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2020-03-30程本春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满意率收缩压动脉

程本春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临沧 677000

手术为外科常见的治疗方式, 在手术治疗期间麻醉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患者手术能否顺利完成, 也关系到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1]。 全身麻醉为常见的麻醉方法,但是在麻醉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进而在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快速予以处理, 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2]。 传统全身麻醉中血压监测,多采用无创袖带监测方式,但是很多存在术中低血压的患者,难以通过无创袖带血压监测的方式快速检查出血压变化问题。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为近年来全身麻醉手术中患者常用的血压监测方法。 文章将2018 年1 月—2019 年5 月在该院实施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76 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 在分别实施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后,比较血压监测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院实施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76 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按照个人选择的血压监测方式划入有创组与无创组(n=38)。 入选患者均了解项目研究内容,且通过影像学、临床病理学及实验室检验证实,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无创组男女数量比值为20∶18;年龄范围在20~69岁之间,平均(49.04±12.61)岁。有创组男女数量比值为19∶19;年龄范围在20~69 岁之间,平均(49.12±12.52)岁。排除合并存在重度上肢水肿、精神类疾病患者、急诊手术患者及年龄未满18 周岁的患者,两组间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分组对照研究。

1.2 方法

有创组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丙泊酚及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经口气管置管实施机械通气。 丙泊酚、瑞芬太尼加七氟醚吸入实施麻醉维持。动脉导管REF682245 为患者实施血压监测。

无创组实施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袖带法为患者实施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开放静脉通道后注射乳酸钠林格[3]。 麻醉诱导前,将压力传感器和手镯放在患者桡动脉搏动的位置,固定在桡骨头侧腹面位置,且保持贴近于患者桡骨茎突内侧。 将显示屏准确连接,通过感应器探头自动找到脉搏最强部分, 确定后为患者实施无创血压监测。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由患者或者其亲属进行自主评价,选项包含良好、尚可及不满(满意率=良好率+尚可率)[4]。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平均动脉压

有创组与无创组患者的舒张压、 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数值比较[(x±s),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mmHg]

2.2 满意率

有创组患者的血压监测满意率为78.95%,无创组患者的血压监测满意率为97.37%, 无创组患者的满意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压监测方式满意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rates of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metho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麻醉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 静脉注射或者肌肉注射进入到患者身体中,形成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则称之为全身麻醉[5]。 患者多存在反射抑制、全身感觉消失,神志不清等特征, 而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效果与患者全身麻醉中麻醉药物注射的浓度密切相关, 能够产生麻醉深度调节的作用[6]。 这种抑制具有完全可逆的特征,在药物被代谢或者从患者身体中排出后, 则患者的神志状态和反射感觉将会恢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直接实施动脉内血压监测,其准确度较高,所测试获得的血压和正常值无显著差距,但是这种血压监测方式下,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一定的创伤,增加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有创血压监测的方式下,通过桡动脉穿刺获得, 将动脉导管直接置入到患者动脉中实施血压测量。 患者血栓、局部感染或者出血水肿等不良问题发生率随之增加。 有创血压监测方式比较适用于在休克患者、重症疾病患者,严重周围血管收缩或者存在生命危险的患者血压监测中使用,针对于高危患者,需要实施大手术的患者,有创血压监测方式比较适用。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方式,具有持续性、无创性的特点[7]。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方式, 能够对患者血压实施实时监测,患者血压监测期间的舒适度更高,且能够避免诸多监测步骤的实施,减少患者的医疗花费,也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无创连续动脉血压监测系统的实施,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感受,特别适用于诸多病情的患者。 针对于存在动脉穿刺禁忌证、穿刺困难的患者,无创连续动脉血压监测方式使用的价值更加突出。

无创血压监测方式的使用原理为震荡法, 即为采用袖带监测的方式,在袖带充气达到一定压力值的情况下,全面阻止动脉血流[8]。 在压力逐步减少的情况下,动脉血流将呈现出全面封闭—慢慢开放—全面开放的状态。 动脉血管壁搏动会在袖带中形成震荡波, 而形成的第1 个显著信号则能够反映患者收缩压变化的情况。 震动波幅达到峰值的情况下,则能够观察到患者平均动脉压状态,在袖带内压力骤然下降的情况下, 能够展现患者舒张压的变化情况。

无创持续血压监测方式不适合于在下述情况下使用:①严重高血压患者。 在患者收缩压水平高于250 mmHg的情况下,则难以全面阻断血流。 袖带可能会连续充气,难以测量出患者的实际血压水平。②严重低血压患者。针对于收缩压低于50~60 mmHg 的患者,自动测量血压需要一定的时间(2 min),血压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难以持续展现患者血压水平变化的情况, 还可能会发生反复充气的情况。③血压骤然上升或者骤然下降的患者。针对于血压骤然上升或者骤然下降的患者, 无创血压监测方式的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比如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手术等。 在实施无创持续血压监测的方式下,难以发挥血压监测的作用,对其全身麻醉的实施及手术治疗效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④心脏手术、危重症患者。 有创血压监测主要是通过桡动脉穿刺的方式实施,外接压力传感器,通过流体压力传递, 使血管中压力在流体传到压力传感器的影响下传输数据,了解患者血管中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实时了解患者血压水平,计算获得实时动态血压。 针对于危重症患者,心脏手术的患者而言,不适合于使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方法,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快速实施手术治疗,建议使用有创血压监测的方法。

该次数据比较结果显示, 有创组与无创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数值比较无显著差距,但是有创组患者的血压监测满意率为78.95%, 无创组患者的血压监测满意率为97.37%,无创组患者的满意率相对较高,证实了无创血压监测方式的使用价值。 有创血压监测方式与无创血压监测方式下, 所测得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通常情况下相较于有创血压监测方式,无创动脉动脉血压监测方式下测得血压会低2~8 mmHg,危重症患者可能会低10~30 mmHg。 但是无创连续动脉血压监测方式的适用范围更广。 该研究结果与目前医学界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 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为有创组的血压监测满意率为80%, 无创组患者的血压监测满意率为98%,有创组与无创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数值比较无显著差距。 由此可见,该次研究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 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效果差异较小, 但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可提升患者的满意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避免对患者产生其他伤害, 且能够持续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记录与观察,以便于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建议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满意率收缩压动脉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