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SE教育理念在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的实施依据及综合应用

2020-03-18岳帅王亚彬李震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综合应用

岳帅 王亚彬 李震

摘   要: 由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英文缩写构成的STSE教育理念,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意在强化教育工作同四者的联系,核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导和实施高等学校教育的新理念,也是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提升”,STSE教育理念契合了高等教育的本质,与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的融合将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提供有益支撑。

关键词: STSE教育   交叉学科教育   综合应用

知识经济时代,引起了国家、行业、人才等多层次、宽领域的竞争性变革,教育、知识、科技及人才构成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推进教育的全方位现代化,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习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交叉学科由学科交叉而形成,是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融和联合,形成一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在推动科技变革和创新发展方面拥有较大的潜力,当前交叉学科的发展成为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意见明确指出交叉学科发展对于“双一流”建设和高校整体成长的重要性。高等学校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STSE教育理念贯彻于交叉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将会大有裨益。

STSE教育理念是深化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方面对应在各学科知识的理解,强调辩证思维和学以致用,关注学科知识的效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源自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等教育人才[1](70-71)。培育学生对复杂问题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决策付诸实践,形成与时俱进的观念,树立创新、协调意识,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人才支持。交叉学科的学科性质、形成机制和STSE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将STSE教育理念融于交叉学科教育中,促使学生形成基础更加坚实的对待科技正确态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与意识,为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筑牢基础。

一、STSE教育理念在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是STSE教育理念的根基。

建构主义理论可追溯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然而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是对认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出学习者有意识地参与公共实体情景的建构,学习容易发生[2](22-27)。人通过建构自我知识进行学习,同化和顺应机制,成为学习者建立与已有知识联结的路径和桥梁。学习者建构知识的适应过程也是知识内化和识别过程,包含智力、情感和态度。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学双方不可偏废。然而,当前部分教育者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知识成为教育的全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考试考核知识,环环相扣,知识代表了教育。创新人才的培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须树立教育必须超越知识的理念,高等学校交叉学科教育增加学生学习知识时间,一方面增加知识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因知识传授和学生知识建构偏差,减少好奇心和削弱创造力。建构主义以分布式、开放的视角审视教学,师生建立互动,课堂焕发生机,STSE教育理念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培育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持续发展意识的人才,辨别短期、长期功利主义思想,追寻内在价值,追求真理,真实创新,创造幸福。

(二)学生主体成长性是STSE教育理念的鲜明特色。

教育,教化育人,春风化雨,自教育出现以来,开展的人类文化活动特殊性,使之承担着培养人、发展人、“育人”的崇高使命。STSE教育理念蕴含着人本主义思想,以学生主体成长为导向,关注学生自主性、发展性、创造性。重视人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的影响,创造更加宽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时空条件。STSE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提出挑战,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创造力。促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成长自我,引导学生向上的价值追求,关心社会,与国家、民族共同发展。

(三)探究性学习是STSE教育理念的主要方法。

习近平同志在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指出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制度障碍,为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问题指明方向。也为STSE教育理念真正走进高校,走入课堂,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探究性学习是STSE教育理念的主要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情趣、掌握方法、优化思维、重构逻辑,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观的变革,更是对学习、育人的综合性、颠覆性变革[3](69)。

将STSE教育理念应用于高等学校交叉学科教育,既体现教育的人文温情,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既没有全盘否定已经运行多年的教育评价制度,又对其进行了扬弃和创新,赋予其更新、更丰富的内涵。为导向性的调整提供了有益参考,为科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和评价文化的革新打造了新路径。

二、STSE教育在高校交叉学科开展的实践依据

(一)传统教育的短板。

社会发展与日俱进,科技、信息、数据产业迅速崛起,不断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带来了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发展理念、价值观念等复杂的矛盾问题。传统教育教学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适应性越来越差。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STSE教育的核心思想相距甚远,传统教育缺少对市场化、信息化、互联化、一体化社会发展的關注,培养的学生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为应试而学习,为技巧而钻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对生存的生态环境,对身边的社会动态,失去了好奇心和兴趣。虽然关注切身利益,但由于视野偏差,对于自身学习和发展一知半解。忽略自身与他人、社会的联系,缺失了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持续发展意识。

在教学改革的推进下,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试图改变灌输式教学,重视开展一些教学活动,但由于经验不足、研究不深入、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在开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活动形式单一,注重讨论和演示类活动;活动素材选取不恰当,学生反馈不佳;活动仍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性不强;在公开课使用频率高,日常教学非常态化等。教学评估、考核侧重成绩和及格率,教学目标以提高分数和完成试卷为核心。交叉学科课程设置独立性较强,多学科融合停留在面上,唯有深度扩展,学科教学特点与单一学科相似度较高。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确立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標及以效能为核心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是教师要正视的问题。

(二)STSE教育开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基于对传统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分析和反思,将STSE教育理念融入高等学校交叉学科,以其倡导的人文与科学交互交融思想,注重多学科融合,关注因素间的联系。教师在STSE思想的引导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育重心从学科知识向核心素养转变,更加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组织有创新性、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思考、探索,以全面、深入培养学生STSE观念和素养。引导学生辩证反思,在开放性学习过程中,从课程领域融入社会学、科学、技术和环境视角,重建自由高等教育理念,回归高等教育本质。

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破传统学科间壁垒,加强学科协同交叉,构建共生学科体系成为高校新学科的生长点,多学科知识是建设性想法的基础,也是辩证思维能力形成的前提。STSE的运行机制和交叉学科的形成机制交相呼应,产生共鸣,有助于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架构,并在教师的实践催化下迸发创新力量,引领学生追求人文与自然、自我和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和科技进步不仅催生了发展机遇,还提出了竞争性的人才需求和教育变革要求。由此,STSE思想是在社会换挡提速发展中应运而生的,也是高等学校交叉学科面向未来、面向创新的必然选择。

三、STSE教育理念在高校交叉学科教育的综合应用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创新引领。

国家在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顶层设计中,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和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擘画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显现生机活力的蓝图,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扩大教育开放,促进创新驱动战略贯彻和执行效能提高。将STSE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在全社会广泛凝聚共识,形成社会合力,充实和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院所国家重点教育项目研究与示范作用,推动成果有效转换与动态反馈。知识与周边的联动产生的创新力量是宏大的,在教学中把握知识创新机制,促进学生掌握技术方法的同时,感受知识魅力,享受教育滋养,提高主体性和自主性。

(二)增强课程目标、内容与STSE理念的融合。

课程目标是指导教材编制、教学实施的关键原则,也是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思想的集中体现。课程目标是“到哪里”,课程内容是“怎么去”,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建议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差异化设置,分级分区,精准匹配,让课程内容更接地气,让课程目标有迹可循,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追求二者的平衡和适度,将STSE教育理念融入点滴知识中。在教学设计上,强调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紧密衔接;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探究性教学方法,选题和内容面向学生,灵活运用云资源和平台,线上资源、实验进课堂,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体验感。充分挖掘和运用地域特色资源,在社会中实际的调查、观测、考察和感受,尽量为学生提供理论走进实践的机会,加强文化和技术的联动,持续而有节奏地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三)以人文精神制定STSE学习评价体系。

STSE教育理念在高等学校交叉学科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所思所学对促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社会发展、生态和谐和提高人类生活幸福感等方面的内在价值[4](47-49)。树立生命价值观,主动担当责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理性思维融入社会。教师可以制定与STSE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相呼应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科学精准、内涵丰富。增强师生教、学反馈的时效性,确保课程目标和教育任务的落实。情感是教师一种特殊的育人力量,教师身负重大责任、光荣使命,更要以对STSE教育理念的践行,启迪心灵,感染学生,形成情感推动力,实现技能、情感、知识的统一。

四、结语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蔡元培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高等教育承担培养国家建设发展所需中坚力量的重要任务,STSE教育理念在高校交叉学科的实施,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系统意识、发展意识、全球意识、多元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等教育的本质至真至善,不仅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知识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善作善成,善待生命,追寻生命价值和获得生命幸福。STSE教育理念促进学科融合,为大学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完整、自由的人搭建坚实平台。

参考文献:

[1]刘媛,陈强.STSE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0).

[2]秦晓华,曹广忠.未来课程建设的校本化实践——以徐州高级中学“STSE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25).

[3]何托亮.STSE教育相关研究综述[J].甘肃教育,2019(04).

[4]张依裕.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贵州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07).

猜你喜欢

综合应用
拓展渠道,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