于氏族社会的图腾和巫术,它是一种崇拜自然、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到了近代,满族人所信奉的萨满已由多神向一神教过渡,但并没有形成严密、完整的体系。清末时期,宫廷中满人的贵族已经连供奉的是什么神都不清楚了。在东北的民间,特别是吉林地区的满族族群中却依然保留着深厚的萨满教观念与意识,如对柳树和鹰的膜拜,信奉狐、黄二仙为神等。

满族最早信奉的萨满教当中的重要仪典便是“跳神”,仪式的主持者为“萨满”(音译,意“巫师”)。萨满是介于自然界与人之间的神人,能歌善舞,在人神之间联络,起到娱神医人的作用。祭祀时,萨满为了得到神的启示,必要先行巫祭,次迎主神和诸灵,再述愿望,乞求神来宣托,最后萨满供上歌舞对神谢恩。

跳神的起源,最早可上溯到原始社会。它的最典型与最重要的特征是早期的萨满由女性来担任,因此,“妇女比之男人长于巫术”这种观念正是萨满跳神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真实反映。这种原始时代的遗风,直到近代,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宫廷都未断绝。满族人除了崇拜图腾还崇拜祖先,种对于祖先的崇拜也是人类自身对于历久以来劳动经验的崇拜。

前文所说的萨满跳神是满族民间祭祀祖先的主要方式,这种活动基本都是全族共祭,并以族人为“萨满”,一般为族中的长者。随着社会的发展,萨满的职能和作用逐渐衰落。这种变化与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满族本身历史发展的不平衡,萨满的权力和作用在不同地区的变化程度也不一样。满族的祖先从白山黑水向汉族地区迁徙以后,特别是在满族入主中原的清代,其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代贵族及满族人民与汉人的迅速融合,原本落后的满族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高度发达的汉族封建文化冲击。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原始萨满教及跳神仪式便无法满足新兴贵族的精神需要和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宫廷中的祭礼虽保留了一些萨满遗迹,但其内容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祭祀中出现了汉人信奉的神,图腾崇拜消失殆尽)。然而,萨满文化却完整的留存在满族的发源地,并随着满人向汉族聚居地的迁移,在整个东北地区传播开来。正是因为交通的不畅、文化的落后及无离政治中心,便得萨满文化有了原始保存的避风港。特别是吉林地区的萨满文化一直保留了原始宗教的特征,族群中的萨满仍然具有團结民众、驱病救难的重要、、作用,成为本族人的精神支柱。

二、祭祀“神歌”的起源

萨满的跳神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和对自然的崇拜,“神歌”做为萨满与神之间交流的语言,是跟随萨满祭祀跳神而产生的。神歌与大部分少数民族的的原始艺术形式具有共性:都有集体创作、口口相传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点。“神歌”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只是它并非圣人所独创,其形式多变、内容丰富便能说明“神歌”并非一代一人所能创作。萨满之间代代相承,时时有变,他们既是表演者也是创作者,一次次表演都是一种创新,这也是集体创作的特征。

“神歌”的主要流传方式为口传心授,它也是萨满教仪典的工具。由于它披着神的外衣,所以神的语言不能随意诉诸常人。由于萨满教并不是一个完全形态的宗教种类,并未形成完整的经文与教义,因此“神歌”便只能靠口头承袭流传。即便是清代宫廷中祭祀用的“神歌”,虽然形式与内容是固定的,而且已经形成文字记载,也不象其它宗教的经文那样完整。所以按照满文的记载也无法确保掌握“神歌”具体内容和表现方法的完整性。

三、祭祀“神歌”的现状

吉林地区的萨满“神歌”至今依然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及综合性的原始特征,并没有发性根本性的变化“神歌”的表现形式依靠唱词、音乐、舞蹈相结合,祭祀时,专习舞蹈的萨满身着神服,手、足、腰舞蹈起来,鼓声、铃声并作,口中诵文唱歌。“神歌”是原始人类飨神娱灵的工具,因此它保留了原始宗教的音乐特点。祭祀中的“神歌”曲调是一个不断反复的单句式,旋律粗犷、简单,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旋律的律动性带有一定的主音倾向,没有规范的调式,如呓语般的唱腔更给旋律蒙上了奇幻、神秘的色彩,这种神调也是“神歌”的思维特点。

同其它少数民族的宗教音乐一样,满族“神歌”也与鼓的敲击分不开,鼓乐是满族“神歌”的重要组成。这便是我们所常说的“抓鼓”,鼓点是“神歌”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在前奏、间奏或用于独奏,或用于伴舞,素有无鼓不歌不舞,有歌有舞必鼓之说法。

总而言之,萨满祭祀中的神歌,一方面用于宗教祭祀活动,另一方面用来驱病治邪,不论是哪种功用都离不开神歌的演绎。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吉林满族石克特里家族祭祀“换锁仪式”的神歌稽考》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JKH20180877SK。

作者简介:于涛,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祭祀萨满源流
论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中对自然的信仰与敬畏
《源流》前进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狩猎社会与熊崇拜的出现
我与《源流》
发扬光荣传统办好《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