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以防控为首

2020-04-07姚璜杨盛力魏守蓉

医药导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酸肺部人群

姚璜,杨盛力,魏守蓉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急诊科,武汉 430077;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武汉 430022)

从2019年12月至今,以武汉为中心,全国范围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首个确诊病例公布以来,历时接近1个月,即从确诊患者的气道上皮细胞中,分离出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暂命名为 2019-nCoV,成为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家族的第7个新成员[1-2]。目前,疫情出现已50余天,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研究探索仍在继续进行,疫情的防控工作也在不断加紧。此次疫情的暴发,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引起了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及重视。根据此次疫情发展的特点,针对健康人群的预防,疑似及确诊病例的隔离治疗工作应提高重视[3-4]。

1 新型病毒感染途径及发病症状

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下呼吸道症状,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5]。病毒本身无完整结构,无法在自然界独立生存和复制繁衍,需要寻求生物体,侵入后借助生物体细胞内完整的生物系统进行自身的复制、扩增。最新研究发现[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主要通过黏膜感染和侵入人体。人体暴露在表面的黏膜常见即口腔及鼻腔黏膜,还有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眼部结膜等。已感染者在讲话、咳嗽、喷嚏的过程中,又会把自身含有病毒的飞沫喷到空气中,感染新的接触人群。由于这种细小的飞沫肉眼不可见,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其传染性之强可想而知。2019-nCoV侵入人体后,多侵犯人体呼吸道肺泡细胞等[1,6]。在识别出入侵的病毒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便激活肺部及全身免疫、炎症反应,力图全方位识别和杀灭病毒[7]。

2019-nCoV感染后常见症状为发热、干咳、胸闷/呼吸困难、腹泻等其他系统症状(少见)。感染患者很少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体征和症状(例如鼻出血、打喷嚏或喉咙痛)[1,6]。

发热是此次病毒感染的最常见症状,其程度不等,从低热到高热均有。部分可伴随乏力、纳差、全身酸痛等不适。在人体自身免疫细胞对入侵病毒进行识别和杀伤的过程中,必定出现大量病毒和正常机体细胞破裂,病毒毒性颗粒、细胞因子、炎症递质释放聚集导致发热,这属于机体激烈免疫反应过程的附属症状。

干咳也为较常见症状。咳嗽也是人体正常免疫保护机制之一,旨在将呼吸道内黏液、病原体、坏死/脱落细胞等所形成的痰液排出体外。而病毒感染不同于细菌感染,其较少形成痰液,单纯的病毒性肺炎多干咳为主,后期合并细菌感染后也可出现咯痰。

胸闷/呼吸困难。感染病毒后,病毒毒性作用以及自身免疫反应失调共同引起肺泡水肿、间质炎症浸润、纤维化,进而导致间质支撑结构破坏,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均受损,最终引起胸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及生命。

如果说发热、干咳症状与机体免疫对抗反应相关,那么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则提示机体免疫对抗平衡紊乱,靠机体自身已无法抵抗杀灭入侵病毒。笔者认为,该症状应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重症分界的重要节点。

2 检测、确诊方法及目前治疗手段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检测方法如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特殊检查:胸部X线片、肺部CT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特征性常表现为血常规中白细胞轻度或不升高、淋巴细胞下降,C反应蛋白及血沉升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肺部影像学见散在、多发或广泛磨玻璃样间质性改变[8]。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且特异性、准确性最高的,是病毒核酸检测及肺部CT。

然而最新有报道认为,病毒核酸检测准确性存疑,有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而第三次检测为阳性的病例出现,认为核酸检测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可能。笔者认为,就目前疫情发展情况来看,再去探究假阳性及假阴性耗时费力并不实际。简单来看,检测假阴性者隐患更大,故建议所有疑似患者核酸检测及肺部CT同时做,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若核酸检测提示阴性,但肺部CT显示存在磨玻璃样间质性病灶,仍按照确诊病例隔离治疗。反过来,但凡核酸检测阳性者,无论其肺部影像学是否检测到病灶,也按照确诊病例隔离治疗。

目前尚未研制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药。现阶段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胸闷、呼吸困难等重症者予以吸氧、高级呼吸及其他生命支持等治疗;发热、咳嗽等症可予以相关对症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酌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9]。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在抵抗病毒的同时,也造成自身组织损伤[8]。因此,重症病例可酌情考虑应用抗炎或调节免疫等治疗。

针对病毒的特效药及疫苗是最理想的治疗方式,但药物、疫苗的研制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足以及时应对目前急剧发展的疫情。并且,病毒容易因基因点突变而导致抗原漂移,基因重组又可能产生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新毒株[10]。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单链RNA结构,发生突变的概率很高。那么很可能费时费力研制特效药品不一定跟得上病毒变异的速度。

3 抗疫工作重点及具体防控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经过不断研究和更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20年2月8日发布了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11]。对发病人群的分类及相应收治医院、隔离管理机构等作出了较为详尽的安排。

笔者在遵照国家卫健委颁布最新诊疗指南(第五版修正版)基础上,对人群及救治场所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旨在方便缺乏医疗背景的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普通群众理解,易于自行归类。同时,尽量减少后续治疗管理中的困难及交叉感染几率,保障健康人群不感染、潜伏期人群不播散、患病人群能治疗。全民参与,分类隔离,见图1。

4.1实施人群分类 共7类(可由社区协助进行)。

健康人群:无疫区及感染者接触史,无不适症状。

无症状体表携带者:有接触史但防护较到位者,如一线医护人员。

可疑潜伏期患者: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无防护或防护不到位者。

轻症患者:核酸检测阳性,有发热或干咳等症,无胸闷、呼吸困难。

重症患者:核酸检测阳性,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

高度疑似患者:未做核酸检测,症状符合、肺部CT提示磨玻璃样病灶。

其他原因发热、咳嗽患者(已确诊)如细菌感染等。

图1 人群分类及对应管控

Fig.1Crowdclassificationandcorrespondingcontrolmethods

4.2管控场所分类 共4类。

医院内隔离并治疗(定点医院)重症患者。

集中隔离并治疗(方舱医院)轻症患者、高度疑似患者。

单独隔离并观察(单人一间)无症状体表携带者、可疑潜伏期患者。

居家隔离并观察健康人群、其他原因发热/咳嗽者。

4.3分类场所功能分析 医院内隔离并治疗(定点医院)如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治疗及隔离条件最好,资源有限,用于治疗已确诊的重症患者,同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感染。治愈后转居家隔离。

集中隔离并治疗(方舱医院):目前武汉各区多个方舱医院已在紧锣密鼓筹备并初步投入使用。可容纳大量患者,配备基本医疗条件。适用于已确诊的轻症患者,可集中收治,减轻定点医院负担,同时扩大治疗获益人群。因受众为确诊患者或高度疑似患者,交叉感染顾虑小,旨在治疗并切断向外传播。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有加重者转定点医院院内隔离治疗。治愈后可转居家隔离。

单独隔离并观察:可征用闲置酒店、宿舍等,具备简单隔离条件,单人一间。用于安置无症状的体表携带者及可疑潜伏期患者,旨在减少与外界健康人群接触,感染他人。出现症状的发病患者根据病情转集中隔离治疗(方舱医院)或医院内隔离治疗(定点医院)。除一线医护人员外,隔离期(14 d)满可结束单独隔离转居家隔离。

居家隔离并观察:旨在保护自己,适用于健康人群及确诊其他疾病所致的发热。适当口服药物治疗发热、咳嗽等不适。出现不适及时上报,由社区安排后一步去向。

4.4个人防控方法 注意个人防护,少出门,不串门,戴口罩,勤消毒,勤洗手。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配合社区、政府等安排;保证营养及充足睡眠。关注疫情发展及相关政策更新,注意心态调节,冷静应对。

5 总结

此次以武汉为中心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较长,传染性极强,病死率尚不高,暂无特效针对性药物治疗,建议工作重心倾向于防控。在治疗已感染患者时,更要进一步加强隔离及防护管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护健康人群。

猜你喜欢

核酸肺部人群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