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处方点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价值研究

2020-03-31

黑龙江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治医师使用率处方

赵 枫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 洛阳471000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导致治疗过程中因抗菌药物引起的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高,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滥用抗菌药物可导致细菌抗药性逐渐增强,影响药物疗效,增加患者感染率,最终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2]。故亟需有效合理的手段干预抗菌药物使用。本院自2018年开始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干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处方点评制度干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价值。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用药记录为样本,对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及使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于2018年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具体内容如下:(1)专项小组建立:根据国家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3]中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标准并与我院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改小组,选择院长作为小组组长,由药学部及医务部负责具体日常工作。(2)工作流程:将评定标准及流程详细化,若发现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或护理人员进行信息传递以及商讨对策,留下详细流程记录,并将商讨结果集中整理后反馈给当事人,由整改小组讨论后判断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并进行一定的奖惩。(3)点评依据及标准:处方点评主要依据门诊用药单据及出院患者医嘱,按照《处方管理方法》[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及药物说明书《新编药物学》[6]等作为评价标准。(4)评价模式及组员结构:第一步:由我院4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评价并总结;第二步:由20名临床主治医师于每月中旬前随机抽取前一个月1~7 d门诊处方及20.00%左右出院病历医嘱,并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第三步:20名临床主治医师对其评价后,抽取其中15份左右处方评价交于专项整改小组组长进行复核并进行点评,如若组长发现处方点评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追究当事人责任;第四步:必要时可适当邀请外院专家对存在争议的处方点评进行进一步评价,以此避免处方点评过程中受到情面因素的干扰。(5)惩罚措施细则:若发现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直接予以责任主治医师所用药物价格5倍罚款,并且相对应科室的科长及其他领导均给予共同受罚,并于医院醒目位置张贴处罚通告,且取消受罚责任医师年终考核评优资格,假如同一主治医师存在连续多次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于上述惩罚基础上暂停其处方权,对于多次评价后仍不合理使用的药物,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暂停使用或直接予以清退处理。(6)激励机制建立:依据处方点评结果及实际情况,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医师予以适当经济奖励,并将其与季度、年度绩效考核挂钩,每季度、年度设立优秀个人奖,激励医师合理用药,树立良好标准。

1.3 观察指标

选取2017年7月—12月与2018年1月—6月两个时间段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及使用强度进行对比。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处方数/总处方数)×100%;抗菌药物费用占比=(抗菌药物总费用/总药物费用)×1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总使用量×100)/收治患者人天数(收治患者人天数=出院患者人数×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率

相较2017年7月—12月时间段抗菌药物使用率,2018年1月—6月时间段急诊、门诊、住院部及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明显降低,见表1。

表1 两段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

2.2 抗菌药物费用占比

相较2017年7月—12月时间段抗菌药物费用占比,2018年1月—6月时间段抗菌药物费用占比明显降低,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对比

2.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2017年7 月—12月时间段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94.16 DDD/100人/d,2018年1月—6月时间段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9.42 DDD/100人/d,下降幅度为34.74 DDD/100人/d。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活性的药物,使用得当可有效除去病菌,而如若滥用可造成病菌抗药性增强,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患者发生感染或其他不良事件,故对于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显得至关重要[7]。目前,导致抗菌药物滥用的主要原因为:(1)处方药物不合理。研究表明,存在较大比例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原因为临床主治医师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未完全掌握,且对于患者所患疾病用药知识了解不足,甚至存在一部分是因受利益因素导致[8];(2)处方用药不规范。临床主治医师未依据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给药或用药方式有误,本实验发现,主治医师常将多药联合用于治疗,其导致抗菌药物使用剂量较大,应用不规范;(3)处方用药不当。研究表明,部分主治医师予以感冒及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不仅对于治疗无效果,甚至还会引发抗菌药物导致的多种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9];(4)高价药物。少部分临床主治医师由于受到利益驱使,予以患者使用高价抗菌药物,引起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增加,同时还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为此本院自2018年起实行处方点评制度,记录并对比2017年7月—12月与2018年1月—6月两个时间段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及使用强度,结果显示,通过处方点评制度干预后,急诊、门诊、住院部及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6.21%、28.23%、69.37%、89.27%下降至33.16%、21.01%、56.42%、41.23%;抗菌药物费用占比从19.93%下降至15.1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94.16 DDD/100人/d下降至59.42 DDD/100人/d,表明通过处方点评制度干预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究其原因在于,我院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的处方点评制度通过建立专项小组、细化工作流程、确定评价依据及标准、完善评价模式、设立奖惩机制以及邀请外院专家点评等内容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评价,基于专业化角度确保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其中建立专项小组将工作安排妥善,各司其职,充分发挥每位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细化工作流程将处方点评结果落实到个人,并集中医师、药师及组长的意见得出点评结果是否客观准确,依据参考文献标准进行用药指导,做到有据可循,且邀请外院专家参与点评可避免因人情关系导致的不客观评价,设立适当的奖励制度,可充分调动医师积极性,并将其与责任医师绩效考核关联,进行严格且合理的惩罚,可提高医师对于抗菌药物的认知程度及合理使用方法[10]。

综上所述,处方点评制度用于干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提升医院管理及治疗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主治医师使用率处方
主治医师三维超声在妇科中的应用
不以职称论医术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人间处方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卫生法律认知的比较研究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处方
限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