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立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有的视角

2020-04-09程训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程训

摘  要:引领数学教学设计向“儿童”理性回归,使数学教学设计从“知识性教学设计”转向儿童“能力设计”,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长。文章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为例,简要阐述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儿童立场

实践表明,立场将对行为者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教育作为人类的一项思维活动,立场不同,同样也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效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的主导者,必须要确立正确的立场,以展示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行为实施的方向。儿童立场就引领数学教学设计向“儿童”理性回归,坚持儿童立场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够基于儿童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引领儿童,从而实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下面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为例,简要阐述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解读儿童,寻找数学教学设计现实起点

坚持儿童立场,首要任务是走进儿童、认识儿童,并根据儿童解读实际,寻找数学教学设计的现实起点,从而避免数学教学误入“揠苗助长”的境地,超出儿童的经验,削弱儿童的兴趣。

1. 解读儿童之趣

兴趣是激活儿童数学内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儿童的内生动力。这就需要教师解读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根据儿童的学习兴趣,激活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寻找数学教学设计的现实起点,这样儿童才能在兴趣的驱动之下调动本身的经验,才能使数学教学做到精准化的设计。“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对于儿童来说相对抽象,但是学习内容对于儿童来说并不陌生。扇形统计图属于统计图中的一种,对于统计图的概念儿童是有基础的,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借助儿童学习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经验,优化学习活动,引发儿童学习之趣,从而走进扇形统计图,了解其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以及优势。

2. 解读儿童之困

解读儿童的一个重点是对儿童教学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困惑进行预设,从而根据儿童学习存在的困难、困惑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最大程度上消除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认识扇形统计图,掌握其数据描述特点和优点,并能够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并在数学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学会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根据教学任务,对接儿童的学习经验,可知儿童学习的胶着点在于扇形统计图数据描述的特点,以及通过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分析比较,所以学习的关键就是能够引导儿童精准把握扇形统计图数据描述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统计图比较表现出的数据描述优势。

儿童解读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强化学情解读意识,从而精准把握数学教学设计的现实起点,提高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二、尊重儿童,寻找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路径

解读儿童是前提和基础,尊重儿童是关键,它直接关系着儿童立场从理论向现实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够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认知诉求等,寻找教学设计的方法路径,从而激活儿童数学学习的潜能。

1. 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

儿童认知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能够遵从数学知识体系,运用儿童既有的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以激活儿童学习的潜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扇形统计图”一课,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我们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教学法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等优势,自然地引入扇形统计图,从而引发儿童的学习期待。在新知识教学方法选择上,采用比较教学方法,通过将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从而以旧知促进新知的学习,帮助儿童通过比较厘清三者在数据描述中各自特点和优势等,精准突破儿童学习之困。

2. 尊重儿童认知诉求

儿童立场是实现数学教学设计从“课程中心”向“儿童中心”的转变,以儿童的认知诉求为基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发儿童积极的认知行为,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有效性。

“扇形统计图”教学由于在三种统计图之间开展比较,我们可以基于儿童认知诉求,优化教学方法,一改传统课堂讲解法,借助绘制活动、角色扮演活动,让儿童去绘制三种统计图,从而使儿童获得感性认识;角色扮演活动,采用拟人化的设计手法,让儿童模拟三种统计图,为自己绘制道具、进行自我介绍,促使儿童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级。

三、对接儿童,建构数学教学设计内容体系

儿童立场的落地生根在于实现教学设计与儿童的精准对接,从而建构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让教学内容设计更加科学、有效。这就需要教师对接儿童生活和儿童元素,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1. 对接儿童生活

儿童由于学习储备有限,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接儿童的生活,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经验弥补儿童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效。

扇形统计图情境导入环节,在借助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对这两种统计图的场景进行优化,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情境,这样能够有效地缩小儿童和情境之间的距离感,而且提高情境的亲和力,有助于儿童快速地调动生活经验,进入新知识学习。

在导入扇形统计图时,场景的选择同样要贴近儿童生活,即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中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学校要统计各个班级兴趣小组和学校兴趣小组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呢?那运用哪一种统计图比较适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的对接,让教学内容更加亲和!

2. 对接儿童元素

儿童元素是从数学教学设计语言的角度而言,即对数学教学中的表达语言进行童稚化设计,以迎合儿童的话语方式,从而激发儿童数学学习兴趣,并借助儿童元素提高数学应用场景的趣味性。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通常会利用填空题的方式引导儿童:在扇形统计图中,圆代表着(    ),扇形代表着(    ),扇形的大小则反映(    ),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

我们可以对接儿童元素进行优化:在扇形统计图王国中,居住着这样几个子民,子民圆代表着(    ),子民扇形代表着(    ),子民扇形的大小则反映(    ),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

由于对接儿童语言,利用儿童喜欢的童话搭建场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儿童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优化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富有童真童趣。

四、预设需求,建构数学教学设计延展框架

需求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只有精准把握儿童学习需求,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适切性,建构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延展框架。儿童需求主要包括思维需求、应用需求,教师要根据儿童思维成长的需要,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需求,优化教学设计拓展环节设计。

1. 预设思维需求

数学思维是儿童学习熟悉的基本保障,只有不断地提高儿童数学思维水平,才能使数学教学设计从“知识性教学设计”转向儿童“能力设计”,促使儿童将零碎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建构,从而实现有效的拓展。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引领儿童思维成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思维导图,提供给儿童观看。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基于统计图的视角,利用思维导图形式,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思维导图展示活动。这样不仅为儿童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架,而且小组展示活动又为儿童搭建了思维展示和互动的平台,能够激发儿童自信心。

2. 预设应用需求

儿童喜欢展示自我,这就需要教师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应用平台,预设儿童应用需求。为了引领儿童将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进行有机整合,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延展性应用题目:

学习小组现在要进行以下统计活动,活动一:统计2018年部分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家用电脑拥有量;活动二:统计本地7月25日白天室外氣温情况;活动三:统计明明家六月份家庭的开支情况。

请你为活动一、二、三分别选择一种合适的统计图,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三种统计图场景化设计,使儿童的能力在需求满足中得以生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数学课堂落实儿童立场的蓝本,引领数学教学设计向“儿童”理性回归,必将引领儿童在数学自由领域中快乐学习、自由创造。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