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对比

2020-03-18李白雪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青年对比理想信念

李白雪

摘   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理性信念教育不断更新,虽然教育内容、载体、途径都有所不同,指导思想在与时俱进,但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贯彻在党的工作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青年理想信念的树立与引导的相关论述,构成了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想信念教育在不同时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入手,通过对比,突出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理想信念   青年   对比

理想既不同于幻想,又不同于空想和妄想。理想是对某件追求的、渴望的事情或事物的一种合理的想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可能实现的、对自己未来更长远发展的理智向往。信念是人类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基本要素。信念不是我们想象力的虚构,与我们的情感密不可分,是强烈认同的反映。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理想和信念关系密切,辩证统一。追求一个理想,就是对理想是正确的且可以实现的相信,而信念,就是义无反顾的相信。理想于信念而言,宛如指路明灯,使信念更坚定、明确。信念于理想,是稳固的基础,使实现理想路上的每一步都更加踏实沉稳。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作为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发现与遵守的集中体现。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出异同之处。

一、不同点

(一)时代背景下的內容差异

1.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内与国际上盘根错节的复杂状况,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落脚于消除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错误思想,指导人们建立以集体为主,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丰富的个人理想,敦促人们树立积极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1](37-42)。高校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旨在培养并加深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要加快推进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将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纳入教学范围,理想信念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稳固地发展。但“文化大革命”期间,理想信念教育陷入了极“左”思潮。

2.改革开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1985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并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将理想摆在首要位置。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我党战胜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

江泽民同志从不一样的角度出发,在多个场合阐述了关于青年理想教育的观点,并强调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其置于战略高度。他殷切希望青年要努力成为“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这是历史的经验[2](185-186)。

十六大召开后,理想信念教育迈上了新的台阶,提出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青年胸怀宽广,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200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3](214),在高校课程中,融入并加强巩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堂内容中。

3.十八大至今

站在改革开放新起点上,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党和国家更加关注和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思政课程的理论支撑和学科支撑,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编写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版的最新教材,充实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学生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15)要求青年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中国梦”为引领,保持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自觉保持高水平的道德修养,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担当。

(二)教育途径不同

1.实践活动的形式更迭

理想信念不是先天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应该被运用于实践中,加以检验。

新中国成立之后,理想信念教育被提上了日程,主要方式是以校外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到宣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动中,同时以实践的方式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之后,“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数字化的经典口号,概括了对一个中国公民在道德情操多方面的要求。共青团开展系列活动,循循善诱,使青年逐步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在理论上,把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实教育结合、将道德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在实践中,解决青年的问题疑惑,服务人民,激励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各高校响应中央政策,逐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参观访问。在校内开展一系列向先进榜样学习的活动,树立雷锋、张海迪等模范,高校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大批社团及校园艺术节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勤工俭学、各级党团组织的活动都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2.开设学生思政工作部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校逐渐开始成立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属机构,大部分都命名为学生工作部等,通过这项措施,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和教师等多个方面团结起来,在学校,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高效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坚持以青年为中心,从青年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与管理等方面入手,更深层次地了解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培养并树立其正确看待世界、对待价值、解决问题的方式。

3.网络媒体的融入与传统授课相结合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人们普遍更关注简练和核心的消息,短视频和微信公众号将时事政治以最精炼的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呈现,极其吸引广大青年的注意力。主流媒体的公众号对积极正能量文章的转载,以及各视频播放器对党和国家的会议转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年的思政教育。

如今,追星是一种潮流趋势,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往往都有着各自喜欢的娱乐明星。在微博平台上,明星也在发挥榜样作用,无论是有关社会重大事件的观点,还是节日祝福语,都会以自己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散发正能量,在潜意识里引导粉丝团结友爱,积极健康。微博、公众号、抖音等“微载体”的迅猛发展[5](77-80+99),使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更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

(三)教育载体的不同

1.思政课承担课堂教育责任

思政课程在之前,作为单独的教育载体,独自承担着培育学生理想信念的责任。自“05”方案颁布并实施以来,本科思政课设置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6](220-221)。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或场所,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作为课程的核心基础,以课堂为教育的主阵地,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党和国家更进一步明确了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7]。

2.多门专业课展开协同培育

相对于以往的思政教育,2014年之后的“课程思政”政策,发挥了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专业课为辅助载体的作用,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育教学中,其他科目的教师要认同思政课的价值理念和重要地位,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思政基础、延伸思政的影响范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与沟通,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互呼应,携手前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全员参与,是多方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青年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满意,那么并不是思政工作者的全部责任。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共同点

(一)坚持强调其重要性

理想信念教育始终贯穿党的工作路线,我党一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虽然随着时代的改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式和途径日新月异,但始终遵循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一觀点,理想信念既是集体的共同理想,又是个体的不懈追求。从根本上,我们就不会放松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8](5),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承与发扬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基石。

(二)坚持倡导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灾情、险情面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青年党员表现尤为突出,发挥了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愿并率先走在抗击疫情、抢险救灾的一线,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群体中的党员和先进积极分子,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在实干过程中,更深地理解社会主义,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高党性修养,以自身的作为,潜移默化地帮助身边的人,培养为社会主义献身的坚定信念。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抗疫斗争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90后”“00后”榜样,他们在非典时期还是被保护的孩子,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应牢牢围绕弘扬核心价值观这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展开,深入融入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不仅要让青年深刻学习课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让他们不怕苦、不畏难,更深入地参与投入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青年正处于树立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但有一点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并始终贯彻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高校应始终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融合,构成二者的有机统一,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可爱、可信、可靠、可为”的坚定马克思主义者。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都要与时俱进,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内容不尽相同,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选择上,要将着力点放在取传统之精华与扬时代之创新相统一上。在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际,理想信念教育相比以往有了显而易见的进步,每个人坚定正确的信念,在坚持集体的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理想,想方设法地帮助青年们解决在校期间的相关问题,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作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使伟大复兴迈向新台阶,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陈勇,王欢,梅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时代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9).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1998(05).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王雪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发展的三维厘析[J].现代教育科学,2020(02).

[6]邓德福.浅谈思政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3(05).

[7]张烁.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8]谢卓芝.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年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比较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6).

猜你喜欢

青年对比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