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

2020-03-30岳晓洁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美国启示高校

【摘 要】 本文梳理了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归纳了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即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等。探讨了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要加强课程思政改革,提高高校教师素质;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关键词】 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在世界任何国家都存在,并非是中国独有。从形式上看,美国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但是实际上美国却是非常重视意识形态灌输的国家,而且其历史悠久。

一、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隐性的方式,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

第一,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理论认为,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美国公民社会的公民”。杜威倡导在学校中引入美国公民社会的生活,并让学生参与这种生活,其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用性、功利性强。杜威认为学生“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进而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基本理念。

第二,以劳伦斯·柯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强調社会环境影响人们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强调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道德发展的整个运动是按顺序前进的,各阶段是不能跨越的。在此基础上,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以及不同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而展开,层次感和连续性强。

第三,以路易斯·拉恩斯为代表的“价值澄清”理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可以为人们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帮助,从而强调要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接受他人的言行,不做任何评价;进行自我思考,从多方面做出选择;激发个人潜能,进行自我指导。

第四,以托马斯·里考纳为代表的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强调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相结合。该理论认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完善的道德人格,学校应在其开设的各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暗示,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道德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

二、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美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亦不例外。美国高校中没有专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也没有专门强调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它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进行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灌输与传递。

美国大学生需要研修的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和专业课两大类。通识课包括美国政治、美国文化、宗教与哲学等等,这些课程涵盖内容广泛,在许多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占15%—20%。美国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几乎所有的通识课程都在向大学生传递着美国的价值观念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当然,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不采用直接的说教方式,而更多地是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表演等方式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这一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宣扬国家政策、价值观等,逐渐将大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美国公民。

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

美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活动和社区建设中来,让学生真正地“在做中学”。一方面,美国高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出,“最值得我们重视的,莫过于美国的智力活动和道德方面的结社。”[1]美国高校的社团组织历史悠久,活动丰富,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美国高校的社团组织能够成为美国传播政治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看不见的课堂”实至名归。

另一方面,美国高校提倡“服务学习”,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服务学习”这一全新的科研教育与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把服务和学习相互结合,在服务中得到学习。[2]美国高校的服务学习有的是单独的课程,有的是规定学生必须为社区提供至少5小时的服务才能选的课程,还有的课程采用服务学习的方式进行。美国高校将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情况作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标准,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学生的批判思维得到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他们对社会的参与感与责任感得到提升。

3、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美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学校、政党、宗教、媒体等等一切社会资源都被利用起来,为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服务。美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纪念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让民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美国官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当今时代,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时刻在对公众进行着价值观念的传递;在美国,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处处为宗教活动提供便利,各个宗教组织也通过各种方式渗透进校园文化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它们的价值理念。

美国的社会资源是其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把利刃,通过宗教组织、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从多种途径、多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一种“雁过无痕”而又极其有效的效果。

三、美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课程思政改革,提高高校教师素质

美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都有机融入到了各门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国家价值观的传播和意识形态的输入,不仅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政治传播的抵触心理,而且使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加强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协调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大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内化于心,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使命。

2、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将自己的所知所识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追随时代的发展脚步,不至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社会实践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环节,是课堂之外的一种教学基地,是帮助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国高校的“服务学习”是社会实践的一种方式,我国的志愿服务、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

当然,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能流于形式,需要政府、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政府作为高校的背后支撑,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工作制度和配套措施,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二要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氛围,建立专门的衔接机构;三要为高校提供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如期进行。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组织者,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过程中;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保证学生实践过程中突发状况的及时处理;同时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大学生作为社会实践的完成者,要自觉提升自己在知识学习、语言表达、组织协调、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各方面的素质能力。

3、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修缮红色建筑物,免费向公众特别是在校学生开放纪念馆、博物馆等,发展壮大红色旅游产业。我国的红色文化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仅有红色歌曲、红色影视作品、红色经典书籍在流传不息,还出现了红色旅游、红色网站、红色网络游戏等新形式。提倡鼓励高校组织大学生集体参观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等地,重拾红色记忆,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要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5]要积极构建校园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型传媒的作用,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道德素质,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687.

[2] 李军伟.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提升的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0)245-247.

[3][4]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5]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構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04)5-6.

【作者简介】

岳晓洁(1995.06—)女,汉族,山东潍坊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美国启示高校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