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肾病维持性血透和腹膜透析患者病情和并发症状况的对比

2020-03-31毕研鹏

黑龙江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血透腹膜组间

毕研鹏

洛阳市中心医院肾病科,河南 洛阳471000

慢性肾病是一类难治性疾病,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其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透析是慢性肾病治疗的一项基本手段,其中尤其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为主[1],而有相关调查显示,因透析造成的感染和血压异常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大大增加了透析风险[2]。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透析方法的慢性肾病患者透析效果和并发症情况,为临床上慢性肾病透析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肾病患者,本次研究患者皮肤完整且意识清醒,无合并感染症状,均为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患者年龄范围43~67岁,平均年龄(52.1±18.3)岁。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组为血透组,对照接受腹膜透析的腹透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经过数据分析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人群资料在年龄、性别比、高血压、低血压人数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人群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透析治疗两年,治疗前收集两组患者血钙(Ca)、血磷(P)、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血清白蛋白(ALB)指标水平,透析治疗两年后再对上述血清指标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透析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患者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时给予降压处理并服用降压药物,同时叮嘱患者注意补充适量液体,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心脏合并症或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并适当增加康复运动。

1.2.2 评估方法:通过责任护士透析前、透析后患者具体情况填写的护理评估单收集基线资料,并且患者进行血透前要注意术后与病房护士重点交接患者术中护理单评估的项目包括年龄、过去史、遗传、凝血功能、输血、血液疾病、体重指数(BMI)、是否有异物植入、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静脉曲张、下肢输液、恶性肿瘤、卧床时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血钙(ca)、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肌酐(Cr)、血磷(P)、血清白蛋白(ALB)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以及不适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低血压、高血压、腹膜炎、心律失常的发生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排尿困难、肾性脑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主要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血清Hb、ALB、TC、Ca和P等水平均较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以及不适发生情况(n=100)例(%)

3 讨论

慢性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慢性肾病甚至可引起肾性脑病损伤脑组织,继而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此外还有皮肤组织耐受力差,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进而造成感染风险升高等不良影响[3]。此外,慢性肾病的透析时间较长,有些可达20年[4],且患者一般病情较严重,预后情况不明确,这类患者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偏执等负性情绪,这些患者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最终使慢性肾病患者成为受到肾内科广泛关注的高危人群[5-7]。慢性肾病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两者殊途同归,但是会有一定的效果差别,如引起不同的并发症[8]。但是不少临床学者认为血透较腹透更为重要,并认为单次透析效率上血液透析要明显好于腹膜透析的效率[9]。另有研究认为,腹膜透析的效果要好于血透,因为腹膜透析不会冲击血管,有助于血压的稳定,不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血透常见并发症[10]。本研究对比了两种透析方法的特点并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且改善后实施的方案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并促进患者术后心理和生理康复的进行。本次研究结果认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在慢性肾病患者透析效果上不具有明显区别。腹膜透析适合年龄较大且具有一定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另外腹膜透析患者可能会由于自身腹腔调节作用从而出现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性血压调节功能,因此患者在发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少于血透患者的发生率。

表3 两组患者主要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主要指标比较()

组别血透组透析前透析两年后腹膜透析组透析前透析两年后t(组内)P(组内)t(组间)P(组间)Hb ALB TC Ca P BUN 81.29±14.25 97.29±14.25 31.29±6.25 38.12±5.12 4.29±14.15 6.31±14.24 1.89±0.18 2.29±0.21 2.49±0.15 1.99±0.22 21.34±7.25 20.29±6.88 81.29±14.25 96.52±14.25 5.011 0.032 0.125 0.201 32.29±6.25 39.12±5.12 4.621 0.039 0.225 0.301 4.42±14.21 6.29±14.24 5.482 0.025 0.025 0.501 1.89±0.28 2.19±0.22 4.211 0.041 0.344 0.193 2.43±0.13 1.89±0.21 6.482 0.015 0.415 0.121 20.34±7.26 20.25±6.81 4.011 0.042 0.155 0.191

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且这些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这提示血液透析虽然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但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损害。而腹透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较高,提示对腹腔的刺激较大,且腹膜炎比较难以纠正。两组患者无论术后疼痛和负性情绪的发生率以及透析后疼痛和负性情绪持续时间方面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另外慢性肾病患者死亡率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对于慢性肾病,两者的治疗效果相近。而组内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两者治疗都有效,而患者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的死亡主要受透析以外的因素影响,主要还是考虑患者疾病本身以及并发症情况。综上所述,腹膜透析不单只是血透的简单补充,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积极采取合理的透析方式,促进其在接受慢性肾病患者群体中的临床应用,有利于改善慢性肾病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血透腹膜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