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 837例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分析

2020-03-17魏伟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115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尘螨过敏原花粉

魏伟华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 518115)

过敏性疾病是一组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中典型无害物质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1]。过敏性疾病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随着疾病谱的转变,过敏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常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过敏性疾病以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较常见,此外尚有其余不明确的致病机制。笔者对我院就诊的1 837例过敏性疾病或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本单位或区域就诊者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特点,为临床预防和诊疗过敏性疾病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或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经过询问病史,排除就诊前1周使用过抗组胺药物的患者;就诊时进行常规体格检查,观察临床表现,书写记录病历后,由临床医生申请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共选取1 837人,其中男807例,女1 030例。根据WHO对年龄人群段划分标准将其分为<14岁组505例,14~65岁组1 300例,>65岁组32例。

1.2 仪器及试剂

试剂采用德国Mediswiss医疗诊断有限公司研发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半定量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采用的仪器为配套的Reader100检测设备,用于读取试剂条检测结果。

1.3 检测方法

在患者就诊当日采集血液标本,4 ℃保存,于当天或次日完成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检测原理为免疫印迹法,检测步骤:(1)将特异性过敏原[包括户尘螨、屋尘、桑树、猫毛皮屑、狗毛皮屑、蟑螂、苋、鸡蛋白、牛奶(混合)、虾、牛肉、贝、蟹、芒果、腰果、菠萝、混合霉菌、混合草、树花粉共19种]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表面,置于反应槽中。(2)用移液器加入患者血清,室温下孵育,标本中过敏原特异性的IgE抗体(sIgE)与相应过敏原结合并吸附于硝酸纤维素膜表面。(3)洗涤去掉未结合的IgE抗体(sIgE),再加入标记了的生物素的抗人IgE抗体,室温下孵育。(4)洗涤去掉未结合的抗抗体,然后加入结合有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室温下孵育,使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结合。(5)洗涤去掉未结合的酶标链霉亲和素。最后加入BCIP/NBT酶作用底物并孵育后,碱性磷酸酶发生特定的酶显色反应,试剂条上出现沉淀。颜色深浅与血清中sIgE抗体含量成正比。待试剂条干燥后,检测设备读取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分成0~6级,阳性分级越高,相应过敏原与临床相关性越强。分级对应于一定的数值(IU/mL),结果以<0.35 IU/mL为阴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科室的送检情况

送检标本的科室主要为皮肤科(68.2%,1 253/1 837)、五官科(22.1%,406/1 837)、儿科(7.9%,145/1 837)、其他科室(1.0%,19/1 837)、内科(0.7%,12/1 837)、外科(0.1%,2/1 837)。

2.2 主要送检科室阳性过敏原检出情况

皮肤科、五官科、儿科是标本主要来源科室;前3位过敏原种类存在差异,详见表1。

表1 皮肤科、五官科、儿科(前3位)及全院科室阳性过敏原检出情况

2.3 不同性别间过敏原IgE检出情况

1 837例就诊者的过敏原筛查按性别分组结果比较详见表2,户尘螨、猫毛皮屑、牛奶等的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在男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另外,将单项过敏原分为吸入组过敏原和食入组过敏原分析率来看,常见检出吸入组过敏原前3位为户尘螨(39.0%,716/1 837)、树花粉(14.6%,268/ 1 837)、蟑螂(11.0%,202/1 837);食入组过敏原前3 位为牛奶(13.3%,244/1 837)、蟹(8.7%,160/1 837)、鸡蛋白(7.5%,138/1 837)。

2.4 不同年龄组间过敏原检出情况

<14岁组检出的前3位过敏原是户尘螨(38.4%,194/ 505)、牛奶(35.6%,180/505)、鸡蛋白(23.0%,116/ 505);14~65岁组检出的前3位过敏原是户尘螨(39.6%,515/1 300)、树花粉(14.7%,191/1 300)、蟑螂(13.4%,174/1 300),>65岁组检出的前3位过敏原是户尘螨(25.0%,8/32)、混合霉菌(15.6%,5/32)、蟑螂(12.5%,4/32)。单种过敏原种类中,屋尘、猫毛皮屑、蟑螂、苋、狗毛皮屑、鸡蛋白、牛奶、虾、腰果等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在3个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差异的过敏原sIgE中,除蟑螂、苋、腰果,总体趋势显示儿童组(<14岁组)过敏原sIgE阳性检出率平均要高于另外两组,老年组(>65岁组)过敏原sIgE阳性检出率平均要低于另外两组。详见表3。

表2 不同性别间过敏原的检出情况 例(%)

2.5 不同季节过敏原检出情况

常见吸入性过敏原中,混合霉菌的春季(12.7%,66/521)、夏季(10.0%,51/511)、秋季(6.6%,32/488)、冬季(8.2%,26/3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树花粉的春季(18.6%,97/521)、夏季(17.2%,88/511)、秋季(11.1%,54/488)、冬季(9.5%,30/3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4。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已知各种变应原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是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临床常见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Ⅰ型超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和机体的遗传素质有关[2]。IgE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sIgE水平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体内变态反应情况[3],检测sIgE有助于Ⅰ型超敏反应的诊断和变应原的确定[4]。

表3 不同年龄组间的过敏原检出情况 例(%)

本文对1 837例过敏性疾病或疑似过敏性疾病的就诊者的血清过敏原sIgE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申请送检的科室主要是皮肤科(68.2%)、五官科(22.1%)、儿科(7.9%)。科室分布与相关文献[5]报道有差别,可能与送检人群的年龄、地区分布、就诊者具体临床表现等因素差异有关。主要送检科室送检的标本中,检出的前3位阳性过敏原,皮肤科为户尘螨(33.2%)、树花粉(15.7%)、蟑螂(12.1%),五官科为户尘螨(62.1%)、蟹(13.1%)、树花粉(10.6%),儿科为牛奶(40.0%)、鸡蛋白(28.3%)、户尘螨(25.5%)。儿科主要过敏原与相关文献[6]报道一致。

从总体sIgE阳性率来看,吸入组过敏原sIgE阳性检出率占据前3位的是户尘螨(39.1%)、树花粉(14.6%)、蟑螂(11.0%)。户尘螨适宜的生存条件是温度20~25 ℃,相对湿度70%~75%[7]。户尘螨的阳性检出占据较高比例,可能与气候特点有关[8]。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潮湿,适于户尘螨在环境中寄居与繁殖;而混合霉菌与树花粉在春季阳性检出较高,也可能与天气气候要素相关。食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牛奶(13.3%)、蟹(8.7%)、鸡蛋白(7.5%)。牛奶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其成分中的酪蛋白免疫原性较低[9],可能是其易致敏,成为常见变应原的原因之一,这与国内外相关报道一致[10-11]。需要注意的是,食入组过敏原的病因查找要排除食物类组胺的干扰。

表4 不同季节过敏原的检出情况 例(%)

年龄分组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中,<14岁组、14~65岁组总体阳性检出率要高于>65岁组,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大,人体免疫状态及反应性有所变化。有必要对年龄作更细的分组,如将儿童组细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等,这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分析数据显示吸入性过敏原中的混合霉菌与树花粉在季节变换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春季阳性检出率最高。考虑到混合霉菌和树花粉成分非单一且复杂,如能按其中具体变应原成分分组实验探讨,将会给临床医生提供更精确的诊疗参考数据,但受主观与客观条件所限,当前尚无法开展这样精确的检测。

综上所述,本文按科室、性别、年龄、季节等分组探讨本单位或区域过敏原sIgE检出情况,力求为临床诊疗过敏性疾病提供参考。但因过敏性疾病仍有较多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需要仔细询问病史、查体、结合实验室检查,才可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尘螨过敏原花粉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花粉的烦恼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跟螨虫在家做伴
蜜蜂有礼让行为
花粉过滤器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
花粉过敏
如何除螨才有效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