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医学院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4-15

关键词: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医学院校

祖 乐

(皖南医学院 外语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大学本科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2007 版)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改革,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文件出台后,我国各大高校均开始对英语课程进行调整,开设各类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然而,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虽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运用英语撰写论文摘要和查阅医学文献的能力仍然较差,甚至无法用专业英语做较为简单的沟通交流。上述现象的产生,与医学生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衔接问题有关。专业英语词汇冗长复杂,拼写与发音难度大,句型和篇章结构都有其特殊性,和公共英语差别较大。如果二者无法做到有效的过渡和衔接,必将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一、研究现状

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一直以来都不存在割裂,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后者实际上是对前者的延伸与扩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蔡基刚,2004)。如果两门课程的衔接出现问题,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必然会降低,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是有效结合英语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做好两门课程的过渡与衔接(唐崇文,2006)。

近些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关注公共英语与医学英语的衔接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者颜妮娜(2010)提出,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教学是相同教学目标的不同层面,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改善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与能力。肖志红(2014)则对公共英语与医学英语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并从改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胡丽萍(2016)探讨了公共英语、医学英语及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割裂现象,并进一步提出推动公共英语、医学英语及双语教学衔接,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培养中医药外向型人才的必要性。

尽管学者们研究并讨论了公共英语与医学英语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但目前的研究是初步的,研究范围仍然较小。本文将结合安徽省四所本科医学院校教学实际,进行关于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衔接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试图弥补以上不足并指导后续英语教学。

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要求》中将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提出在学生未来工作中,只有兼具有效英语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才能适应国际全球化的需要。在此方针的指导下,四所医学院校进一步将初步熟悉医学英语规律、掌握医学英语构词方法、增强医学英语口语沟通能力以及认识本专业论文写作特点作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然而,经过3~5 学期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仍然较低,与《课程要求》及各院校确立的教学目标均有较大差距。笔者选取了安徽省四所本科医学院校2016 级或2017 级临床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些学生已完成大学阶段所有英语课程的学习。共发放问卷1 500 份,回收1 433份,其中有效问卷1 377 份,有效率为96.1%。调查显示,学生对于自身听、说、读、写、译水平满意度均较低。其中,对于自身听力、口语及翻译能力不满意的学生均达到四成以上(见表1)。大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医学文献阅读能力不足、医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撰写学术论文摘要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在过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抽取了四所学校的8 名医学英语老师及20 名刚刚完成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对问卷及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总结目前两门课程衔接中存在师资队伍建设薄弱、课程设置与课时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医学专业特色等问题。

表1 学生对于自身英语知识能力满意度情况

1.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目前,四所医学院校英语师资力量仍然较为薄弱,缺少熟悉医学知识且精通英语语言的人才。对英语教师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公共英语教师不满意的学生仅占5.59%,满意度较高。而对于专业英语教师不满意的学生达到22.36%,满意度远低于公共英语教师。进一步调查显示,有3 所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由外语教研室老师负责,1 所由医学专业课老师负责。其中,外语教研室教师中,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学习背景的只有4.5%。不可否认,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英语语言功底良好,但缺乏必要的医学专业知识,影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而专业课老师虽然拥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但语言教学能力和英语技能水平均存在不足。

2.课程设置与课时结构不合理。《课程要求》指出,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英语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充分训练与提高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然而,大部分医学院校仍然存在课程设置缺乏体系、课时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四所医学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占用的时间较长,平均在三个学期左右,总学时超过200 节。而专业英语课程只有一个学期,学时数不到50 节。不仅如此,4 所院校中只有1 所设置了医学英语选修课程,其他院校则直接从公共英语过渡到专业英语。因开课时间较晚,课时较少,且课程内容跨度较大,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效果较差。

3.教学内容缺乏医学专业特色。四所院校无论是在教材使用还是课堂内容组织上均缺乏医学专业特色。这显然不符合培养高素质医药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调查显示,四所院校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均为通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因此,学生在公共英语阶段并没有机会接触医学相关的英语知识。而专业术语多、句型结构复杂、整体难度偏大是目前在用医学英语教材的主要特点。如此高难度的医学英语知识输入,对于没有任何医学英语基础的学生而言,适应起来极其困难。此外,目前国内具备医学专业特色的统编教材较少,在用的教材多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限制了学生医学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医学英语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专业化教学团队。目前,由外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是医学院校中比较合适的做法。然而对于两门课程的教师而言,在课堂中有机结合语言内容与形式难度较大。因此,为高校英语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与发展平台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借助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医学人文”等课程和讲座,帮助外语教师完善医学知识结构,为教学储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学习、校本培训等形式,引导专业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医学专业教师的英语知识水平及语言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应为英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探讨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取长补短,使双方在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和教学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2.调整课程设置与课时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英语课程体系。医学院校在设置英语课程时,必须把专业英语作为英语课程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首先,应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在问卷调查中,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课时较少,对学习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次,应在公共英语课程中适当引入专业英语相关内容。可借助与医学相关的英语学习素材,引出对专业英语词汇和句型的介绍,让学生提前熟悉医学英语知识。最后,应适当设置专业英语选修课。可适当在大一阶段引入医学英语词汇学等基础选修课程,让学生更早接触专业英语,熟悉和了解医学英语词汇、句式及篇章特点。在大三、大四阶段可增加英语病例写作、医学文献阅读等选修课程,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学生的医学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3.推进教材建设,设计符合医学专业特色的英语教学内容。在选用和设计专业英语教材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并尝试与各医学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应使用比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略深一点的语言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输出性”能力的提高(Krashen,1985)。此外,有必要选用及编写《临床专业英语》、《护理专业英语》等具备专业特点的教材,使学生接受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院校还应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性设计,突出医学英语语言特点。可将医学英语教学分为医学词汇学习、听说技能训练、医学英语阅读、书写训练等版块,尤其应关注语言输出,即听说和书写两个版块。通过不同版块教学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在医疗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因此,专业英语改革将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文献研究法对安徽省四所本科医学院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符合医学专业特色的英语教学内容,实现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顺利衔接,从而推动专业英语课程的发展,促进医学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医学院校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金课实施模式探析
核心素养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TPACK框架下《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面向高职生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的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及专业课程的双衔接模式研究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