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

2020-03-23陈晓璐

现代交际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

陈晓璐

摘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为引子,以派发网络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采集到有效问卷249份。研究问卷后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有了深刻认识,并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婚恋观有了显著的变化,在“是否必须结婚”“是否应该有彩礼”“最适合结婚的年龄区间段”“夫妻双方是否应该经济独立”“大学生择偶标准”“大学生对‘男主外,女主内的认同度”等问题上的看法均富有时代感。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 问卷调查 适婚年龄 择偶标准 婚姻态度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4-0162-02

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和婚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价值判断和行为观念的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那种婚姻价值评判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2][3]2005年,教育部出台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在校生结婚的限制,从而引发了大学生对婚姻、恋爱问题的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为引子,对大学生婚恋观作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并提供建设性的信息,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婚恋观。

一、调查概述

此次调查以2015级至2018级在校本科生为对象,围绕大学生婚恋观展开,以派发网络调查问卷为主要调查形式,辅以现场走访、询问,旨在调查新时代青年学生对于“婚恋”问题的看法,比较其与过去同年龄组的看法的不同之处。在为期5天的调查过程中,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49份,其中男性为111人,占比为44.58%;女性为138人,占比为55.42%。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有“是否必须结婚”“是否应该有彩礼”“最适合结婚的年龄区间段”“夫妻双方是否应该经济独立”“大学生择偶标准”“大学生对‘男主外,女主内的认同度”等方面。涉及的问题较广,因此,本次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

二、问卷调查数据来源

本次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49份,其中男女比例接近1:1。从数据来源地看,来自福建的问卷数量最多,占55.42%;上海次之,为18.88%,大江南北均有稍微涉及;从调查对象的组成来看,大一学生人数最多,大四学生人数最少,这两个年级被调查人数占本次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从受访者目前的恋爱状况来看,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为单身;因此,本次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婚姻态度

当代大学生中,男生和女生对“是否必须结婚”与“是否支持夫妻双方‘男主外,女主内”的看法存在差异,其中,超过半数的男生(61.26%)认为“必须结婚”,而超过半数的女生(66.67%)则认为“结婚不是必须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女生支持“男主外,女主内”的比例(15.22%)明显低于男生(31.53%)。

参考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可以推知,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以至于拥有“独子”的家庭更倾向于给孩子灌输“结婚”和“传宗接代”的观念,由此使得近七成男性认为结婚是一生中必须经过的一关。相反,有一个女儿的家庭大多会采用“富养”的方式,造成部分女性从小生活优越,一旦步入社会,发现现实生活并不是她们所想的那样美好时,就会产生对社交的恐惧和对父母的依赖,由此导致她们更不愿意接触他人。这样一来,如果没有找到心目中完美无缺的“白马王子”,她们便愿意维持单身的状态。

现今社会上关于提升女性地位的讨论愈发热烈,更多的女权主义者,乃至于普通女性都认同“男女平等”当代女性,“男主外,女主内”的大男子主义为当代女性所摒弃。女大学生们认为,她们将来在家庭中的位置并非只是“相夫教子”“洗衣做饭”。她们知识储备渐趋丰富,当然应像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取得属于她们的一席之地,因此,女性支持“男主外,女主内”的远低于男性。

2.大学生对最适结婚年龄的看法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于理想结婚年龄的认知存在差异,大四学生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的差异为最显著。大四学生认同的适婚年龄集中在25岁至35岁(100%),其中认为最适结婚年龄在25岁至29岁的占比为89.66%。此外,虽然四个年级认同的适婚年龄呈趋势一致的“倒钟形”分布,认同的适婚年龄也都是集中在25—29岁,占比分别为73.39%、72.22% 、70.18%和89.66%;但大一学生对较早结婚(20岁—24岁)存在幻想的同学的占比(8.26%)大于另外三个年级(0—5.26%)。

大四学生正处于20岁至24岁这一年龄段,短期之内结婚的可能性不大,故认为20岁至24岁结婚可能性小、不合时宜,并且大四学生最不赞成“过早结婚”,同时也是“最期望未来短期内能够结婚”的一个群体。与此同时,大四学生对于适婚年龄的认知的集中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且他们认为的“最适合结婚的年龄”均集中在毕业后10年之内;由此可见,他们给由步入社会到走向稳定这一过程留有时间余地,他们既有现实压力感,又对稳定婚姻生活充满期望之情。

大一至大三這三个年级对于“最适合结婚的年龄区间”这一问题的看法相仿,有接近75%的学生把赞成票投给了25岁至29岁,迟于这个区间的和早于这个区间的赞成率依次递减。略有不同的是,刚刚迈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中,认同“在20岁至24岁之间结婚最合适”的比例略高于大二学生和大三学生,我们可以将之认为是他们年龄小,即仍在20岁至24岁这个区间之下,故对这个时间段结婚抱有期待。

3.彩礼对婚姻的影响

女性对“彩礼”的认同度高于男性,但当代大学生对于“彩礼”的认同度呈淡化趋势,有73.19%的女性认为“结婚应该要有彩礼”,这一比例高于男性的45.05%。综合来看男女性,“支持彩礼”与“不支持彩礼”的比例约为六四开。

受封建习俗观念的影响,我国很早就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而这种聘金、聘礼,就是我们所说的“彩礼”。尽管该习俗遭到社会主流媒体及舆论的唾弃,但“彩礼”一词在民间仍在用,在一些偏远的落后地区,依然可见诸如“包办、买卖婚姻”以及“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礼”的行为。

由于“彩礼”一词是指,男方是给予方,女方是接受方,故男方对此陋习的摒弃程度要高于女方。此外,“大男子主义”“男主外,女主内”及“家庭主妇”等言论的甚嚣尘上,女方在婚姻中往往处于弱势,这就使她们更希望凭“彩礼”数量、金额的多少,证明她们的价值及在家中的地位,一旦作为“家庭主妇”与其夫家产生矛盾时,可以以此来维持生活,渡过难关。

除此之外,不容忽视的是,本次调查中“反对彩礼”的人数占比已接近四成,相较于顽固的封建迷信,该数据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人们以信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站在“反对彩礼”这一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同“婚姻是建立在爱情上而不是金钱上的”。

四、调查结论

本次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向我们详实地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散播出的良好讯号均值得我们重视。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发展,青年一代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当代大学生对封建陋习的渐趋摒弃、延迟适婚年龄,提高女性地位,以及对婚姻中夫妻双方经济独立等的高度认同。

参考文献:

[1]蔡敏.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测评与分析[J].教育科学,2013,29(2):61-67.

[2]杨艳玲.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廖轶,李婧,李纪滨.南京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7(2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
学生对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调查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