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睹毛泽东蒋介石到访重庆津南村

2020-03-31刘重来

世纪 2020年1期
关键词:柳亚子张伯苓南开

刘重来

津南村,本是坐落在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的一处教职员宿舍群,普普通通,并不起眼,但因这里几十年前曾云集过众多名流而闻名中外。如今,在津南村的村口一面墙上,还镶有一块汉白玉石牌,上面除刻有“津南村”3个大字外,下面还有4行小字:

始建于1936年,张伯苓、柳亚子、翁文灏先生等曾居于此,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蒋经国、郭沫若、马寅初等先后来此拜访友人。

应该说,曾在津南村居住或过往的名流远不止那块石牌上的几位。如在《柳亚子年谱》中记载:1945年5月的一天,柳亚子在津南村一次宴请,就有周恩来、沈钧儒、郭沫若、董必武、王若飞、王炳南等人参加1 。仅有据可查,在津南村居住或过往的名流还有傅作义、吴国桢、邓颖超、沙千里、曹禺、舒绣文、范旭东、侯德榜、陈序经、陶行知、喻传鉴、伉乃如、叶谦吉、朱世禔等人。

200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经过层层遴选,最后明文确定了200名重庆历史名人。上述不少人都名列其中2。也许正是这个原因,2009年,津南村又以“南开中学近代建筑群”为统一名称被列入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当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叱咤风云的历史名人来津南村:1945年9月6日毛泽东来津南村,看望著名教育家、南开学校创办人张伯苓和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1949年11月21日蒋介石来津南村,力劝张伯苓和他一起逃往台湾遭拒。

有幸的是,我家从1940年至1953年就住在津南村,且与张伯苓、柳亚子是近邻。机缘的巧合,竟使我亲眼目睹了这两位历史名人来津南村的历史场景。

津南村与我家

津南村并不大,由17栋平房或两层楼房组成。其建筑风格是仿北方“四合院”修建,古色古香,这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重庆,是独一无二的。2009年,津南村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现代建筑。之所以取名“津南村”是含有“天津南开”之意。据说还另有寓意:“津”指天津,张伯苓创建的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南开大学均在天津;“南”指天津之南,表示重庆南开中学的位置,表明南开血脉在西南土地上的延续和扩展。

当时我家怎么会住津南村呢?说来话长。1935年,我父亲刘兆吉考上了天津南开大学哲学教育系,谁知刚读了两年,“七七”事变爆发,南开大学被炸。南开与北大、清华在长沙合并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南迁至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我父亲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湘黔滇步行团”,与200多名师生从长沙走到昆明。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在他的老师闻一多指导下,沿途采集了2000多首山歌民谣,后结集出版了《西南采风录》一书,闻一多、朱自清、黄钰生老师都热情为此书写了序 3。

1939年夏,父亲大学毕业,经他的恩师,时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院长黄钰生推荐,来到重庆南开中学任教。第二年,我的母亲张雪羽从山东逃难来到重庆,在南开小学任教。我们家就在津南村住了下来,先住13号,后住7号,一直住到1953年夏。可以说,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津南村度过的,从而也亲历亲见了当年发生在津南村的种种历史场景。

1945:毛泽东来津南村看望张伯苓、柳亚子

1945年8月28日,为了和平,反对内战,毛泽东毅然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在百忙之中,特于9月6日由周恩来、王若飞、邓颖超陪同来到津南村,看望居住在这里的张伯苓、柳亚子。

毛泽东一行先到津南村3号拜望张伯苓。张伯苓十分高兴,在客厅与毛泽东亲切交谈。由于毛泽东一口湖南话,张伯苓听不清楚,就由邓颖超大声复述给张伯苓听。据说此次会见和谈话时间不长,但很欢快。这次会见给张伯苓留下很深印象,第二天还带儿子专程到上清寺张治中将军家中(即桂园,此时毛泽东下榻于此)回拜了毛泽东4 。

从张伯苓家出来,毛泽东一行又来到津南村11号看望柳亚子。柳亚子是毛泽东的老朋友。早在1926年,两人在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就相识了,还在一起喝过茶。这就是柳亚子在1945年写《赠毛润之老友》一诗中“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此句的由来5。而毛泽东也在1949年所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有“饮茶粤海未能忘”一句,记两人的初次相识。

柳亚子对毛泽东一向十分敬佩。早在1929年当他听闻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时就欣然赋诗讴歌:“神烈峰头墓草青,湘南赤帜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6你看,柳亚子在诗中竟把毛泽东与孙中山称之为“并世支那两列宁” 。在那个时候就有如此评价,实属难得。柳亚子对毛泽东的诗作更是佩服,1945年他曾说:“毛润之一支笔确是开天辟地的神手”,又说,“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7。

而毛泽东对柳亚子的才华和诗作也评价很高。如194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给柳亚子信中说:“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8

正因为毛与柳不仅是老朋友,而且是诗友,所以两人津南村相见,格外高兴,话题很多。正如柳亚子在与毛泽东多次交谈后感慨赋诗云:“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 9。

毛泽东要来津南村的消息,已使整个村子沸腾起来。但国民党以“安全”“保护”为名在津南村布下岗哨,戒备森严,不准人们随意接近。而我父亲和我得以在津南村见到毛泽东一行,则全靠我家与柳亚子家的特殊关系。

柳亚子为什么此时会住在津南村呢?原来在1944年6月,日军大举南侵,已逼近柳亚子寓居的广西桂林。不得已,柳亚子来到陪都重庆,暂住在其儿媳、时任南开中学英文教员高蔼鸿在津南村的家中。高家住津南村11号,我家住13号。更有意思的是,高蔼鸿的丈夫柳無忌,正是我父亲在南开大学读书时的老师,所以父亲与高蔼鸿不仅是同事,还要尊称高蔼鸿为师母。我和我的哥哥(一对双胞胎),与高蔼鸿的孩子差不多大,经常跑到高家玩,两家关系就更密切了。

当柳亚子住进津南村后,得知父亲是他儿子柳无忌的学生,父亲尊称柳亚子为太老师时,自然十分高兴。柳亚子和蔼可亲,对年轻人没有一点架子。父亲热爱文学,喜读诗词,也常常向柳亚子请教,甚至把自己的诗词习作请柳亚子教正。

一次父亲把自己刚出版的著作《初中作文教学法》10赠给柳亚子,柳亚子当即挥毫写了一首《赠刘兆吉·六用南字韵》 11相赠。诗中后四句“执经燕地殷勤颇,负笈滇京黾勉堪。惭愧再传衣钵好,一书赠我酒能甘”非常巧妙地把父亲在京津和昆明读书的经历和柳无忌、柳亚子与父亲的师生关系在诗中表达了出来。此诗手迹一直挂在我家客厅,可惜在“文革”时被抄走,至今下落不明。幸而柳亚子保存了这首诗的手迹底稿,原件藏苏州市博物馆。

1945年11月底,柳亚子将离渝赴沪,临行前,他将一厚册有很多名人名家题诗的精美纪念册送到我家,要父亲在上面题诗留念。父亲十分感动,在纪念册上写了《我爱柳夫子》一诗。此纪念册至今藏在苏州博物馆12。 由此可知,我们两家关系非同一般。

当父亲得知毛泽东要来津南村看望柳亚子时,也十分想一睹毛泽东的风采。柳亚子很理解父亲的心情,特意让父亲以柳家亲戚的身份在柳家门口迎接。1987年,父亲在《怀念爱国诗人柳亚子》一文中,就记述了当年他带着我在津南村见毛泽东一行的情景:

柳老先生卜居津南村之后,有不少知名人士来拜访他。最使我难忘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位同志的来访。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来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消息早已轰动山城。凡是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无不渴望见见这位伟大的人民领袖。9月6日晨,秘密传来毛主席要来津南村拜访柳老的消息,我便及早带着我5岁的小儿子站在柳老住的11号门前。这样,我可以不受干涉地看个清楚。果然,在毛主席到来之前,就来了一些国民党宪兵,站在津南村的东、西路口,禁止人行。名曰“保护”,实则杜绝群众接近毛主席。毛主席与陪同来访的周恩来、王若飞同志满面笑容、和蔼可亲地向我们点头招手致意。13

父亲文中提到的那个“站在柳老住的11号门前”的“5岁的小儿子”就是我。可惜当时我太小了,对这一历史场景已没有什么印象了。

1949:蒋介石来津南村劝张伯苓赴台遭拒

1949年11月下旬,解放战争已进入全胜的最后阶段,就在1个多月前,毛泽东已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解放大军正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势向大西南挺进。此时的山城,已是风声鹤唳,紧张万分。国民党大小官员正席卷财物,争先恐后向台湾逃去。

此时的张伯苓,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感失望,已毅然辞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职务,回到了津南村,深居简出。

眼看重庆不保,蒋介石曾多次派蒋经国等人来津南村劝说张伯苓赶快去台湾,但张伯苓不为所动。这是因为,早在几个月前,北京和平解放不久,张伯苓的好朋友傅作义将军就向在北京的张伯苓的儿子张希陆转达了周恩来的忠告:希望张伯苓不要去台湾,留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后又托金城银行南京分行经理王恩东(曾是南开学生)给张伯苓写信“:飞飞不让老校长动。”19“飞飞”是周恩来在南开上学时的笔名,张伯苓一看就明白是自己的高足周恩来不让他去台湾。

周恩来是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因其才华出众深受张伯苓器重。周恩来常常回忆起在张伯苓家,张伯苓请他吃贴饼子、熬小鱼的情景。周恩来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張伯苓一直为这位有坚定革命信仰,为国为民有重大贡献的学生感到自豪。在此关键时刻,自然对周恩来的忠告坚信不疑。正如张伯苓的儿子张希陆所言:“家父最听周校友的话。” 15所以张伯苓拒绝蒋介石多次派人来劝行,决心留在大陆。

然而蒋介石却为此十分焦虑不安。这是因为张伯苓德高望重,中外知名,又曾是国民党政府高官,如果连他都不愿跟国民党走,心甘情愿留下来迎接共产党,这影响就太大了。所以蒋介石决定亲自登门劝行。

1949年11月21日,离重庆解放(11月30日)只有9天了。深秋的山城萧索凄凉,远处似乎已传来解放大军的隆隆炮声。这天的南开中学,气氛格外紧张。从校门口到津南村的路上,已有国民党宪兵荷枪实弹把守,津南村的大人们只许呆在家中,不得随意在外走动,倒是对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小孩,没有人干涉。

下午,几辆小轿车鱼贯开进了津南村,停在了张伯苓住的3号门口。那个年代,小轿车是个稀罕物,平时偶尔有一辆小轿车开进津南村,小孩子们都要围拢观看,今天一下来了好几辆,更引起了津南村小孩子们的兴趣,包括我在内,纷纷聚集在张家大门口看热闹。

只见蒋介石穿一身军便装,头发已花白,面色严肃,从小轿车上下来后,就直接进了张家大门。据说张伯苓午睡刚起,蒋介石与张伯苓寒暄后说:“我最近就要去台湾,老先生是否和我一起走?如先生身体不适,我要他们在我的飞机上专为先生安设一个床位,只要先生愿意走,什么条件都好说。”张伯苓默然无语,只是两只手哆哆嗦嗦系着长袍上的纽扣。张伯苓夫人趁机对蒋说:“蒋先生,您看他已老了,又有病,做不了什么事啦。再说,我们几个儿子都在北方,我们哪里也不去了,他舍不得儿孙,更舍不得南开呀!” 16

张伯苓夫人说得很委婉,但确实也是心里话。蒋介石明白张伯苓是铁了心不走了,默坐了一会,只好起身告辞。张伯苓夫妇把蒋介石送至大门口。就在此时,一个小意外发生了,当蒋介石返身上车时,不小心额头竟重重撞到车门框上,碰撞的响声很大,连我们这些站在周围看热闹的小孩子都看到了听到了,把一旁的侍卫都吓慌了。车开动了,还见蒋介石拿出一块白手绢在擦额头。这一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能是因为张伯苓的拒绝,让他深感失望,心烦意乱中不留神才撞了头 。17

毛泽东与蒋介石先后来到津南村,其间仅相隔4年,然而谁能料到在这4年时间里,时局竟发生翻天覆地、惊心动魄的巨变:当毛泽东来津南村之时,抗战刚胜利,举国欢庆,期盼和平,毛泽东为和平从延安飞来,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而4年后蒋介石来津南村之时,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毛泽东已在天安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在大陆竟无立足之地、在仓皇出逃前还想拉张伯苓一起走,没想到竟遭到张伯苓一口回绝,蒋介石此时的颓唐心理,可想而知。

小小津南村,因兩位历史名人的先后到来而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巨变,这是一个值得青史留名的地方。

(作者为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南开中学初中1953级,南开大学历史系1959级学生)

责任编辑 周峥嵘

注释:

1. 柳无忌编:《柳亚子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8页。

2.王群生主编:《重庆历史名人典》,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3.刘兆吉:《西南采风录》,商务印书馆1946年初版, 2000年北京、台北商务印书馆再版。

4.梁吉生:《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16页。

5.柳亚子:《八月二十八日,喜闻润之来渝,三十日下午相见于曾家岩畔,赋赠一首》,载《磨剑室诗词集》(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1页。

6.柳亚子:《存殁口号六首》,载《磨剑室诗词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39页。

7.《柳亚子纪念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

8、9.柳无忌:《柳亚子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1页、130页。

10.刘兆吉:《初中作文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44年初版。

11.柳亚子:《赠刘兆吉·六用南字韵》,载《磨剑室诗词集》(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82页。

12、13.刘兆吉:《怀念爱国诗人柳亚子》,载《柳亚子纪念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280~283页。

14、15、16.梁吉生:《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0页、第351页。

17.此细节我在1999年为南开大学校庆80周年撰写的《三代两地南开情》一文中也提到。见《南开学报》1999年第5期,收入《回眸南开》,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猜你喜欢

柳亚子张伯苓南开
题《张苍水集》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自黑也能激励人
张伯苓妙语
我是爱南开的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
柳亚子向毛泽东要过颐和园吗?
汪东波张智勇等人的绘画作品
柳亚子“平生不二色”
张伯苓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