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思政观与陕西省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

2020-03-18张弘强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思政教育陕西省

张弘强

摘   要: 陕西省在习近平新时代思政观的指引下,再度审视思路和路径;以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政教育讲话为思政指引,充分把握陕西思政教育现状,深刻认识思政教育创新对陕西省大学生的重要性;以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对青年学生爱国提出明确要求为方向,实现内涵创新,强化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突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精神等。

关键词: 习近平   思政观   思政教育   陕西省   创新路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两个部分。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态度和看法,价值观是指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道德品质是指人们依据一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方式等。高校应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大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整个矛盾统一过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杨光坤(2018)指出,高校应把思想品德培养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持续开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1]。刘建军(2019)指出,就办好高校思政课来说,今天的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国家的发展进步有着切身体会。习近平指出,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当代大学生关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愿意了解马克思主义,希望在思政课上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指导。许多思政课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思政课讲得好,学生就是爱听的,而且很有参与意识和认同感[2]。雷永阔(2019)指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学深悟透新思想。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引领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把学习的成果和成效体现在对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上,就要充分利用学校课堂这一载体,推动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的转变,注重课堂互动,带领学生触摸历史、感知现实[3]。学者们关于习近平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政教育观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联系陕西地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陕西省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实施创新途径研究,希望对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方法起到一定的作用。

1.陕西省高校思政教育途径基本特征和内在缺陷及其成因分析

从陕西省近些年召开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大会可以看出陕西省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陕西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早在2011年时就要求全省高校用时一个月,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律法规和思想道德教育。近两年更是为实现思政教育创一流、培养质量创一流的目标,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在全面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培育,让广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1.1陕西思政教育创新体系基本特征和内在缺陷。

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教育资源异常丰富,省内重点高校林立。陕西拥有高校93所(其中民办院校30所),位列全国第13位。其中本科院校55所,本科院校数量排名全国前列,专科院校38所。陕西省内拥有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3月就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获批陕西省首批重点马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985高校,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八所211高校。其中8所高校和18个一流学科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位列全国第3,这些学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位居全省前列。陕西的高校资源丰富,但是师资不均衡,其中省会西安拥有绝大部分重点大学和一流专业和学科,科研水平较高。周边宝鸡、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咸阳、渭南、铜川经济水平与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呈现出不均衡的水平。

1.2陕西思政教育体系内在缺陷成因分析。

根据2019教育部公布数据,陕西省共有57所普通本科院校,其中公办本科34所,民办本科院校23所;还有38所普通专科院校,其中公办专科30所,民办专科院校8所。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为地质学一个一流学科;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八个一流学科;西北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流学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为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流学科;长安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为交通运输工程一个一流学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为农学一个一流学科。虽然教育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但主要分布在少数高校中的理工类学科当中,然而目前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共37所入选一流学科,其中22所是教育部直属高校。2016年初,第一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9所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3月,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在内的全国12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2019年7月3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16所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

1.2.1未能处理好人才结构、学科建设规划与地方区域间关系。

陜西省只有西安交通大学一所高校入选,能够占据学术教育顶尖地位的人才还十分缺乏,各学科人才梯队待逐步加强,顶尖人才多集中于部署高校中,省属高校的人才建设路漫漫其修远兮,人才工作体制有待深入发展;省属高校和部署高校在学科发展中差距较明显;主要原因在这些高校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结构、规模、人才队伍、发展路径等方面的问题;加之财力和资源有限省级政府激励因素无法顾及外在条件的有力支持,在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上有所局限,这一点也表现在陕西省思政教育建设的学科中。

1.2.2多局限于理论思政教育。

虽然这些高校都高度重视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也制订了一系列方针计划,但在落实思政教育中依然局限于理论思政的学习。一些任课教师更多的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中,对政策和文件的了解认识比较透彻,这样直接造成思政课堂成为讲解文件和报告的“死板课”,忽视了将硬文件、报告转化为生动形象化的内容;新时代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与建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还要激励青年学生在德育、智育提高的基础上,将自身思想与祖国、地方发展紧密联系,确保在新时代下更具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使命是引导青年学生思考自己与新时代的关系,并清楚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思政教育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根,深扎在新时代大学生的心里,根不同就决定树不同,不同的使命决定了自身未来的发展与国家未来的发展。虽然思政教育被不断提出新要求,也提高了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但是对陕西省大学生的效用并未达到与之相符的期待。

1.2.3学习风气环境欠优,大学生主动性不够。

学风是凝聚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不同学校具有不同特点,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方表现而体现出来的,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深远影响;一些高校存在这种现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共课,教学效率不高。由于公共课多由三四个小班合成,教师在课堂上管理讲授困难增多,导致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不利于学风建设。另一种现象,是“学”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一些学生沉迷网络世界,影响了主动学习。。

2.陕西实施思政教育创新路径选择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再次明确了思政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习近平思政观创新为核心要求,可将陕西省思政教育路径主要内容归结为:课程思政创新教育协同作用、注重思政教育宣传创新途径、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思政教育新路径等。

2.1以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政教育讲话为思政指引,充分把握陕西思政教育现状,深刻认识思政教育创新对陕西省大学生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同志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4]。这一思想是针对思政教育及高校教育发展提出的;陕西作为教育大省尤其是西安高等学校众多,师资力量相对丰富,具备思政教育创新的驱动力,更应该把思政教育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在习近平思政观的指引下,陕西省各高校需要不断完善思政教育规划与方针,明确思政教育未来的教育手段、目的、成果,并总结过去思政教育开展的不足之处,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关系,改变以往的理论解读方式,转变课堂教学思路,使西安思政教育创新带动陕西各市的思政创新,促进西部地区思政教育发展。

2.2以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对青年学生爱国提出明确要求为方向,实现内涵创新,强化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突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时说:“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更是,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说明青年对于时代的使命与责任是不分过去和未来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联系围绕青年大学生,一百年前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群体,一百年后青年学生依然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也在青年。

各地方、高校都应按照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创新思政方式。首先,在青年学生的国民性中融入爱国意识。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心怀祖国,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中领会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激发爱国意识。陈独秀曾说:“中华民族自古闭关,独霸东洋,只有天下观没有国家观念,所以爱国思想在普遍的国民根性上十分浅薄。”努力将爱国意识植入每个国民的心中,主要依托高校教育途径,增强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感。大学生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重要成员,只有内化青年学生的思想,只有不断转化创新思政手段,只有从青年学生培育出发,才能使大学生具备时代责任感并增强爱国意识。其次,为大力发展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以习近平思政观为载体,积极推进,促使思政教师与辅导员成为思政创新的主体,推动思政教育多方转化。

2.3以习近平思政观为高校思政教育驅动力为指引,切实解决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难的突出问题,使创新人才愿意来且留得住。

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为驱动力带动思政教育创新。陕西省应以西安高校全面创新为出发点,围绕专业学科交叉拓宽青年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维度;推动校企合作、政校合作;将青年学生的实践学习地方与企业、政府办公场所相融合,让大学生了解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整体运行,坚持各领域融合,通过教师课堂引导学生课外体验,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教育设计者。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思政教育链,完善人才引进和现有人才的用人的策略。只有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办好思政教育,针对不同区域引进策略制订不同导向,才能解决区域间的不均衡问题,推动全国和地方思政教育人才统筹配置。

2.4以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推进陕西思政教育创新协调发展。

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一,应该创新当前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核心要义是只有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才能确保学生听得进。将课程讲活讲灵,这对于教师的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的语言具有极强的代入感,通过语言表达增加学生画面感和情景感。二,教研室、教学团队加强对于教材体系的把握,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重点讲解,使学生听得懂、有兴趣听。

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先后26次提到“德”字,其中既包括要求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也包括要求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集中体现了“以德育德”的教育思想。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职业,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使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课本到生活、从说法到做法的桥梁。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首先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5]。在思政教育创新进程中,要深化理解内涵和核心要义。内容深化、理论支撑是创新的前提,树立思政创新的目的是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魅力,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蓬勃发展。切实推动新时代教师发挥桥梁作用,相同的思政课堂不同的课堂氛围,解决课堂上青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增强课堂吸引力,高度重视优化课堂环境。大力推进学科交叉,以更有意思、更丰富、更多样的优势共建思政创新体系。一方面加强省会城市西安与周边城市的学科交流,使宝鸡、咸阳、安康、榆林、汉中等地加强学科建设,融入更大的环境中共同构建区域思政创新体系。另一方面,西安思政教育一流学科院校应增强地方服务意识,分享思政教育的创新手段优势,形成金字塔式的辐射格局,有利于思政教育创新体系的发展和推进。

参考文献:

[1]杨光坤.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项使命[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9).

[2]刘建军.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人民日报,2019-5-14(09).

[3]雷永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思政教学[J].四川党的建设,2019(07).

[4]凌纪伟.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议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 http: //china.chinadaily.com.cn/2016-12/09/content_27625022.htm.

[5]杨子强.把握人才培养辩证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思政观[EB/OL].人民网. http: //edu.people.com.cn/gb/n1/2018/0503/c367001-29963780.html.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思政教育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