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考

2020-04-01周昌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自信

周昌辉

摘要:在当今世界多元思想及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在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等方面上取得显著成绩,而且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帮助,但分析教学情况可见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意识等,极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文章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分析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措施,为相关学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328-02

文化自信是国家与民族高度认同并信赖自身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近些年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推进国家与民族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已开始将文化自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1],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教师可将文化自信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切入点,突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课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在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意识。在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开始受到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当代社会多元文化(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等)思潮泛滥,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念,再加上文化价值未引起教师的重视,无法促进文化教育、指引作用的充分发挥,使民族地区高校一度呈现出文化自信意识缺失的现象。

2.教育内容不利于文化交流。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等作为工作重点,从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相对缺乏对书法、传统文化鉴赏与国学经典等相关内容的重视,未将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内容之一,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进而对文化的交流带来一定的影响。

3.教学方式单一且缺乏新意。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依据教学大纲为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内容枯燥且理论性强等特点,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并且缺乏新意、趣味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某个角度上分析,为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地区高校均已开设了国学、国画等传统文化课程,但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填鸭式”教学法,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4.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具有抽象性特点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与活动参与等方面上积极性不高。如此一来,教师将无法实现在活动中融入傳统文化知识的目标,或是教师在设计文化活动时未结合时代发展情况与学生身心需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无法发挥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的作用。

二、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措施

1.坚持文化自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塑造学生人格与培养学生品质的主要课程,在民族地区高校课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部分大学生因阅历不足或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在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与西方思潮传入的背景下,思想道德观念逐渐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盲目崇外的现象,进而导致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实现提高教学时效性的目标。因此,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教师在教学时始终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原则,结合教育发展现状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先进文化思想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引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确保学生今后以正确的评判标准理性、客观地看待任何事物[2]。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目的明确教育与育人目标,尤其是在教学中端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促使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

2.优化教学内容,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文化自信的建设与培养需要经过一个系统的过程,并非短时间内接受相应的教育即可实现。同时,即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处于积极上进的状态,但大部分学生因热衷于非主流文化,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导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同感不高。因此,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教师需要在教学上做出显著的改变,确保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首先,合理引入国学经典导读、艺术赏析等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后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改变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全以及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为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其次,以教材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依据,并辅助使用传统媒介、党报党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并对负面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3],促进文化引领作用的全面发挥。最后,教师应灵活应用学校官网、校园宣传栏与校园广播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或是设立红色教育专栏与法律法规专栏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提供支持,在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实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3.创新教育形式,增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为全面改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学习状态,消除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反感,促使学生勇于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并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全面贯穿文化自信教育于教学全过程,切合实际的制定教学内容,确保符合民族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还需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借助文化育人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创新教育形式,例如,通过多媒体设备搭建互动平台,在平台中注重宣传我国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通过开设校园网站、微博与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拓宽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政治理论素养。此外,在课余时间教师可开展微课堂、社会实践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文化自信教育,以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增强。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自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