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探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情况的影响

2020-03-24杨建芳

智慧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四肢肢体骨折

杨建芳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0 引言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疾病,致病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因素,比如车祸、高空坠落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会让患者感到疼痛难忍,同时剧烈的疼痛会让患者产生烦躁、焦虑不安、恐惧等负面心理,同时也会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限制,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1]。目前治疗四肢骨折的主要方法是钢板固定术等手术治疗,而由于骨折及手术的双重刺激,患者术后往往会存在肢体肿胀的情况[2]。相关研究指出[3],术后对患者开展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往往能够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其更好的预后恢复。鉴于此,本科为明确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实际应用效果,特进行了此次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 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3 月至2019 年5 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所有患者皆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相关意见书,并且本次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支持。其中参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6:14;年龄介于24-69 岁,平均(53.12±9.18)岁;11 例上肢骨折,19 例下肢骨折。观察组男女性的比例为17:13;年龄介于25-68 岁,平均(54.07±8.21)岁;12 例上肢骨折,18 例下肢骨折。上述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结果缺乏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主要是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并予以相应辅助药物治疗。

1.2.2 观察组

该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测,结合其文化程度、性格、爱好以及年龄等综合情况加以初步评定,予其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详述四肢创伤骨折术与肢体肿胀的联系,详述出现肢体肿胀的原因,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及后续治疗依从性[4]。②心理护理。因为人与人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产生的不良情绪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时护理人员就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方法。根据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可以采用音乐放松的方式,选用一些欢快和激昂的音乐,对于焦虑的患者应该选取舒缓、安静的音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该引导患者进行冥想和深呼吸,通过深呼吸来放松患者的心情,从而达到放松患者心理的目的,并树立治疗信心。③疼痛护理。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就是会出现显著的疼痛,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通过、持续冰敷、红外线照射、中频静电治疗、按摩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疼痛严重的患者在必要时要给予相应的药物镇痛[5]。④功能锻炼。患者的肢体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术后会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早期功能锻炼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受伤位置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计划,训练量逐渐增加[6]。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肿胀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①肿胀评分。0 分表示无肿胀,7 分及以上表示重度肿胀,分数越高表示肿胀越严重。②疼痛评分。通过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0分表示无痛,7 分及以上表示重度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③护理满意度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通过本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综合评估,此调查表共设置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项内容,总评分设定为100 分。其中≥90 分则视为十分满意;≥60 分且<90 分则视为一般满意;<60 分则视为不满意,(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总体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1.0 软件统计处理研究数据,肿胀评分、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加以表示,并开展t检验;以%表示护理满意度,并实施卡方检验,待统计值P值小于0.05 时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肿胀评分、疼痛评分

两组治疗前的肿胀评分、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述两项指标皆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肿胀评分、疼痛评分对比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一种疼痛级别较高的疾病,剧烈的疼痛会让患者产生烦躁、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心理,同时术后通常会存在严重程度不一的肢体肿胀现象,对患者静脉回流以及动脉供血均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对骨折的快速愈合也会产生阻碍[7]。所以对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对于病情的恢复是非常关键的。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护理制度越来越完善,其中综合护理就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8]。综合护理中的健康宣教能够进一步加深患者对肢体肿胀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其自护能力;心理护理则能够有效扭转患者消极情绪,促使其建立治疗信心,使其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术后恢复治疗中,优化护理效果;疼痛护理则能够对其疼痛、肿胀状况加以有效缓解,促进其更好的预后恢复;而红外线照射对患者骨折部位血供具有改善作用,中频静电治疗则促使手术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肢体功能锻炼可促使患肢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肿胀评分、疼痛评分的比较上,两组护理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肿胀评分、疼痛评分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在护理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更为有效的缓解其肢体肿胀情况,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患者对护理服务也会做出更加积极的评价。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护理中,可取得令人颇为满意的护理成效,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四肢肢体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肢体语言
跟踪导练(四)
肢体写作漫谈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