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2020-03-23徐翠敏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徐翠敏

【摘  要】  以“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指导思想,开展关于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探讨,主要是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入手,其一对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启发,其二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教学启发,其三,对学生进行生活应用意识的教学指导,再者,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如此可以促使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效率,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向着自主、健康、多元的方向稳步发展。本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简要概括数学课堂具体的教学实施对策,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  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16年9月,我国核心素养课题研究小组于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宣布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终极目标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由此核心素养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而所谓的“核心素养”,其教学指导的重要内容就包括了学生的关键能力、观念、品格,以及具有普适性与迁移性的综合素质。因此,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观,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展开了以下几点简要论述,希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兴趣,改变更多教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单一看法,尽快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概念解读,夯实学习基础

理解和分析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非常重视对人的关键、必备能力的培养,而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就是我们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的内容。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不少教师盲目追求教学的进度,还未等到学生理解清楚数学的概念、理论和定理,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展开数学计算题、判断题和应用题的教学训练,须知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只能成为后期教学中的最大阻碍。

究其原因,一方面低年级学生本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就薄弱,他们无法抽象概括出思维的模型,因此也就无法理解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此时如果教师再去盲目追求教学的进度,就只能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越来越模糊。所以,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我们要尝试变化数学概念的解释方法,比如,在给学生解释“长度单位”的概念时,首先我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一些俗语、古语,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里的“一尺”和“一丈”是什么意思呢?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可以将这一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相互合作探讨,可以去向父母请教,也可以自己去寻找网络资料。由此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人对于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定义手段,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借此机会教师再去导入“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等单位,对学生实施各个单位间的换算进率教学就更加切合时宜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夯实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

二、指导思维方法,发展学习个性

展示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学习个性的发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另外核心素养教育观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实现真正自主发展,而不再是教师“搀扶下”的数学学习,这才是“授人以渔”的教育智慧。

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如何帮学生快速认识“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呢?如何让学生具备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能力呢?如何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展示学生的个性化品质和素养呢?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概念和图片解说之后,设计了一些趣味性的自主探究问题。其一,当前时间是中午12:35,再过2小时30分钟,小明的父母就要回家了,那么请问小明父母回家时是什么时刻?其二,6小时30分钟等于多少秒?其三,假设小亮每天睡眠时间是8小時,他每天睡觉的时间是晚上8:35,但是这一次睡眠中他失眠了两个小时,请问他实际睡了多长时间?由此给定学生思考的问题,但不限学生解题的方式,给予学生解题上的开放性。在这一过程中笔者看到有的学生很着急地开始了笔算,有的学生则开始画图来帮助分析,还有的学生则是主动动手制作钟表,然后通过拨动表盘的指针来达到求解的目的。可以看出,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这些不同的想法催生了创新的解题思维,也集中彰显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魅力。

三、培养应用意识,侧重问题解决

新的数学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有意义的数学。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非常重视对学生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指导,他认为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开始就已经存在的。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我们也可以知晓,既然我们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这样的人将来必将会为社会造福,为人类的生活实际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我们要从小对学生实施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教学启发,让低年级孩子可以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增强学习好数学的信心,推动课程改革的教育进度。比如,在教学指导二年级数学“克与千克”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情境作为教学启发的方法。教师来扮演超市的导购员,学生来扮演顾客,由教师来给学生演示导购员如何称重,然后告诉低年级学生如何去正确读出电子秤的重量单位读数,如何在克、千克以及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斤”之间进行换算。学生掌握了物体的称量方法和质量单位换算方法,就可以根据单价计算出自己应当付出的金额。如此,再去超市购物时,低年级的孩子们就可以在父母面前“牛刀小试”,继而赢得父母的认可,提升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活力。

四、渗透道德教育,落实教书育人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自然也不能缺少德育的融合与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所培养出的人才是切实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比如,通过一些粗浅的减法计算道理,我们计算出学生从进入到寄宿学校之后到其父母满80岁时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懂得时间易逝,父母无法长久陪伴在孩子身边的道理,就此激发儿童回报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又如,通过我国古今历史上的一些数学家对数学科研事业做出的伟大探索和贡献,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荣誉感,促使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进驻学生的内心世界;再如,教师还可以从对学生日常一个细微的行为严格要求入手,勉励学生对待科研事业要严肃、认真,勤勉自强,精诚团结,促使新时代的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综合教育观,以培养“全面人”为己任,有效地渗透数学素养思想,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促使低年级小学生在获得数学学习的基本经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推理能力,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的多样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

[2]强春芳.试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2).

[3]苏长森.基于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34).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