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外阅读携“手”并进 构建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

2020-04-12李彩虹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李彩虹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依托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培养学生好读书、善读书的习惯,扎实锤炼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160-02

在新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少年男女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那么他们完整的、全面的发展是不可设想的。”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构建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认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已经投入使用,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更加重视课外阅读,构建起了一个“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注重依托文本,立足学情,促进学生全员全情参与其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阅读知识和技巧,使每个小学生都能享受阅读课程的乐趣,通过文本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并继而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们掌握阅读学习方法,并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思维,最终对他们的人生起到导向的作用。

二、课内外阅读携“手”并进,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部分小学生由于认知不足的限制,并不能充分想象文学作品的意境,但是小学生对于图形和图画等直观形象的理解远胜于对文字的抽象阅读。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绘画,通过“画”在“读”中的使用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如在讲授《小公鸡和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为学生进行讲解,使用思维导图将故事情节梳理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讨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并将自己喜欢的片段画出来。通过“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达到删繁就简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

效率。

(二)鼓励自主阅读,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课外阅读与传统课堂阅读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教师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咬文嚼字地阅读,那么很难发挥出课外阅读的效果。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自读”为主。教师仅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如提供阅读方法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样不仅高度契合当前的教学目标,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2]。

如教师在讲授《四季》之前,可以为学生明确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朗读要求,除此之外不应该过度要求学生,这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朗读、默读或者两人对读等方法。关于阅读内容,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体裁和作者,一部分学生会阅读关于“春天景色”的文章,还有学生会喜欢阅读有关“夏天景色”的文章等。由此可见,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释放自己的天性,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的文章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

(三)注重质疑思考,锤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起始点,因而教师必须要注重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与思考能力。质疑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质疑就不能深入思考,而沒有深入思考也就无法产生质疑。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过程当中,然后才可能会产生质疑,进而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逐渐锤炼阅读能力。

如在讲授《蟋蟀的住宅》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故事会”阅读实践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讨论,根据本篇文章的主题选定另外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再让学生交流阅读中出现的疑问。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还可以进一步磨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落实阅读指导,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部编版教材强调让学生“自读”,所谓自读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自己阅读,教师在一旁观看即可,而是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为学生明确阅读方向、提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开展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3]。

如讲授《乌鸦喝水》后,学生对这只聪明的乌鸦产生了一定的钦佩之感,并且对此类故事产生了比较强烈的阅读兴趣,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在《伊索寓言》中有许多类似的寓言故事,里面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拥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借用寓言故事中的动物为学生的行动提供指导。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学生对于课内阅读知识点和思维情感的热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此类书目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再通过引导,促进学生认真阅读,细心品鉴,使学生读有所思并有所悟,促进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鉴,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郭沫若先生曾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就需要注重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相关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课外阅读内容,构建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从一本本好书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藏”,学会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领略不同作者的文采,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贾红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教学策略[J].课

程教育研究,2019(42).

[2]邢红梅.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7(7).

[3]邓绮梅.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2).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