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强骨胶囊联合温针灸治疗的价值

2020-03-30侯广涛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侯广涛

青州市立医院,山东潍坊 2625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微结构破坏或骨量减少,造成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且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尤其是针对老年女性患者, 绝经后由于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迅速降低,导致骨质疏松情况的加重,因此极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3-4]。 有研究证实临床采用中药联合温阳通络针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能够通过内外同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5]。 该研究通过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就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强骨胶囊联合温针灸治疗的价值作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的60 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来自该院,将所有患者按照综合序贯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 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6 例和14 例;年龄最小60 岁, 最大78 岁, 中位年龄范围为 (68.34±2.36)岁;病程时间最短2 年,最长10 年,平均病程时间为(6.13±1.24)年;体质指数最小20.88 kg/m2,最大27.57 kg/m2,平均(24.26±1.97)kg/m2。 研究组30 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5 例和15 例; 年龄最小60 岁, 最大79 岁,中位年龄范围为(69.21±2.26)岁;病程时间最短2年,最长10 年,平均病程时间为(6.04±1.23)年;体质指数最小20.87 kg/m2,最大27.54 kg/m2,平均(24.31±1.95)kg/m2。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且上述资料中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后续研究的价值。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②近1个月未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 ③所有患者均经骨密度仪器检测,符合WHO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血管、肌腱、神经损伤;②陈旧性骨折患者;③口服中药过敏者,患严重内科疾病;④严重不良反应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口服骨化三醇 (国药准字J2010056,规格0.25 μg×10 粒)治疗,0.25 μg/次,1 次/d;口服钙尔奇D 片(国药准字H20110006, 规格600 mg×30片),600 mg/次,1 次/d。

研究组给予强骨胶囊联合温针灸疗法: ①给予患者强骨胶囊(国药准字:Z20030007,规格:0.25 g)治疗,3 粒/d,每日三餐后服用。 ②温针灸疗法: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络上的背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位。 并在操作前告知患者操作时可能会有轻微疼痛和热感,嘱患者操作中不要乱动,以免出现弯针、 断针或艾绒掉落灼伤皮肤等不良意外事件发生。 操作中嘱患者取俯卧位, 标记好施针穴位,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针刺局部皮肤后,用32 号21.5 寸的毫针,根据《经络腧穴学》中的方法进行操作,进针约0.8~1 寸,待患者有得气感后在针梗处垫一方形纸片,将艾绒置于针柄尾端,点燃艾绒。 在第1 柱艾绒燃烧完后,用镊子除尽艾灰换第2 柱艾绒继续行温针灸治疗。 每个穴位施灸3 柱艾绒后拔出毫针, 每日温针灸1 次,7 d 为1 个疗程,每隔2 d 1 次,共治疗5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美国产Dove3000 型双能X 线骨密度仪(DEXA)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区以及大粗隆(Torch)处的骨密度变化情况。 ②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为:患者疼痛基本消失,骨密度增加为显效;患者疼痛明显减轻,骨密度明显改善为有效;疼痛及骨密度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28 例×100.00%即为总有效率。 ③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采用健康条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共36个条目,包括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活力(VT)、情感职能(RE)、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以及总评分8 个维度;每个维度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情况越好。 采用双盲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所有患者的疼痛情况,分为0~10 分,其中0 分提示无痛,10 分为剧烈疼痛;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方法

将60 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数据均纳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密度变化情况

治疗前, 两组患者在Neck、Wards 三角区以及Torch处的骨密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Neck、Wards 三角区以及Torch 处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大于治疗前 (P<0.05), 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Neck、Wards 三角区以及Torch 处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 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66%, 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P<0.05)。 见表2。

2.3 VAS 评分和SF-36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和SF-36 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 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论

祖国中医学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痿”、“痹症”范畴,其病因病机多是由于肾阳衰败,肾精亏虚所致[6]。《素问·痿论》中曰“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此外《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记载:“肾者,其育在骨”。 因此传统医学认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关键在于温补肾阳,补肾填精[7]。 中药和针灸是传统医学的治疗特色, 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有其独特的优势[8]。

强骨胶囊是一种具有温补肾阳,壮骨镇痛的中成药,在临床常被应用于肾阳不足, 气血亏虚所致的中老年骨痿患者[9]。 该药的主要成为骨碎补总黄酮,性温味苦,肝经归肾,有镇痛、补肾、壮骨的功效[10]。而现代药理学证实,该药物成分能够有效调节老年患者的体内的激素紊乱状态,维持骨小梁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11]。此外强骨胶囊还可有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和骨骼抵抗外力的能力,从而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12]。

祖国中医学认为温和灸具有行气活血、 温补肾阳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是一种绿色物理疗法[13]。 该研究中根据经络辨证通过选取患者的背俞、脾俞、胃俞、肾俞足太阳膀胱经穴, 通过借助温和灸的温热作用, 能够温经通络, 温化机体之阳,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14]。该组研究显示,与对照相对比,研究组的骨密度水平明显增加,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6%, 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效率76.66%(P<0.05),这与叶春[15]的研究报道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1.7%)(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0.78±0.06)g/cm3高于对照组(0.72±0.03)g/cm3(P<0.05),治疗后VAS 评分(1.43±0.45)分低于对照组(2.39±0.63)分(P<0.05)的结果相一致,说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强骨胶囊联合温针灸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有助于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减轻其疼痛程度,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强骨胶囊联合温针灸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骨密度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和SF-36 评分比较[(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nd SF-36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x±s),point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比较[(x±s),g/cm2]Table 1 Comparis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g/cm2]

猜你喜欢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